分享

最好的教育只做三件事

 yangxichu 2020-06-11

在教育巨变、人心凌乱的时代,每一个真正的教育人,内心总会埋存一份良知,也一定会尝试着去追寻教育的根本使命。

教育的根本使命古往今来一以贯之,即“如何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同时包含“两个侧面”:1.尽可能帮助学生个体的自由发展;2.尽可能推动所有人的共同发展。

然而在实践中,很多教育人常常盯着理想走了太长的路,做了很多的事,“彼岸”距离却越来越远;太多的学校要么给了自由丢了成长,要么强了规范失了活力......变革之路头绪繁多,“按下葫芦起来瓢”,只好心力交瘁地回到应试。

所以我们认为,真正理想的教育生态,其建构逻辑总是离不开四个字——“大道至简”。遍查中外百年教育史,最好的教育归纳起来,常常只需做好这三件事:底线 空间 支撑,就足以成就“最适合每一个生命成长的教育生态”。

先说学校的底线。如同阳光、雨露、空气、四季是生物圈存在与发展的基本底线,一所学校、一个班级的行为与关系准则、学习的目标与规则,也是维持教育运转的最基础结构。

最好的教育必须是“底线托底且不可撼动”——而做到这一点,前提在于合理底线的规划能力,过界必究的管理勇气和一视同仁的裁量公平;但另一方面,规则底线不能太高,行为的结构化也要适度,因为缺少科学思维和领导智慧的人,总是习惯用不断提高底线、强化规则、格式化人的行为来粗暴解决问题。

再说教育的空间。检索关于“空间”的延伸意义,有一个关键词叫“自在”,另一个叫“孵化”。学校底线之上,必须有生命自在的可能,有成长孵化的空间。

有“空间”的教育,允许学生的“自由生长”,所以它必须由各种各样可选择的学习内容构成;孵化学生的“内在生长”,所以它允许甚至鼓励失败,既有刻意训练,也有小心引导,更有静待花开;包容学生的“多元生长”,所以每一个孩子在这里都被尊重,被关注,被发现价值、点亮可能;追求学生的“自律生长”,所以那些承担责任、自我规划、自主管理、不断试错的孩子,才是有最大可能,成长为动力与规则内生,自律且自由的人。

最后是环境的支撑。当未来学校、世界级教育成为举国战略,所有的系统都在重构变迁,每一个人都陷于不确定之中,学校教育必将呈现负担越来越重,支撑越来越少的趋势。所以更多的课程研发支撑,更好的教学流程支撑,更美的学习情境支撑,更有效的资源与工具支撑,更无界的观念与习惯支撑......才是一所学校真正夯实底线,稳固“空间”的关键因素,也是学校发展最为稀缺,必须致力于整体设计、持续建构、合理引进的教育“软实力”。

愿学习成为学习者自我发现的旅程;愿教育变成“师生共长”,所有人教育所有人的生态;愿学校变成一个随时随地可以自由呼吸的地方。

愿每一位教育人在变化中把握不变,学会驾驭复杂,与时代同频共进。


来源 | 《新校长》杂志1711期“底线与空间”卷首语

作者 | 李斌

责编 | 张丹丹

排版 | 又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