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省镇海中学成功之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之剖析

 天下知仓 2020-06-11

浙江省镇海中学成功之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之剖析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评价一个学校,评价他的校长就可以了。这也就告诉我们,办好一所学校,首先就要有一个有理想有情怀、敢担当勇追求、会决策善管理、“一生只想办好一所学校”的好校长。但是任何一所学校,要想真正办好,仅仅只是依靠校长一个人的力量,也是很不够的。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因此,办好任何一所学校,在有一个好校长的同时,还要有一支忠诚事业、热爱学生、作风过硬、品行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因为校长的办学思想、理想抱负需要通过教师们的努力转化为现实,因为教师是办好学校的主要依靠力量和生力军。镇海中学能够获得持续地高水平的发展与提升,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历任校长都把培育高水平教师队伍作为自己任期内最为重要的目标和任务,甚至把这一点当成了自己出任校长最为重要的伟大使命。

近二十年来,吴国平校长在培育高水平教师队伍这一点上,可以说是绞尽脑汁、挖空心思,想尽千方百计、拿出浑身解数、使出浑身力气,取得了公认的不俗的成果。下面就是我在现场学习、文献学习的过程中,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所悟到的吴国平校长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所使用的主要的几种“招数”。

第一个“招数”——“价值观引领”。当不少的学校校长还沉浸在如何用“经济杠杆”、“制度约束”等硬性的“招数”和策略,来推进自己所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时候,吴国平校长已经率先走出了“价值观建设”、“价值观引领”之路。吴校长清晰地意识到:在当下这样一个利益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多元的时代,“金钱至上”“利益交换”“享乐主义”“自我中心”等浮躁功利的不良风气已经非常严重地侵蚀着教师们的观念和行为,以致于一部分教师的心不宁、情不静,难以安心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或是一天到晚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不在状态地混日子,或是十分地热衷于“有偿家教”、让自己陷入“金钱至上”的泥潭。同时他还又一次地认真学习管理心理学相关的理论,从中注意到了管理心理学关于奖励的一个基本原则——“金钱刺激的作用是有限的,人们的激情和工作的自觉性更多的时候是需要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价值追求来支撑的”。为此,他在学校里十分重视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进行价值观的架构,让老师们尽可能地做到“三观”正确;同时注重通过“价值观引领”,让学校的每一个教师们都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人生追求。他不仅花大力气带领学校行政班子和教师们一次次地梳理学校的发展历史,一次次地重构和不断地完善学校的价值理念系统,更是从教师个体的角度,引导教师们明确地意识到:“教师的价值体现在学生的成长中”。这一价值观的提出和转化,使得教师们自觉地把学生们放到了教育的“中央位置”,逐渐地做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从而从一个全新的高度和视野培育和提升了镇海中学教师们的形象——“梓材荫泽﹒止于至善”。

第二个“招数”——“用境界浸润”。当今的时代,伴随着“以人为本”思想的广泛宣传和全面落地,伴随着大多是教师的生命觉醒,很多教师对于自己的人生和生活都是有自己思考和追求的。过有质量的生活、过有品位的生活、过有境界的生活,已经成为中国不少学校教师们共同的认识和追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吴国平校长在校内提出了让教师们过上“有境界的生活”这样的目标和主张。所谓的“境界”,通常是指一个人、一个事达到了让许多人羡慕甚至嫉妒的很高的层次和水平。她在更多的时候是指人们精神上、思想上、修养上所达到的某种高度。在我们大家最熟悉的“境界说”,一是我国道家所主张并追求的“三境界”,二是著名大师王国维在文艺方面提出的“三境界”,三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提出的人生“四境界”。人生需要境界,教育也需要境界。吴校长用“境界”来引领和浸润每一个教师的教育生活,使之能够生活在幸福的教育事业中,使之能够成长在高尚的教育追求中。吴校长通过学习各种“境界说”,清晰地认识到:最好的教育是以境界为上,能将师生的心灵引向高处,从而实现“一览众山小”,服务祖国、服务民族、服务人类。“境界”,是人所处的一种状态,也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具有审美价值和生命价值的审美姿态。作为一所追求卓越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来讲,必须时刻牢记有境界自成高格,一所学校想发展得更稳定、行走得更长远,需要一种不断引人向上的教育力量,将师生的心灵从低处引向高处。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吴校长和镇海中学教育人提出了“有境界的生活”的主张,我以为:这样的追求是值得充分肯定和认真学习的。

第三个“招数”——“研训中推进”。“教育科研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培训是教师最大的福利”,这两个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普遍被认同的定律,被镇海中学教育人充分且清晰地意识到了,并自觉地转化为他们实际的行动。近年来,镇海中学教育人以课堂为阵地,紧紧围绕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的教育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通过各种主题研修、专题论坛、读书分享,以及每周一次的集中教研活动、每月一次的课堂教学开放日和每年一次的课堂教学创新周活动,等,把教育理念的学习更新常态化、动态化、实践化,促进教师们全面理解、切身体会、深入领会,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课堂教学创新周”是最能展示镇海中学教育人在研训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这一招数的,这一活动,一是年年有最能反映时代要求和学校发展实际的聚焦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研究主题;二是校本研训四步曲——问题导向、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主研修,步步齐整、完美无缺,全员参与、积极主动;三是时间跨度长,看上去是“周”的活动,实际上整个活动的时间延伸到数月之中;四是形式丰富多样,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教学漫谈、名师讲座、名师评课、案例研讨等等、层出不穷;五是活动效益十分明显,通过活动,一方面很好地攻克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短板,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形式、效率和效益得到全面地改进,另一方面则是很好地丰富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内涵,不断将学校的教改工作推向深入。

第四个“招数”——“整体性提升”。在镇海中学近年来持续地发展与提升过程中,他们不仅着眼于“带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更是在全体教师整体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上,费了大心思、花了大力气。因为他们的带头人、“教师中的教师”——吴国平校长牢牢地记住了伟大导师列宁早就说过的这句名言:“学校真正的性质和方向并不由地方组织的良好愿望决定,不由学生'委员会的决议决定,也不由'教学大纲等决定,而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所以,在校内教师会上,吴校长不止一次地反反复复地重申:“校长的价值体现在教师的发展上,教师的价值体现在学生的成长中”,让自己和老师们的命运同在,让自己和老师们的价值追求一致。他还和学校领导班子一起提出了若干富有创意的教育主张——“我的学生请家教,是我的责任未尽到”的镇海中学教育人自律准则,“选择了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充实+快乐+意义”的镇海中学教师幸福观,以及“不搞有偿家教,不从事第二职业”的镇海中学教师的师德红线,等等。镇海中学教育人的“整体性提升”,最为经典的做法:一是一年一度的课堂教学创新周,全体动员、人人参与,教研组、年级组组组开花,老中青教师全体上阵;二是学校的各级课题也是教师人人主动参与,献计献策、积极实验;三是人人都把教师工作当成是“三活”——“良心活”“同心活”“匠心活”,认认真真地干好“每一活”,注重培育和提升自己“自觉+团队+品质”的意识和精神。学校十分明确的规范要求,每一个教师自觉一丝不苟地执行,使得整个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素养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和强盛,主要表现在:教师们的使命感和“四大意识”(爱与责任意识、师表意识、育人意识、团队意识)培养起来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更清晰了,行动过程中的心更齐了、劲更足了,教育的效果也更好了。

不一样的“招数”,取得了不一样的效果;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全面建设,让镇海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了“芝麻开花节节高”、“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优异效果,让镇海中学的各方面工作、尤其是理想的惹人羡慕的“高升学率”持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破解了“县中现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