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尚书》注译《泰誓下》

 一空城旧梦一 2020-06-13

《泰誓下》

时厥明,王乃大巡六师,明誓众士。

王曰:“呜呼!我西土君子。天有显道,厥类惟彰。今商王纣狎侮五常,荒怠弗敬。自绝于天,结怨于民。斮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作威杀戮,毒痡四海。崇信奸回,放黜师保,屏弃典刑,囚奴正士。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上帝弗顺,祝降时丧。尔其孜孜,奉予一人,恭行天罚。

古人有言曰‘抚我则后,虐我则仇。’独夫纣洪惟作威,乃汝世仇。树德务滋,除恶务本,肆予小子诞以尔众士,殄歼乃仇。尔众士其尚迪果毅,以登乃辟。功多有厚赏,不迪有显戮。

呜呼!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惟我有周诞受多方。予克纣,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纣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

【原文】

时厥明1,王乃大巡六师2,明誓众士3

王曰:“呜呼!我西土君子4。天有显道5,厥类惟彰6。今商王纣狎侮五常7,荒怠弗敬8。自绝于天9,结怨于民10。斮朝涉之胫11,剖贤人之心12,作威杀戮13,毒痡四海14。崇信奸回15,放黜师保16,屏弃典刑17,囚奴正士18。郊社不修19,宗庙不享20。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21。上帝弗顺22,祝降时丧23。尔其孜孜24,奉予一人25,恭行天罚26

【注释】

1.时:是也。厥明:第二天早晨。明,始旦曰明。如言迟明、平明。《尚书·泰誓中》“惟戊午,王次于河朔。”此言是日为戊午之明日(第二天)。

2.大巡:声势浩大地检阅军队。巡,行示也。谓巡行其地而誓令之也。六师:谓天子之六军也。(六军:《周礼》“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诗》“六师及之”。

3.明誓:犹言“徇誓”。明:犹察也。(徇:巡也,行示也。)誓:约束也,集将士而戒之曰誓。

4.君子:君子军,正义之师也。《吴越春秋》“乃发习流二千人、俊士四万、君子六千、诸御千人,以与吴战。”[注]“君子,谓君所子养有恩惠者。”又见《国语》。[按]《后汉书》孔融告高密县语,以士乡与君子军对称,则君子亦当为贤人之义。

5.显:著明也。道:理也,谓一定之理,人所共由之路也。[刘咸诗]“道光谁不仰清尘。”

6.厥:其也。类:善也。《诗》“克明克类”。彰:著明之也。《尚书·毕命》“彰善瘅恶”。 言分别善恶以为劝惩也。

7.商纣:殷帝辛,帝乙之子,嗣立。焚炙忠良,刳剔孕妇,暴虐无道,故天下谓残忍捐义为纣狎(xiá)侮:戏弄、慢易。狎,戏也,有玩弄之意。侮,慢易也。《尚书·说命中》“无启宠纳侮”。五常:《礼》“合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史记注》“郑玄曰:生气,阴阳也。五常,五行也。”《尚书·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五行: 谓水、火、金、木、土,分行四时,各有其德。“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有极其精妙的关系与丰富的内涵。历代帝王,以五行之德,为王者受命之运。可谓中华民族的标志性符号,堪称民族之图腾。)

8.荒:废也。《尚书·蔡仲之命》“无荒弃朕命”。怠:懈也,不经意也。《尚书·大禹谟》“汝惟不怠,总朕师。”弗:不也。敬:恭也。在貌为恭,在心为敬。

9.绝:灭也。《尚书·甘誓》“天用剿绝其命”。天:上天也。

10.结怨:结下仇恨。怨,仇也;恨也。

11.斮(zhuó):斩也。亦作“剒”。朝(zhāo)涉:(寒冬)早晨渡水。涉,徒行渡水。胫(jìng):足茎也,自膝至踵曰胫,俗谓小腿。

12.剖:判也,中分曰剖。贤人:比干也。商纣无道,比干谏之。纣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因剖比干视其心。《庄子》“子胥沈江,比干剖心。”《殷本纪》“微子既去,比干曰:‘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乃强谏。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遂剖比干,观其心。”贤,多才也,有善行也。

13.作威:《荀悦汉纪》“作威福,结私交。”今谓人之专擅以行赏罚者,曰擅作威福。本此。杀:戮也。《周礼注》“斩以鈇钺,杀以刀刃。”

14.毒:恶也,害也。《尚书·盘庚上》“惟汝自生毒”。痡(pū):病也。《诗》“我仆痡矣”。四海:犹言天下。《尔雅》“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古谓中国四境皆有海环之,故称中国为海内,外国为海外。

15.崇信:犹言宠信。尊宠、信任也。奸回:奸邪也。《左传》“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

16.放:逐也,弃也。如放流、放黜。黜:贬也,退也;废也。师保:古教辅嗣王之人。《尚书·太甲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

17.屏弃:放逐也。典刑:遗范,谓堪当师范之老臣也。《诗》“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笺]“犹有常事故法可案用也”。《后汉书·孔融传》“与蔡邕素善,邕卒后,有虎贲士貌类于邕。融每酒酣,引与同坐,曰‘虽无老成人,且有典刑。’”后人因用为遗范之意,亦作典型。

18.囚:禁锢也。奴:奴役。正士:贤士也。指箕子。正,贤者曰正。《尚书·说命下》“昔先正保衡”。

19.郊社:祭天地也。《礼》“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不修:不治也。修,整治也。《尚书·禹贡》“六府孔修”。

20.宗庙:宗,尊祖庙也。古天子诸侯祀其先人之所称宗庙,庙者,貌也,所以仿佛先人之容貌。宗,谓祖宗。庙号以祖有功而宗有德,固统称之曰宗庙。周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一。(见《王制》)。自大夫以下皆称家庙,无庙号之可称也。享:献也,奉上之谓享。

21.奇技淫巧:指极为新奇巧妙的技艺或制品。奇,异也。淫,过也;惑也。悦:乐也。

22.上帝弗顺:不循乎天道也。《易》“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左传》“礼以顺天”。上帝,天帝也。弗,不也。顺,从也。

23.祝:断也。《公羊传》“子路死,孔子曰‘天祝予’。”降:降灾。时:是也。丧:亡也。谓断丧殷商之国运也。

24.孜孜:勤勉不怠之意。《尚书·益稷》“予思日孜孜”。

25.奉:与也。《左传》“天奉我也”。《孟子》“是与人为善者也”。予一人:古者称天子为一人,天子自称曰“予一人”。《尚书·太甲下》“一人元良,万邦以贞。”《白虎通》“王者自谓一人者,谦也,欲言己材能当一人耳。”故《论语》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26.恭:奉也。《尚书·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罚”。行:施行也。天罚:谓天讨有罪也。

【译文】

第二天早晨,武王声势浩大地检阅六军,集将士而戒。

武王说道:“啊!我们是来自西部的仁义之师。天有显明之道,她彰善瘅恶,惟施行德政的人可以得到劝赏。如今商王戏慢五常之教,荒怠德政,不敬先祖。自绝于天命,与老百姓结下仇怨。砍断寒冬早晨涉水者的小腿,剖取贤臣比干的心脏。擅作威福,滥施杀戮,昏庸残暴的统治危害天下。他尊宠、信任奸邪小人,贬弃帝王的师尊,放逐堪称遗范的老臣,贤士沦为囚奴。他不再祭祀天地,也不供奉宗庙,玩弄奇技淫巧来取悦女人。不循乎天道,因此招来国运断绝的灾难。希望你们勤勉不怠地帮助我,奉行天命去讨伐有罪的商纣。

【原文】

    古人有言曰‘抚我则后1,虐我则仇2’独夫纣洪惟作威3,乃汝世仇4。树德务滋5,除恶务本6,肆予小子诞以尔众士7,殄歼乃仇8。尔众士其尚迪果毅9,以登乃辟10。功多有厚赏11,不迪有显戮12

【注释】

1.抚:存抚也。如言抚养、抚育。与民休养生息也。《尚书·太甲上》“天监厥德,用集大命,抚绥万方。”后:君也。《尚书·太甲中》“徯我后”。

2.虐:苛酷残暴也。仇:仇敌也。

3.独夫:与“一夫”同,谓无道之君也。洪惟作威:肆无忌惮地擅作威福,滥施淫威。洪,大也;洪水也。作威,《尚书·洪范》“惟辟作威”。(成语“作威作福”:原指统治者独揽威权,专行赏罚,后指滥用权势,独断专行。)

4.世仇:世世代代有仇的人或人家,也指世世代代的冤仇。

5.树德:树立道德。树,立也。《尚书·毕命》“树之风声”。德,行道而有得于心也。务滋:务求滋长。滋,长也。

6.除恶:摒去邪恶。除,去也。务本:《论语》“君子务本”。务,专力也。本,凡事之根原曰本。

7.肆:语词,遂也。予小子:古者天子自称曰“予小子”。周公亦自称予小子旦,皆对于先王而言。诞:大也。《尚书·汤诰》“诞告万方”。以:用也。

8.殄(tiǎn):尽也,绝也。《尚书·毕命》“馀风未殄”。歼:尽也,尽杀之也。

9.尚:庶几,希望之辞。迪:进也;用也。果毅:杀敌为果,致果为毅。

10.以登乃辟:以成就你们的君王(一统天下的伟业)。登,成也。辟,君也。

11.功:以劳定国曰功。如功绩、功勋。厚赏:重赏也。

12.显戮:《荀子》“为天下大戮”。显,明也。《诗》“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戮,辱也。

【译文】

古人曾说‘谁能够抚育我们,我们就拥戴他作君主;谁用苛酷残暴的手段对待我们,谁就是我们的仇敌。’惨无人道的暴君商纣,肆无忌惮地擅作威福,滥施淫威,是你们世世代代的冤家仇人。树立道德,务求滋润成长,摈去邪恶,务必斩草除根。于是我声势浩大地率领大家前去消灭你们的仇敌。将士们,希望你们勉力向前,用顽强的意志,勇敢杀敌,以成就你们的君王(一统天下的伟业)。功劳多的人有重赏,不敢勉力向前,英勇杀敌的懦夫,定为天下人所羞辱。

【原文】

    呜呼!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临1,光于四方2,显于西土3。惟我有周诞受多方4。予克纣5,非予武6,惟朕文考无罪7;纣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8

【注释】

1.文考:言先父文王。文,指周文王。(周文王:周武王父,名昌。本为殷之诸侯,其后武王有天下,乃追尊为文王。当纣之时,国于岐山之下,施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之,为崇侯虎所谗,纣囚之于羑里,散宜生以美女、珍宝奉纣,纣释之,使专征伐,为西方诸侯之长,曰西伯,迁都于丰,遂有天下三分之二。)考,《礼》“生曰父,死曰考。”若:如也。日月之照临:谓德政施于天下,如同日月照临大地也。

2.光:光明也。《尚书·尧典》“光宅天下”。四方:犹言天下。

3.显:有声闻名誉也;光明也。《诗》“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

4.诞:大也。受:得也,与之而取也,承也,容纳也。多方:谓诸侯各国。

5.克:胜也。

6.武:凡以威力服人皆曰武。《尚书·大禹谟》“乃武乃文”。

7.无罪:武王盛赞先父功勋卓著,无罪于天下。

8.无良:乏善可陈,还做得不够好。良,善也,贤也;能也。《左传》“弗良及也”。

【译文】

    啊!我的父亲文王,他施行德政,就像日月照临大地,光耀天下,声闻名誉传播于西部各国。我周邦因此广受各诸侯国的拥戴。如果我战胜了商纣,不是因为我们以威力服人,而是因为我有德的父亲文王无罪于天下;如果商纣战胜了我们,不是因为我的父王有罪于天下,而是我这个天子无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