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词语与网络流行文化研究

 XG图文 2020-06-19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广泛,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新词语。新词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新词的传播以及被广泛使用,也属常事。新词有其显而易见的优点。几个字几个字母,言简意赅。同时也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带着轻松、快意的气氛。具有好词义的新词,可以诠释更多用一般语言无法详细描写的词境,这显然为人们的沟通又打开了具有烂漫色彩的一条路。当然,新词的大量产生、积累,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个屏障,我们需要不断去转录其意,否则,就只能不求甚解。现在新词语已成为中小学生所追求的各种时尚中最有活力的。引导他们自觉自愿地去创造和运用既具时代感又比较高雅的流行语,从而帮助他们自觉抵制趣味低下的流行语的侵蚀。所以我们要去正视新词,去使用新词,但其最主要的前提就是有选择地利用新词,从而理解它与网络流行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新词新语 流行文化 创造和运用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与人之间广泛的交流,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新词新语。给力、炒作、高富帅等等多种形式的新字眼涌现在人们面前。新词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新词的传播以及被广泛使用,也是网络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说是新词,其实不过是以新意代替旧词而已。例如,前几年大蒜和生姜的价格不断上涨,网络上就出现了“蒜你狠”、“ 姜你军”这样的谐音新词,一时红爆网络。新词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受到了多数年轻人的追捧。年轻人之间交流不时使用的新词,也为人际关系的交往带来了新的风尚。

当然,新词的出现带给我们不只有好处,凡事都具有两面性,这样的流行文化传播,也会对我国的汉字文化带来冲击。中华五千年传承积累的精华被唾弃,无数自以为新潮的青年人开始对旧文化进行全盘抨击和否定,用古怪、奇异的标点符号和错别字来彰显个性,以毫无创意的拼音缩写的方式来解读一些不伦不类的词义,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今天,我就是由这样一个问题来透过现象直击本质,来对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两面性来进行研究:

日新月异——新词新语的诞生之初

新词新语的出现,是带有必然性的。随着网络的不断深入,国外文化和国内文化的旋转交织,外来词语的引入和发展,一些稀奇古怪又让人眼前一亮的词语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就拿英文举例:沙发(SOFA)、秀(SHOW)、3QTHANK YOU)、这样的外来词语在词典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不仅为生活添姿添彩,也让文化不断融合交流。无论是经济方面、社会生活方面,还是科技领域出现的新词新语,社会发展都是它们产生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它们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前进而发展,这也是语言发展的一条规律,这类新词新语绝大多数已经被广泛运用,成了全民语言的一部分。

流行变化——新词新语的发展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正如和平不是永远的总会有战乱一样。新词新语的出现,总会伴有一定的变化。有些词语就会故意歪曲一些词或短语的意思。如:蛋白质指笨蛋+白痴+神经质,这些词有的由褒变贬,有的由贬变褒,乍听让人会摸不着头脑,仔细听懂解释后往往让听的人忍俊不禁,或许在一些娱乐性作品和节目中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但是在日常交流中的使用就会起到反作用,有侮辱的意味显现其中。

在生活节奏愈来愈快的当今社会,凡事人们都讲究效率,力求省时省力,这种习惯在语言文字的处理中也不例外,一些简略的拼音缩写代替文字站上了新词新语的舞台。例如:PF(佩服)、GF(英文女朋友Girl friend的缩写)、BT(变态)这样的词语。但是这种语言的随意性太大,不稳定,只是年轻人时髦的“文字游戏”。在平时生活中或上网时偶尔用用可以,但在作文里尽量避免使用为好。

追求多样─——方言词语的利用

汉语普通话不是万能的,有些方言词所具有的某种特殊表现力或特殊表现范围不是普通话词汇所能企及的,所以很多方言词源源不断地被普通话吸收,如:自粤方言的“搞定、靓、买单”等,来自吴方言的“摆平、小儿科”,来自北京口语的“盖、侃、款、托儿、铁、宰、腕儿”等不断出现。这也成为了一股风潮,席卷国内。

总而言之,因诸如以上的各种因素,新词新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涌现出来,速度之快,使人不能料及,新词新语像潮水般涌现,这无疑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极大改变。近些年,人们对新词新语给予了旧文所不能及的关注和热情,这样的新词,处于青年时期,富有不可想象的创造性,给予足够的期许和引导,或许不久的将来,这股新生力量会以不可阻挡的姿态骄傲崛起呢?

中学生流行语产生的原因

中学生流行语的产生绝不是偶发现象,现在它已成为中学生所追求的各种时尚中最有活力的。如果谁不懂得几句流行语,他在同学中间就显得不合潮流,就会受到嘲笑和冷淡。那么为什么校园流行语具有如此大的魅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剖析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1、学生之间相互模仿,追求时尚。中学生的心理、生理正处于发展最快、最不稳定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中学生对新事物、新现象很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容易跟风。他们认为使用流行语就是一种最前卫、最现代的标志,否则就会为同学群体所耻笑。

2、大众传媒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的中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相当广泛,网络、影视、书刊等大众传媒都为流行语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被中学生视为偶像的影视明星、时尚人物都是操用流行语的高手,而这些渠道的信息远比父母、老师的说教要有趣得多、生动得多,因此他们更易于接受。

3、宣泄压抑、孤独的心理。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流行语是宣泄对学校教育体、教育方式的不满。由于现代的中小学生在家背着望子成龙的过高期望的压力,在学校又负担着要为老师、学校增光添彩的任务,同时要为自己的未来透支自己的体力和脑力,这“三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压抑、苦闷、孤独、忧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又无法与父母、老师沟通,只能通过编歌谣、仿套歌词、诗词进行宣泄。因此这些流行语幽默、反讽意味非常浓厚,而中小学生的心理也在传诵这些流行语中得到了抚慰。

关键在于正确引导

我们认为中小学生流行语是把双刃剑,它既能宣泄不良情绪,有助于中学生心理的扩散,但由于其大部分内容的粗俗、低级趣味,因而又影响他们的心理的健康发展;它既能提高中学生自觉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又因为它们的不规范性,不利于培养中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正确引导学生运用流行语。

1、要培养中学生的评判、鉴别能力。由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因此我们就应运用喜闻乐见、富有现代气息的教育手段,教会他们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什么是高雅,什么是粗俗。引导他们自觉自愿地去创造和运用既具时代感又比较高雅的流行语。

2、多疏导,忌堵压。中学生在创作流行语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想像力、感悟力和创作热情,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像,这就说明我们的中学生之所以在作文时抓耳挠腮、唉声叹气,决不是他们缺乏创作动力、写作技巧,而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如果我们的老师家长能够用平等的态度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那么他们也就不需要通过偏激、趣味低下的流行语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3、创造高雅的流行语。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语言文字工作者都可以发挥自己对语言驾轻就熟的优势,创造出高雅、生动的流行语,为我们的中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这样既满足了他们求新、求异的心理,又能使他们得到较为规范、高雅的语言教育,从而帮助他们自觉抵制趣味低下的流行语的侵蚀。

                                                   南雄市乌迳中学语文科组

                                                    20180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