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古典诗词

 虹72 2020-06-19

原文地址:浅谈古典诗词(一)作者:徐州老汪

浅谈古典诗词

                   一、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唐诗宋词是一座奇幻摄魂的小岛;在中华民族悠悠的文明史中,唐诗宋词是一块璀灿夺目的瑰宝。它言简而情深,情浓而意邃,其包含的信息量之大,意象之多元,确非一般文学题材可比。在片语之间囊天地佳美,于方寸之地蕴不了之情,神奇魅力光照日月,靓美人间。

  千百年来,有多少人为其捻断几茎鼠须,又有多少人为其早生华发,然终身不悔,陶然其中。每当翻开它的锦笺,顿觉华光入室;每当吟诵它的篇章,只听余音绕梁。它既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使胡马度阴山”的豪壮,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沉;既有“天子呼我不上朝,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潇洒,也有“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的缠绵……

  宇宙万象,人间奇情,尽纳其中。

  我是一个痴迷唐诗宋词者,是一个“诗坛不共,蜗踡学唐宋”的山野之人。由于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于是只能与唐诗宋词为伴。“为伊消得人憔悴”,乐意;“长安不见使人愁”,郁闷;“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痛快;……

  个中的甜酸苦辣,我心自知,套用当下一句时髦的广告语,那就是“味道好极”啦!

  近来遨游博海,看到不少的精美图片,就想,如此天赐美景,若是配上古典诗词,那将是一个怎样的人间尤物啊!此时若用散文来配,则有点迂;若用现代诗来配,则有点俗。也只有古典诗词才能抒发作者的心情。试想,当你面对一派鬼斧神工、化外奇景时,思潮翻涌,喷礡而出,又有哪种文体能供你一泻胸怀,叱咤人间呐?唯有古典诗词耳!如你此时又能不假思索,下笔立就,是一种何等的快意和境界啊!因此,我的博友xyxun2012大姐和笑悟兰因小姊妹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用古典诗词,为自己钟爱的摄影作品作了点缀说明。

  然而,古典诗词讲究韵律和意境,虽美却不好写,就连我的博友去留无意教授,那是何等聪颖之人啊!也知难而退,颇为慨叹。要想在寥寥数语中表达自己的感情,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我就想谈谈我学习、创作古典诗词的点滴体会,以求教于方家。

  我学习古典诗词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又艰辛的道路,这在我的博文《人生感悟》(一)、(二)中已有叙述,不再赘言。

  我认为,要写古典诗词,而且写好,首先要绝顶的喜欢,否则是吃不了那苦的。因为在创作中,往往因一字的平仄或韵脚的限制,而废掉一句极其隽永清越的诗句,是常有的事。有时都能叫人抓狂。所以毛泽东主席不提倡写古典诗词确为肺腑之言。二是要多读多看古人留下来的诗词,吃透它的要义,掌握它的语言特色,领会作者的心情,以及诗词构成的路径。一句话“多琢磨”。三是要多思多想多写,只有实践才能有体会,只有多写常写才会出灵感。

  我不赞成“为赋新诗强作愁,为排烦恼上西楼”的那种忸怩作态,不要为写而写。我赞成“心中有话道不得,一驱椽笔向天啸”,在那种悲愤或激越的情感驱使下,必能写出传世佳篇。因为纵览古人的留世佳作,都是在其大悲大喜之际产生的,这一点,等你写长了一定会有同感。要知道,佳篇精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从心底里喷出来的。

  你要真喜欢古典诗词,又出心想学,那平时一定要有积累。积累来之平时的多读多思多悟。凡是突然想起来的好句子,要立刻写下来备用;同时读到好诗的第一感想,也要记下来,留着以后用于拓展思路。久而久之,你就能做到厚积薄发了。

古典诗词讲究锻词炼句,以达意伸,“十年磨一剑”即此意。同时还要做到惜墨如金,用字若神,充分发掘汉语言中字词多义的特性,以达到“一字千钧,一词万象,勾连回环,移步换景”之目的。所以初学者不能急,不能燥,要沉得住气,没有激情时强写出来的诗词,肯定是废纸篓的朋友。

浅谈古典诗词(二)

原文地址:浅谈古典诗词(二)作者:徐州老汪

浅谈古典诗词

                                               二、

    当你有了一定的功底(初步掌握了诗词的格律),开始创作时,首先可以模仿,或以景写景,或以情写情,待熟练后再形成自己的风格,然后做到情景交融。模仿可先从五绝、七绝或小令开始,反复地体会、揣磨,待熟练后再写五律或七律。不要急躁,“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逐步扩展,徐徐做去,一种格律掌握了再换一种。只有待你写熟了,就能做到先有佳句,后有思路,再去找相应的格律,最后达到珠联璧合的目的。

    律诗中的对仗是不容易的,甚至可以这样说,你掌握了对仗,就基本具备成为一个楹联高手的可能。根据我多年的实践,摸索出来的经验是:如果顺着对仗不行,那就反着来。譬如在写五律、七律中,遇到对仗句时,可根据你的总体思路,颠倒过来,先写后一句,再对前一句,以后制前。因为前一句相比后一句限制得少,相比之下要求得略显宽泛。如果你先写了前一句,由于后一句正压在平仄声和《平水韵》限制的那些字上,为了照应前一句,往往容易造成对仗抒情达意的不缜密和行文造句的不工整。甚至产生“生造”词语的现象。

    有的朋友写的诗词耐品耐读,而有的朋友写的诗词却木讷、呆板。这是为什么呐?依我浅见,主要来之于两个方面。一是所用词汇中缺乏动词,二是诗篇中缺乏想象。你要想使自己的诗句不呆板,如飞龙在天,春梨带雨,那就应该在诗句中多用动词,这是诗眼。宋朝词人张先一句“云破月来花弄影”,三联动词,就奠定了他在宋朝词坛的地位。诗句有眼则灵动,字句灵动则全篇皆活,于是诗词的质量就上了一个台阶。譬如我的《摊破浣溪沙·云龙湖冬景》一词,“谁在神雕翠玉盘,陡然山壑起酥烟。顽絮纵情吻平野,不思还。 雪诱风旋弹碧水,日催霞沸染苍天。林瘦人肥别有趣,踏梅前”。全篇除“不思还”和“林瘦人肥别有趣”两句外,全有动词,其中的“雪诱风旋弹碧水,日催霞沸染苍天”两句对仗都是三联动。因此,咱北师大的黎烈南老哥給了一句“皆佳句也!”的评语。

    另外要指出的是,写诗词时思路一定要广,眼界一定要宽。此时要敢于想象。撒开你的思绪,这天上地下,自然社会,前人后继,就没有你不敢想的或想不到的。同时记住,想是为了用。大凡这世界上存在的万事万物,都有其长处和弊端,那就根据你的需要择而用之。譬如孙悟空,他既是造反英雄也是捣蛋大王,就看你怎么用了,用好了,反其意而用之,平中突起,就能取到叫人拍案叫绝的效果。譬如我写李白,另辟蹊径,只字不谈他的诗坛成就,而是从《唐玄宗》这个角度来写:“李白才情贯九霄,平胡不准憾难消。玄宗原为贤明主,成彼文坛一楚翘”。李白,世所公认的诗仙也!尽管他才情满满,藐视天下,但那只限于舞文弄墨。他欲仗三尺龙泉,一平胡虏,其志可嘉,而唐玄宗是万万不可能将三军交与他去平胡的,因为他不是那块料。由于唐玄宗的用人得当,李白才能成其为一个伟大的诗人,若是叫他统兵打仗,他早成了孤坟野鬼,并成了误国误民的民族罪人了。试问,毛泽东伟大不?但正因为他有诗人的气质,上看不起秦皇汉武,下看不起唐宗宋祖,一会儿要上九天揽月,一会儿要下五洋捉鳖,把个中国折腾得够呛,全国人民于是跟着吃了将近三十年的药。

    有一点要提醒初学者得是,无论你是以景写景、以情写情,或是以意写意的,首先都要着重在描绘,落脚在意想。以态抒情,以景达意,举几个例子呗。譬如我的以景写景之诗《拂晓》是这么写得:“青芦暗索伴蛙鸣,肥鲤扬须逗草嘤。碧水梦中偎冷月,扁舟无客待天明”。而我以情写情《释怀》一诗则走的又是另一条路径“上苍垂爱洒春华,初恋相逢兴落差。自古姻缘天注定,彭城无处不飞花”。我的以意写意诗《不敢放肆》曰:“暮春花木绿晕生,为挽春回夜夜灯。佳句偶得拍案际,恐惊老伴改轻哼”,则全在描绘中完成,由读者去想象吧。而《插秧》一诗,诗曰:“春梳山野杜宇啼,土醒苗酥唱晓鸡。浓荫难遮嘻闹趣,村姑溪畔洗秧泥”。静中蕴动,纯以美学手法作全客观的细致描绘,来激发起读者主观上的共鸣。

    最后一点是,要想把诗词写好,还必须要借鉴各种修辞方法和其他文艺作品的创作手法,或拟人摹状,或通感夸张,或穿越联想,或铁钩银划,或皴点泼墨,不一而足。在运用时,根据你的需要,或用一种手法,或用多种手法,只要用的得当,都能增加文彩,收到奇效。譬如我写《元宵》,它本来是一种食品,而我却由它联想到了江南的养蚕少女,采取了拟人化的写法。诗曰:“十五元宵雪裹霜,桂花酒酿佐清香。宛如吴越清纯女,漫步春光采露桑”。元宵与少女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白晰、清秀、童真的怡人之态,呼之欲出,于是乎全篇生辉。又如我在写春风中的《杨柳》时,把它比作姑娘,而把池塘里的鱼儿比作了情郎,诗曰:“绒芽漫出绿悠悠,串串鱼郎吻不休。俯首羞融霞幔里,唤来春讯好梳头”。于是全诗就充满了情趣和韵味。

  写到这里,我要着重指出,因为我们都是草根,这一生不可能在我们的身上发生轰轰烈烈的大事,在生活中接触的都是一些平凡小事,而古典诗词却忌平,要求奇峰突起,丽日垂空,茸涟香动,涵墨溢情的意境,以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思维张力,这又如何处理呐?这就涉及到要加强自己的文学素养,通过长期的自我修煉,养就一颗诗心,换上一双慧眼,让你能在共性中排选出个性,能从平凡中一眼看到闪光点。譬如,我在创作古典诗词时,采取的就是撷取典型的生活场面,通过多种手法,有意精心勾画,素描泼墨,去觅得此种效果。如《七绝·祭祖》一诗曰:《十五香燎祭祖忙,循徐叩首黯神伤。孩童不识人间礼,桌下偷尝炒米糖》。通过刻划祖孙三代祭祖的态度,以长辈的庄重衬托孩童的憨态可掬,从中形成巨大和强烈的落差,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如《七绝·乡趣》一诗曰:《春堂偶睡入灵峰,蝶舞莺啼翠影重。突爆虎啸惊梦醒,河东大嫂训顽童》,将虚(睡梦)和实(身边发生的事)重影相叠,将梦中的幽深秘境与现实的粗俗败兴在时空中交错,也产生了这种效果。从而增加了全篇诗词的情趣,增加了全诗的艺术品味和可读性。

    总之,古典诗词要是你横下心来学,我想,你是一定能掌握的,但是要想写出成就,而且有那么几篇上佳之作,却很难。有的人三五年就能写出很好的诗词,而有的人学一辈子,还在原地踏步踏。这又是为什么呐?这还是来之日常的积累。打个比方吧,就像一个人能做到人见人爱,那他不仅要有相貌,还得有气质。众所周知相貌是可以通过整容改变的,而气质就无法速成了。同样,诗词也有相貌,不过这个相貌是由字句组成的,而它的气质则是由内中萦绕的气韵来体现的。有的诗词乍一看,花团锦簇,令人眼花缭乱,但细一品,却了无生气。也就是说相貌甚美,但一肚子稻草。上佳诗词不仅仅在于字面上的美,更在于它思想里的美。当然,要是能将形式美和内容美结合到一块,这样的诗词肯定会打动人心,以传永远,宋词中的婉约派就是如此。那么诗词的气韵从何而来?它来之于作者的志向、学识、情趣甚至性格,这是学不来的,要靠自己去修炼,去提高。但有一条能肯定,鱼有鱼容,花有花貌,各有各的韵味,那就让我们各展风姿,去共同领略诗(词)坛的风骚吧!

    综上所说,学写古典诗词尽管很累,但它还是好处多多。一可以使你沉静下来,去除浮躁心;二可以促进你学习,增加知识性;三可以陶治性情,提高你鉴赏性。哈哈哈哈,最不济也能叫你晚得老年痴呆症吧。似此既可以养生怡性,又可以增加生活情趣的风雅轶事,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仅是我的一点浮浅体会,谨供喜爱古典诗词的朋友们,在创作中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