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直挂嘴上的“工匠精神”, 为何却对“一线工人低薪”视而不见

 August1八一 2020-06-20

“工匠精神”向来为众人所熟知,这是一种综合性的职业精神体现,是工匠们在长期职业实践过程中培养的良好职业素养和品质。

然而,在世人的印象中,工人仿佛一直从事着大量辛苦而又耗费体力的职业,且强度极高,同时又有一定危险性,但他们却拿着并不十分高额的工资,“低薪”这一标签似乎被众人一早就贴在了工人们的身上。

那么究竟为何,在时代不断提倡推广“工匠精神”之时,一线工人的低薪却一直游离在公众的视野之外,鲜为人知?

点击加载图片

一线工人的地位并不如想象中的平衡

近十几年来,随着素质和学术教育逐步为人们所重视,泛文凭的现象开始在国内泛滥。

各个院校忙着升级,中专升级大专,大专升级本科,过分注重学术研究而轻技能操作的整体氛围使得毕业生实际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产生了脱节。

据官方数据显示,在2014年,北京只有28%的本科生和硕士生能在4月份之前找到工作,而全国技工院校的就业率却一直保持在96%以上。

在世界范围内,许多制造业强国的高级蓝领工人甚至拥有不俗的成就,他们中的一些人曾夺得世界技能大赛的金牌,影响力和受关注度一点也不亚于明星。但是我国目前仍旧面临高级工人和技工的短缺,而合格工人的正规培养体系也亟待完善。

除此之外,技工教育体制的不完备、工作环境较差且艰苦等等多重因素都是我国职业工人人才培养之路上的重重困难与阻碍。

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复兴需要全国上下各个行业劳动者的共同努力。身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守护神,工人们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然而当今社会,人们似乎对于工人总是或多或少存在些许偏见,在潜意识中将工人与钢筋水泥和搬砖挂钩,认为他们是缺乏学历和知识,迫于生活所以从事体力活,但是,没有这些工人,又怎会有金融从业者们舒适办公的玻璃大楼,怎会有高雅餐厅里灼灼的灯光,又怎会有孩子们蹦跳嬉笑的校园。

身为国家基层支柱的工人们理应得到更多的理解、尊重和培养,我们的社会才能得到更好的进步与发展。

点击加载图片

从“工匠精神”到“娱乐精神”

社会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或许是人们对工匠精神和工人职业的解读产生变化的原因之一。但除了社会大环境这一因素外,工人这一职业本身的从业者们对于匠心的疏忽和变质或许是根源。

十年前的工匠精神讲求精益求精、精雕细琢。

当时工厂里的技术工人富有责任心,几乎人人都具备工匠精神这一基本素养,会将所从事的每一份工作与产品耐心雕琢。当时的工人们对自身的工作充满热情,发自内心地想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好,工厂的管理制度是众人自觉遵循的,无需刻意的强调。

反观当今,却有一部分工人变得十分圆滑,每日担心操劳的都是自己无需管辖的身外之事,真正的大国工匠已经几乎成为珍稀品一样的存在。

在媒体和信息发达的当代,娱乐至上的精神仿佛也在无意间偷偷渗入各行各业,技术工人们也不例外,探讨八卦、韩剧和明星的琐碎之事仿佛成为了他们的“主业”。

点击加载图片

在这些工人们看来,从事工人这一职业不过是为了生活而混口饭吃,所谓的工匠精神在他们眼里并不值一提,相反,怎么抽丝剥茧地利用工时偷偷磕巴消息和娱乐成为了他们的“工匠精神”,这些工人与其称之为“工匠”,更不如称其为“大娱乐家”。

技术工人们本应是实实在在干着活为国家实体经济贡献巨大力量的群体,可是随着年代的更迭,他们的生活仿佛变得更加狼狈。

曾几何时,他们发光发热地为社会做着贡献,充实着社会的方方面面,然而在娱乐和信息流疯狂冲击的时代当下,一些工人对工匠初心的认知或已所剩无几,本应在技术上有所专攻、有所精通的他们日渐堕怠。

倘若想要真正重新让工人这一重要群体崛起且为社会、为世界所认知,那么身为主体,工人们也更应在时代洪流之下保有最初的赤诚,以自信和勤恳钻研的姿态让世人看到工人的匠心和伟大。

点击加载图片

没有尊重和舞台,工人们的光彩也将无处绽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社会上开始逐渐产生了略带偏颇的认知,认为学富五车地在银行投行上班就是体面,在办公桌前对着代码绞尽脑汁就是智慧,坐拥百万年薪才是人生赢家。

在这样的浪潮之下,工人们得到的尊重愈来愈少。曾经的工人们因为有一技之长而令人羡慕,凭技术吃饭是一件体面的事,一名技艺高超的工人甚至完全可以与管理层谈资论辈。

然而反观当今,社会上不少人对工人这一职业不假思索地贴上累、穷、苦的固化思维标签,认为只有没出息、没文化才会被逼不得已成为一名工人。

钱财和物欲横流的当代,技术工人们仅仅是因为拿着相对较低的工资,被不少人划归为社会的底层。而工人们掌握并精通一门技艺,本就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能被誉为大国工匠的工人界翘楚年龄偏大的原因之一。

一门技艺极长的掌握时间导致工人行业的流动性极大,而社会对高技术工人的需求也十分紧急,这就导致二者之间出现了断层。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观念在不断走向现代化的中国依然根深蒂固,显得十分突兀,它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悄然固化在人们的观念和社会观里,进而体现在企业的某些工作安排中。

点击加载图片

对这些工人们而言,没有良好的能为他们提供尊重和理解的舞台,又何从谈起“工匠精神”的发扬光大?

公众和企业潜移默化的传统观念导致了工人这一本应得到人们足够尊敬的优良群体不断地在视野之外游荡,他们的薪资情况更是悄悄地被“透明化”。

勤恳诚实、敬业爱岗、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是任何年代和任何行业的发展基础,更是社会乃至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工人这一最为基础的群体。不论艳阳高照,还是风雪交加,抑或是电闪雷鸣,当城市高楼里的灯光照亮每家每户时,人们都应当明白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一群勤劳的工人在背后为基础设施进行维护和检修,是他们撑起了每家每户的日常生活保障。

当人们西装革履地在办公桌前享用咖啡时,他们也应当意识到,脚下的稳固和一砖一瓦都是一群工人们用汗水和双手一步步垒起的。

点击加载图片

不过可喜的是,当前中国已经提出了更多新政策和方针,关于制造业和工人们的报道也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野,这或许是工人们的一道新曙光,尤其是在当今,中国正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制造业强国,这都离不开工人们的支持和力量,更需要工匠精神的引领。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体制的完善和工人们工作条件的改善都能为工人这一群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根基,工匠精神也自然具备发扬光大的契机,彼时的中国工人们将会得到社会的更进一步理解和认可,生活条件也能得到改善,而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之下,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制造生产力也必然能实现新的跨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