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玥:创,是一场修行

 进入丛林我是王 2020-06-20

在由新书店的书架上挂了一块小牌子。牌子上写的什么?“创,是一场修行”。很多创业者看到这个书架的时候,都会有很大感触。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为啥创业。相信很多企业家一定会有这种感触,早知道创业这样,打死我也不创业了。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往往深切的体会到创业是一场修行。

一,从“不快不破”到稻盛和夫,是一个创业者到企业家的蜕变过程

为什么创业者都喜欢“快刀法”

从不快不破,到关注稻盛和夫,其实是从创业者到企业家的一个蜕变的过程。今天很多创业者都特别喜欢不快不破这样的快刀法,都特别喜欢“闪电战”这样的打法。最好是三个月有一百万用户,公司的价值在一年时间内从估值一千万变成估值十个亿,甚至三年、五年就可以IPO。很多创业者似乎对这件事情更感兴趣。如果一开始给创业者讲稻盛和夫,估计十个可能有八、九个都觉得跟我关注的事情没有关系。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无论是技术,还是资本,还是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甚至是复利,让很多创业者进入一个企业发展的快车道。但是,这个快车道是不是符合长期客观规律,其实很多人是没有认认真真想这个问题的。

创业者到企业家,为什么企业家都越来越欣赏稻盛和夫?

创业者变成企业家的过程是很痛苦的。很多人在创业过程中发现,创业的路根本就没有直路,全是弯路。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就自己放弃了,很多人实际上也是被淘汰掉了。

但是,在越来越多的人放弃掉,越来越的人被淘汰掉的过程中,实际上少数人慢慢真正的成了创业者。他的内核开始具备企业家精神和创业精神了。实际上领导力和企业家精神的后天培养,更多的时候是被生活、被工作磨砺出来的。

在这些创业者蜕变成企业家的过程中,很多人开始真正重视稻盛和夫。有很多企业家、创业者,包括我自己,最开始看稻盛和夫说过什么,当时是没有感觉的。往往会觉得这些内容说的都是大白话,都是最基本的道理,从小老师都在告诉我,不能说谎,要尊重周围的每个人,人要谦虚,人要坚强。这些东西好像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是,人在事上磨出来的时候,你的感受就是完全不一样的。大家开始思考的,就是稻盛和夫哲学和观点,实际上是真规律,是真的有价值的东西。

背后是民族文化人格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跨国界、跨文化的。稻盛和夫讲的内容是符合大家最底层的人性规律的。这里面其实也反映出我们的思考,就是我们在中国创业,在中国做事业,背后底层的规律到底是什么?这个规律的底层是文化和人格。

二,做企业需不需要探讨“道”

做企业的道是什么?道是不以人意志转移的客观规律。

在中国做一个创业者,需不需要探讨“道”这件事?“道”这件事在中国文化是很重要的,是玄而又玄的东西。谁都在说,但是好像也没有人能够把它说透。

到底作为一个企业的“道”是什么?我个人的理解,这个“道”就是我们一直在讲的,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敬天爱人里面“天”是道,“人”也是道

在中国做企业这个客观规律是什么呢?我们仔细看稻盛和夫先生讲的“敬天爱人”,这四个字就是“道”。“天”就是“道”,“人”也是“道”。“天”是什么?这个“天”就是做企业也好,做事业也好,哪怕是一个小生意也好,这里边需要遵循的最根本规律就是“道”。有很多东西是不能突破那个规律的。“人”是什么?就是人欲、人心,希望与人为善,希望能够利他。这些也是“道”。

经营规律的重要性

如何面对“群体管理”

前两天我见到几位当时在共享经济里面特别风光的创业者,曾经几乎所有的商业媒体都报道过他们的案例。然而几年过去以后,今天关于共享经济,我们也有很多反思。首先说需求在不在?需求是在的。他们做这家企业在起点的时候,我认为是符合“道”的。因为大家需要这样一个产品,能够解决用户的出行问题,解决日常生活的需求问题。但是,在企业往后走的过程中,是不是还遵循“道”需要仔细思考。

有这样一位创业者,他的企业曾经在共享经济里面排在前三位。我问他,“你自己最迷茫、对痛苦的是什么?最迷茫、最痛苦的两个时刻是什么?”

他说有两个点:第一,从500人突然变成5000人。在短短3、4个月,他一下子就迷茫了。当一位管理者,在企业有300位员工的时候,可能还认识员工的名字,但500位员工可能是极限,再往上可能很多员工都不认识了。但是,突然公司变成5000人,而且这些人还要快速去创造产值,实际上他认为那个时候已经有点慌了,就是没法驾驭在短时间扩展到这样规模的企业。

第二,资本大规模的给资金。恨不得今年给你10亿,明年就希望你能够给他的回报是20亿、30亿。这个时候他说内心有膨胀,也有迷茫,更有恐慌。就是我不知道这个产品或平台,能不能创造这样的价值。

回到稻盛先生的经营学,我们去思考,就是做企业需要“敬天爱人”。“天”就是市场最基本的规律,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爱“人”的那个“人”是员工、客户,也是你的股东。你真的能不能去创造价值,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内心更充实。这些最基本的道理,是做企业需要探讨的。

很多企业定的目标很清楚,今年十个亿、明年二十亿。这是目标,数字很清楚。但是,这些年在马云的带领下,在华为的带领下,开始探讨愿景、使命、价值观,探讨组织、人才、KPI。

然而,有没有真的探讨到底层规律,回归到道德层面,其实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这里面并没有看到足够多的企业家去尊重“道”。

我认为在中国做企业一定要探讨“道”,这个“道”就是稻盛老先生讲的“敬天”和“爱人”。这么简单的道理,有的时候我们却把它忽略掉了。

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

接下来想引申的一个话题,也是接下来要探讨的,当一位企业家面对几十位员工、几百位员工,甚至几万、几十万员工的时候,它涉及到群体管理的问题。

在《乌合之众》里面有一句话,“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那么,当一个组织有几万人、几十万人的时候,这个组织的智商还是不是够高的?其实我们也需要打一个问号的。

中国企业面对“天”、“人”背后的挑战

在中国企业面对“敬天爱人”背后的挑战是什么?中国企业能不能把稻盛思想去执行。我自己实践过,在过去创业的历程中也实践过阿米巴经营,发现结果特别不好。

阿米巴经营从开始的设立角度来说,希望大家都在一个一个单独的经营体里,能够把自己对组织的贡献、对市场的贡献计算出来。结果很容易成为部门间互相在扯皮。

那时候给我一个很大的反思,为什么看似很好的东西在中国的土壤上推不下去?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经营的企业里面,底层文化土壤到底是什么。

有质量的增长需要哲思领导力

企业需要的是有质量的增长。那么,有质量的增长背后到底需要什么?我认为叫“哲思领导力”。中国有很多看着规模很大的企业,看着利润不错的企业,这些企业里面有哲学思想的少之又少,可能3%到5%都没有。

那么,今天在这种挑战下,中国企业非常需要有质量的增长。企业有质量的增长背后就需要学习哲思领导力,要有自己的哲学思想。

要不要和员工探讨灵魂问题

有一个对于老板来说很尴尬的一个话题,就是要不要和员工探讨灵魂问题。今天80后员工已经是老人家,都是90后、95后。老板和员工可以探讨上周末的《乘风破浪的姐姐》,员工会觉得你很接地气。如果突然跟员工探讨“作为人,何谓正确”,你在公司的例会有没有勇气把这件事情探讨下去,是个疑问。

乔布斯“了生死,灭苦悲”的佛学思想

乔布斯讲过这样一段话,他说我假定每天都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乔布斯是禅宗的修行者,修行的是“了生死,灭苦悲”的佛学思想。曾有人评论“苹果就是乔布斯,乔布斯就是苹果”。但是,乔布斯的这个理念能不能够传递给苹果的每一个员工,或者说苹果的每一个员工认同不认同这个哲学思想。尤其当乔布斯离开之后,这个思想还能不能被苹果公司传承。其实都不好说。

但是,所有中国企业家都要有勇气去探讨一个问题。就是你要不要、该不该、敢不敢和你的员工,在会议上、在公司内部去探讨“作为人,何谓正确?”。也许,很多企业家是没有这个勇气的,因为首先他自己就不敢跟自己探讨这个问题。

对的人带来对的人

连界的企业文化里面经常说一句话,叫“对的人带来对的人”。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探讨什么是“对的人”。员工里边“对的人”的标准是什么?服务的客户里边“对的人”的标准是什么?

中国怎么走出精神高拔的企业家

有时候,我自己在反思,为什么我推阿米巴没有推下去,但我周围有的朋友推阿米巴就能推下去。为什么稻盛先生在他的企业土壤里面,阿米巴也能够很好的走下去。

这里面我自己作为创业者、作为投资的角色、做研究的角色,特别希望中国能够走出一批“精神高拔”的企业家。就是企业家真正有自己的哲学思想。如果具备自己的战略和哲思准备度,有一批这样的中国企业。我认为中国将来是可能走出一批有自己哲学思想的中国的“稻盛和夫”。这也是接下来30年、50年里,在中国的各个领域里最需要的一群人。

最后,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时刻,我把我自己最近自勉的一句话跟朋友分享,“做人逆势如饮酒,仰头面对;顺势却如倒茶,低头谦卑”。“做人逆势如饮酒,仰头面对”,在今天确实遇到了非常大的挑战,很多企业都是逆势。其实,在人生和事业过程中,大多数时间是逆势,每个人都需要去仰头面对。“顺势却如倒茶,低头谦卑”,在企业经营顺利的时候,我们更需要谦卑,不忘初心。所以,稻盛思想对于每个创业者、每家企业的人都是有价值的。

现场提问:稻盛和夫在《卓越企业的经营手法》一书当中强调了企业要有肌肉结实的经营,您认为这与今天很多借助资本开店迅速扩张的现状矛盾吗?

王玥:做任何事情都要尊重规律。连界做投资关注的领域是很多一线的投资机构也许不是特别关注的,其中有一个领域是非常传统的企业。很多传统企业主跟我说,不是5G、人工智能,不是今天讲的那些独角兽的概念,是不是在资本市场就不值钱?其实我们忘了值钱的前提是企业有能力持续的赚钱。

过去的十几年出现了很多奇葩的估值体系,很难想象这么一家企业凭什么值这个钱?我自己是想不通的。为什么?因为它不尊重底层的经营规律。

举个例子,比如上个月在看一个生意模型,是做早餐车的。这个项目不是因为最近有“地摊经济”才做早餐车的,已经做了两年了。两位创始人一开始是希望帮助下岗员工、残疾人的生计。他们把供应链铺好,全新设计早餐车,同时把整个支付体系都做好。说白了,假设是一位残疾人,只要健康体检合格,希望自己有个小生意,只要能够早上起来05:30站在那儿就可以了。所有的供应链支付体系都已经做好,你只要坚持站30天,一个月下来平均可能能挣三、四千块钱。他说从来没有人关注过我们,就是个卖早点的。但是,当他做出100个、200个早餐车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他们好像有了很好的商业模型。

这里边是什么道理?就是企业并不是为了资本,而要去开店。而是遵循生意本身的规律,当我开店的时候是不是需要资本。这也是做很多事情的本源。

王玥

连界(北京)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由新书店创始人。毕业于清华大学,是一名持续创业者和投资人。

2009年,将哈佛商学院企业教育corporate learning产品线引进国内,作为客座教授,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人大商学院授课分享其在产品创新生态方面的实践课题。2019年,荣获牛津大学哈里斯·曼彻斯特学院(Harris Manchester College)基石院士。

好书推荐

6月10日~6月30日
稻盛和夫经营实录系列(彩虹书六本)
全套纸书 电子书 直播视频
限时拼团特惠199元  原价399元 
扫码了解详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