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流】张锡纯效方使用经验交流

 屋顶的猫_ 2020-06-22
张锡纯之《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了张氏毕生学术、临床经验。本人开始受前辈们对张氏的偏见影响,多讥其“低水平的中西结合;阿司匹林石膏汤等等”。工作几年后无意间得到一本《医学衷中参西录》,实在无聊闲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张氏中医功底之深,许多名医真是望尘莫及,许多创新,值得深思。对我近十余年的临床影响较深。希望同道们一起交流、学习张氏效方使用经验。
本人抛一个大家不太注意的小方:张锡纯的“升陷汤”:生黄芪 升麻 柴胡 桔梗 知母 主治:大气下陷 本人使用经验:病人多表现为:气短(但不是慢支、哮喘、心衰所发,更多属神经官能症或心理疾病系列)、头昏、乏力、胸闷,脉细弱,尤其两寸脉更弱。遇典型病例,神效,本人一般只开3贴。具体体会:神经官能症或身心疾病患者最效,气短是主证,两寸脉更弱是重要依据。生黄芪15-45(视具体而定),升麻 柴胡 桔梗各3克,知母为制约黄芪助火之弊,剂量视患者体质、黄芪剂量而定,少则6克多则15克。
抛砖引玉。


发布于 2015-05-15 11:40
安冲汤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效果很好。优于妈富隆、米非司酮等西药。张氏不拘于传统方剂,别具一格,恒多个人独得之秘,为前人所未道者。很值得学习!


发布于 2013-04-29 22:08
xiaolook wrote:
你说的这种情况肯定有,但不宜一棍子打杀一船人,难道有真本事的人写了论文,就变成骗子了吗?再说我引出几百篇升陷汤的文献,我只是说关注这个方子的人多而已。
再说,好多时候,话说太过了,绕来绕去就容易把自己绕进去,论坛论文不都带个论字吗?既然是论,那么本质上都是字面上的交流,并不能说论文一定不可信,而论坛就可信,本质上二者都存在有真才实习的人,也有招摇撞骗的人。
不管怎么说,知道升陷汤并能对他研究的,总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真正用它看了多少病,那是自己的事,能交流的,必然要形成文字的东西。你知道升陷汤,用过升陷汤,我不怀疑,但似乎你也没有必要大肆批驳那些用过升陷汤并写成论文的人。论坛,论文,本质上都是在电脑上面敲字,多一点容人之量吧。
恰好相反,本人不反对论文、不反对课题、不反对实验,有创新就是进步,不瞒大家,本人应景论文、课题倶有,但努力接近实际。只是声讨闭门造车,标新立异之徒,远离事实、远离临床,中医就是一工具,不再是科学,不再是医学,才叫人心寒。更心寒的是,此类人竟执当代中医之牛耳,悲乎?中医之不幸啊!
电脑上面敲字,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其可辩乎?倡导真心做事,真心做人,真心科研,真心从医!

发布于 2013-05-04 05:36
张氏方都是好方,值得大家深度体会!

在农村,“大气下陷”证非常常见,主要是因为长期劳作,有病不治,失治誤治形成,3剂就能恢复得好好的,这些病人常以“心脏病”“胃病”就诊于各大医院,久治不愈。个人体会,叫“大气下陷”,不如说是一个症状的形象描述,病名还是个“虚劳”,还是个肺、脾、肾虚损的问题,升陷汤加山萸肉、枳壳、前胡、苏子,是个不错的加减。

为什么楼主说张氏方为“大家不太注意的小方”是有一定原因的,张氏处在中西医交汇年代,学张锡纯的书,必然不能跳开他讲的衷中参西理论,中医院教学方面应该也是有意避开这段,因为讲起来太麻烦,且争议较大。张锡纯的信息只在中国医学史中有所记载,在方剂学中有痕迹,至于研究学习,只能在个人了,近代临床大家是当之无愧的,其制方理论颇有古风,融汇新知多有启迪,故为临床必读!但不一定是教学必读。

升陷汤在心脏神经官能症、心内科极常见,只是很多临床医生(包括中医院硕博、主任医师,根本不知此方,张锡纯的名字只是一个符号,主要还是未览群书所致。)见证而不识,致良方搁置,明珠暗投。书还是多读一点的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