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喝茶读书 | 解致璋分享东方美学的“品茶的游戏”

 岩茶教室 2020-06-23

一本书好看的程度取决于作者表达的内容,而非文字的形式,而内容则是作者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传递思想。

解致璋,享誉中国茶界的著名茶学家,参加过解老师办的茶会的朋友,一定会被老师对茶道美学的理解,以及她将这种理解运用呈现在茶会茶席上流动自然的美所感动。

解致璋

很遗憾,关于解老师的茶会Y老师一次都没参加过,就连去年计划着今年要赴台湾听一场解老师的课,都被疫情阻隔在台湾海峡的这一侧。

所幸,今年4月,解老师出了本新书《品茶的游戏,清香流动》,让我隔着书香,透过文字,触碰与解老师“见字如面”的熟悉感。


好看的书,长啥样?


因为喝茶的原因,Y老师经常要看各种各样的书,有正儿八经介绍茶相关知识的“教科书”,也有从某当某宝的搜索框里扒拉书名,才能精准搜到的一些奇奇怪怪的“闲书”。

这些书,无不在拓宽你对世界万物的认知,收获被知识“填充”的满足感。

所以,好看的书不拘泥形式,内容才是主旨,看完会有触动;就像好喝的茶,无类之分,却会带来身心的感动。

平时所看与茶有关的书,多被用作提取信息的知识库,最怕那种知识浅道理深的假大空,该详实处从简,该简化处冗长,乏味又晦涩。

而解老师的这本书,知识和道理,深浅相辅,从园林、器物、绘画、诗词、历史、禅宗等不同侧面,解读茶道日常之美,接续中国文化传统,精选百余帧高清彩图,勾画茶席的山水之境,定格茶器的细节之美,于茶味底蕴里,将“品茶的游戏”描摹至“清香流动”。

总结一句话,这是一本好看的书。

实在是由于之前对解老师在茶道美学领域的盛名早有耳闻,又加上老师所办茶会中所塑造茶席自然之美的艺术底蕴,令人赞叹垂涎,是故,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情不自禁参杂了许多点Y老师的个人崇拜。

解老师的这本书,书名叫“品茶的游戏”。

在书中,她说茶道是一种生活的艺术,过一种具有创造力的生活,悠游在自由的“游戏”中,使自己感到满足、喜悦,使内在深处觉得富有。如此这般,在茶道里体会孔子说的“游于艺”的境界。

她创办静心茶会,将茶会融入到自然中去,用艺术之美的形态,自由随心地布置茶席,活生生的,将喝茶这项动手实践,升华成“画中游”的美学体验。

这种喝茶体验,在解老师的手中,与自然高度融合,令身心灵都在美的意境中升华。

彻夜布置茶席,于凌晨3、4点的时候举行茶会,在皎洁的月光下品茶,从晨曦中感受天地由暗至明的过渡;在河边的黄昏中办茶会,看落日西沉,茶烟升起在黑夜的幕布中;直接跪坐于地板上泡茶,打破茶桌的界限,将茶席的边界无限延伸,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布置,还给这样考验膝盖的茶会取了个俏皮的名字,“跪妇茶会”。

曾经跟着名家学习美术,在台北故宫临摹古画的经历,无形中让解致璋对品茶环境的营造和整体茶席的布置,有比常人更具艺术审美的眼光。

她思考的角度更是从如何拉近与自然的距离出发,从布置环境到家具与花木搭配,再到茶席中茶具的选择和搭配,都能呈现出中国古画中幽雅清静的意境来。

与多数人理解茶道的方式不同,解老师并非将茶道像茶人的宗教信仰般高高举起,供置于精神境界的崇高面,而是将茶道作为一门艺术,呈现于生活日常中待人接物谦敦温和的修养中,修炼冲泡出能感动人心茶汤的功力。


Y老师分享的一点读书笔记


解老师将全书分为三大部分。

集一主要写了品茶环境、茶席及茶器具的选择搭配。

描写关于茶席布置的元素,譬如,茶巾的色彩,与季节的感觉相呼应。

茶席空间比例,用不同材质、色彩的变化来分隔,创造空间的层次。

茶具的空间距离,有前后、高低、疏密的节奏感。

插花,让花木的色彩与线条融入茶席,与茶具合为一个整体和谐的画意。

她说:“营造品茶的环境,是处理空间的艺术,没有一定的法则。”“搭配茶具和设计茶席,兼顾实用的功能性与美感。”

她还引用中国画的空间意识,来体现茶席的秩序之美,并告诉我们,“所谓灵感,并不是一件神秘的东西,它来自于丰富的经验,做得越多,灵感越多,到后来就会源源不绝了。”

集二,从品茶的感受,和泡茶三要素,讲述茶有真味。

她说:“我们品茶,应该喝得精,而不该喝得多。”还说:“品茶的功力深厚,泡茶才可能有独到的地方。”

她将茶的香气滋味在口腔中的变化,比喻做音乐旋律,迷人和谐的合声。

讲泡茶煮水,引用古代文人诗词,注释解析详尽通俗,文中将泡茶三要素定义为茶叶量、水温、时间,寻找三者的动态平衡点,就像在做“寻宝游戏”,游戏中,培养自己的敏锐度和弹性。

如此泡出的茶,带给嗅觉、味觉上不可言说的“好喝的感觉”,虽然主观、善变,却像有记忆的影像,伴随我们情感的成分,带来深深的满足感。

一切与茶相关的练习和感受,都源于尊重,茶道的深度与内涵,与茶汤的美息息相关。在茶味的底蕴里,富含着不能言说的禅味。

集三,从茶的起源到饮茶的流变,介绍工夫茶、茶叶分类、乌龙茶的制作。

茶从发现到今天,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在漫漫的时间长河里,一个朝代,一段历史,一位古人,一部著书,一句诗文,有关茶的方方面面,都在解老师流畅清晰的文字中,化纷繁杂糅,为引经据典。


历朝历代制茶、饮茶方式的变化,推动茶叶化身今天的模样,更推动做茶人和品茶人对茶叶的理解,进入不一样的物质精神空间。

随后,以武夷山岩茶为工夫茶和乌龙茶代表,详细描写了茶艺的真趣,和“香久益清,味久益醇”的特色。


老师在末尾,还强调了一下“我不是学者,只是一个实做的人,也可以简单地说是一个行者。”她说这只是自己喝茶体会后来读书,拿前人经验印证平时所想,记录下来的参考笔记,并提“饮茶艺术是普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茶道是单纯的“满足”,喝茶是一种“游戏”,依着爱美和创造的天性。

看完全书,能让人感受到解老师是和所有真心爱茶品茶的人一样,真实、有趣,并且“会玩”,Y老师的下一个梦想,做一个像解老师这样,将喝茶“游戏”玩到极致。

最后,引用一段书中解老师的话,来勉励自己:

“静心泡茶,可活化觉知与创造力,用鉴赏的态度来品茶,使我们的生命透进艺术的光彩,除了短暂的生命本身之外,没有事情催促我们,可以慢慢玩味。”

看到这,是不是觉得这绝对是本值得慢慢玩味的好书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