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河南

 岚夕归读 2020-06-23
今报记者李长需/文张晓冬/图

  【缘起】

  巩县兵工厂1915年开始建造,为中国当时四大兵工厂之一,它与袁世凯、蒋介石等都有瓜葛,生产的中正枪名扬天下。它为何选址巩县(现巩义市)?为何在飞机刚发明时就建造防空体系?它又是怎样离开巩县的?

  巩义意外发现地下长洞

  “你们在找老西门吧?这儿就是!”听到有人打听,刘发财老人热情地指点。

  在巩义市城北白沙村,有两根高大的门柱,在周边楼房的包围中,已不十分显眼。但在刘发财老人的记忆中,这儿就是巩县兵工厂的西大门。

  2003年3月,巩义市一家工程队挖掘一条水沟时,在地下20米深处猛然发现了一条长洞。施工人员不敢怠慢,立即报告了相关部门。随后,考古专家、历史学家和人防专家迅速赶到现场,进行考察。

  这个隐藏在地下20米的长洞,让专家们想起附近居民的传说:这一带地下曾经在上个世纪一二十年代修建有防空洞。虽然不少人都听说过,但却没有人知道其确切的地址,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防空洞?

  由于长洞年久失修,里面布满了淤泥,无法深入考察。为了证实这种猜测,当年年底,巩义市迅速成立了人防办,并立即组织人员对长洞进行清淤,8000多米的长洞面貌逐渐清晰:其墙壁与地面全部用红砖发券砌成,高约1.9米,宽可容两人并行;顶部安有电灯,洞内有通风设施;其中心位置的通道呈“回”字形,里边有数间房间,大的约40平方米,小的也有20多平方米,高度在2.8米上下。墙上的标志牌可模糊看到厂长办公室、训示厅、车间等字样,还有40多处出口及不少通风孔等辅助设施。

  这些特征无疑认定,这里就是人们一直无法确定具体位置的防空洞。

  为解密奔赴重庆、南京

  传说中,防空洞是用来储藏兵工厂的枪支弹药和工作人员藏身躲避轰炸的地方。防空洞的发现,无疑把还原巩县兵工厂原貌提上了日程。

  张永顺临危受命,作为刚成立的人防办主任,也是唯一的一名工作人员,他开始寻找见证者。通过走访老人,他获知当地6层楼高的水塔就与兵工厂有关。这座水塔呈倒圆锥状,高50米,上头粗,下头细,是典型的德国风格,它是专门为兵工厂服务的。此外,还有50米高的烟囱一个,据说是发电厂的烟囱;打铁房一个,是打造枪械的处所;铁路专用线一条,出工厂南门与火车站相接。

  这些地面现存的遗迹,使兵工厂渐渐有了模糊的雏形。然而,这些零星的遗存,还不能恢复兵工厂的轮廓。

  这时候,人防办开始扩军,副主任赵红升成为第二个前来人防办的人。随后,又有几个年轻人加入。兵强马壮,人防办开始“挖掘”历史深处的巩县兵工厂。他们会同巩义文史专家孙宪周,前往重庆档案馆、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试图查阅兵工厂的历史。重庆曾设立过兵工署,有着较为完备的兵工分厂的资料;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资料也十分丰富,从建厂初期的土地审批、资金预算到经济往来,十分详尽。

  赵红升至今还记得在重庆档案馆见到兵工厂资料时的激动情形:这些珍贵的资料不少已经发黄发脆,翻看时开始掉落碎屑,很可能是最后一次看全这些资料了;还有不少老照片,清楚地反映了当时兵工厂的模样。尽管复制一张要价1000元,但他们还是复制了不少。

  袁世凯为何选巩县建兵工厂?

  从查得的资料上看,巩县兵工厂全称为“军政部兵工署巩县兵工厂”。很显然,建造这个兵工厂有着历史背景:1912年,袁世凯窃踞临时大总统后,急需扩充军备,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于是,他在北京成立了兵工厂办事处,委任海军上将萨镇冰为督办,陆军中将蒋廷梓为总务长,进行选址。

  但问题是,袁世凯为何看中了巩县这块地方?之前有过猜测,认为袁世凯老家在河南,选择河南比较放心,其实这并非主要原因。巩义文史专家孙宪周说,之前曾有上海、金陵、汉阳三个兵工厂,但这些兵工厂都在长江中下游,北洋政府不易控制,很容易落在革命党手中,所以,他才决定选址中原。

  最终,厂址定在巩县白沙村一带。之所以选择这里,孙宪周说,是因为巩县位于豫西山区边缘,是中原的战略要地,交通方便,资源也十分丰富,有铁、煤、耐火材料、紫砂陶料等,水资源也十分丰富。这从蒋廷梓向袁世凯汇报的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

  1915年8月,袁世凯任命的一帮人来到白沙村,临时搭起一座会计房,开始筹建工作。在筹建中,先征用了748.682亩土地,之后随着工厂的扩大又征购700.95210亩,按每亩70元地价付款,如有庄稼则加6元青苗费。“看到这些数字很震惊,不得不佩服那时官员办事的认真,土地面积、所花费用精确到厘毫,还造了清册,将卖主、所征面积、四邻都记载得一清二楚。”赵红升回忆说。

  1915年9月,在德国人的帮助下,兵工厂开始建造。1919年兵工厂正式定名为“巩县兵工厂”。

  虽然袁世凯对巩县兵工厂寄予厚望,但兵工厂并未能为其称帝“保驾护航”。1916年6月,袁世凯称帝失败后死去,到死也没有看到兵工厂生产出来的武器。

  挖地道防技术泄密

  巩县兵工厂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的地下建造有庞大的人防工程体系。著名人防工程专家杨秀敏前来考察后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人防工程。它的发现,把中国人防工程历史提前了20年。

  这些防空洞在建厂初期即开始建造。但令人不解的是,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建造于1914年,也就是说,兵工厂建造时世界飞机才刚刚起步,中国则更不用说了,但兵工厂为何在这个时间即开始建造防空洞了呢?

  刘发财回忆说,有时夜间经过兵工厂,经常可以听到沉闷的枪弹声,那时候就估计地下专门挖有地道,用来试枪。

  孙宪周说,当初在地下建造防空工程,的确是从保护武器技术秘密角度出发的,将开发研制的关键技术,如校正枪支的实弹靶场,布置在地下,不至于泄露;只是后来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地下工程才不断增加。

  初期之所以进行技术保密,是因为当时所使用的几乎全部是来自欧美的一流技术和设备。

  巩县兵工厂主要生产七九式步枪、俄式机关枪、柏格门手提机关枪、八二迫击炮及各种七五子母弹、开花弹等20多种产品。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中正式步枪了。这种步枪原为改制的七九式步枪,在世界步枪设计比赛中效果超过了德国步枪。1933年蒋介石前来视察时,提出“加长刺刀,缩短枪托”的改制意见,后更名为著名的中正式步枪。

  战争中辗转多个地方

  赵红升说,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很快占领了河北全境,与兵工厂仅一河之隔。日军不断到巩县骚扰,中原地区有沦陷危险。这年11月15日早晨,兵工厂接到军政部兵工署命令:“将未安装的机器运往武汉。”下午又接到命令:“将全部机器拆卸运往汉口。”次日又改令:“将工厂迁往株洲,并限时一周内拆卸运出。”

  在迁移过程中,已占据温县黄河渡口的日军发觉了兵工厂的动向,开始对巩县进行轰炸和炮击。刘发财老人至今还记得,大规模的空袭有四次,兵工厂厂房大部分被炸毁,有工人和居民被炸死炸伤,比较恐怖。

  机器被搬运到武汉后,兵工厂奉命迁移到长沙建厂,后长沙吃紧又改令迁移到湖南烟溪;1938年,奉命改为军政部兵工署第十一厂;1940年,又奉命搬往重庆,但因途中宜昌被日军占领,所以只搬迁过去一部分,另一部分继续留守湖南,兵工厂被一分为二。

  进川的那部分在巴县铜罐驿设厂,之后与鹅公岩第一兵工厂合并;在湖南的那部分又在河南辰溪设厂,抗战胜利后其一部分又搬迁到武汉,留守的那部分1948年搬迁到株洲,次年又有一部分搬迁到海南岛榆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