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018 期 〓 文/李文元 编辑/王成海 本平台“老事旧人”为原创文学平台,所发作品均为原创作品,欢迎大家转发、分享,谢绝任何媒体在不经过本平台同意的情况下转载和盗用本平台文章,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有人从腊八粥开始嗅出了年味,在我的印象中,最早的年味是腊月的豆腐香。 小时侯,每年一入腊月,村里就开始做豆腐了。村里一共有七十多户人家,先给谁家做得排行。做豆腐的地方是生产队饲养院饲养员住的窑洞。窑洞里外共两间,外间安一盘石磨,是磨豆黄用的。磨豆黄的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没媳妇,性格极内向很少说话,每年磨豆黄的活几乎都由他干。他右手把磨杆,还用肚子顶着磨杆往前推,左手用勺子从磨盘顶上放的豆黄盆里舀豆黄,半勺半勺地倒进磨眼。磨盘不停地转,磨下的豆浆流到磨台上,磨多了用铁匙铲到桶里,然后倒入里间的一个大缸中,用开水一冲木棍一搅,搅匀了盖上盖蒙二十多分钟后,两个人把一块纱布的四个角捏好形成一个兜,摊在一张案板上,案板倾斜搭在锅沿上。一个人从缸里盛豆浆往兜里舀,捏纱布兜的两个人两手协调一上一下地抖动,被过滤的豆浆哗哗地流进锅内。兜里的渣质多了,揉豆腐的老师傅把纱布的四角拢住挽好口,用胳膊反复揉压。一些没流出的豆浆被一股一股挤出也流进了锅。就这样一兜一兜地过滤揉挤,直到把缸里的豆浆全都过滤完。
每年做豆腐的日子,天气十分寒冷。我们在外面玩耍的孩子,冷得支不住往往要到豆腐房取暖。豆腐房里又是烟又是气,罩得有时看不清人,地面满是水渍,炕烧得烘热。上了炕趷蹴着尽管穿着鞋,不一会儿就烙过了鞋底,有烧灼的难受。 炕上天天总有一些冬闲的叔叔大爷们,点一盏煤油灯,一杆水烟袋你抽完他抽。边抽边捣拉一些陈年旧事。豆腐脑出锅的时候,老师傅给从锅里捞一碗端上炕,你一块我一块,边巴啧边说这豆腐嫩啦老啦甜啦苦啦,说得主家心里忐忑,这过年做一槽豆腐,做不好谁不麻烦。有时候我们小孩子在豆腐房也能尝到一块豆离脑,看到我们贪婪的样子,叔叔大爷们总会说:“慢点吃,别烫着!”豆腐房人多的时侯千万别进去,碍手碍脚,师傅就会骂:“去,去,去,干啥来了,这挤得能做个营生!” 队里尽管给这些做豆腐的人高工分,但每天起早贪黑,一干就是近一个月,谁愿意?有时外村的人也来做,这样一来,师傅们就更累了。也不知从哪一年开始,人们开始给师傅们好处费了。 那年月日子苦,好处费也就是一盒洋汉烟(香烟)由一角一盒到二角三角不断提高档次。这样一来,师傅们每天能打闹好几盒烟,挺高兴。有小气不送的,师傅就故意为难,说好早上做推到下午,说好白天做的推到黑夜,好好的一锅豆腐做得不是糊就是苦。 一天,人们在阳湾湾说起这事,不知谁说:“咱们村里的四个大白脚板子那天在豆腐房的大锅里洗脚,可洗好了。”正好最后做豆腐的人也在场,听说后一拍大腿说:“他们洗完我才做的豆腐,那四个大白脚板的脚板子要多臭有多臭,我的豆腐那咋吃呀!”后来人们一说起此亊,就笑得不行。 我爱吃豆腐,儿时村里的老豆腐我最爱吃。那种混杂着焦糊味儿、烟熏味儿、盐根味儿的味道真香。新做的豆腐切成条,撒点盐,淋点香油,拌点葱花真好吃。正月里,猪肉炖山药、炖粉条豆腐更是美味。特别是那个豆腐,酥松滑嫩口感极好。我哥不喜欢吃豆腐,碗里的豆腐全给我夹上。我真不知道,这么好的东西竟有人不爱吃! 平台其它好文链接,点开即看: 这几天乌盟人都在看这篇文章:我和海花再度重相逢的伤感故事【上】 这几天乌盟人都在看这篇文章:我和海花再度重相逢的伤感故事【下】 好书任你读,只需点开链接即可阅读: 01.网络最流行小说:官场红人是如何历练出来的? 05.青云直上:朝中有人好做官 07.被女上司逼婚的男人 08.小城官场 【作者介绍】李文元,内蒙古凉城县人,爱好文学,时有小作,愿笔耕不辍,与文学朋友互勉。 |
|
来自: 新用户0686839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