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胃癌前病变

 我心飞翔在人间 2020-06-25

胃癌前病变

胃的癌前病变是指一类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即胃黏膜的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主要伴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胃黏膜癌肿不是由正常细胞“一跃”变成癌细胞,而是一个多步骤癌变的过程,即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在这期间出现的病变称之为癌前病变。因此临床上常把伴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称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或胃癌前期病变。伴中度以上的异型增生和不完全大肠型化生则称之为真正的胃癌癌前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容易发生癌变,那么发生癌变的概率是多少呢﹖一般认为其癌变率是:5~10年癌变率为3%~5%,10年以上为10%,轻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为2.5%~11%,中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4%~35%,重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为10%~83%。

中文名胃癌前病变

外文名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

缩 写PLGC

类 型病理性概念

    定义

    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是一个病理性概念,包括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和异型增生(Dysplasia,Dys),主要伴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从正常胃粘膜向胃癌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全世界,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 恶性肿瘤,每年死于此病者超过16万人,约占全部肿瘤死亡的1/5。由于胃癌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实施针对病因的一级预防比较困难,因此对胃癌前病变的研究就成了胃癌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之一。及早识别、防治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成为降低胃癌发生率和死亡率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研究概况

    现代医学对PLGC的基础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从镜下的肉眼病理诊断,以 计算机图像分析为辅助手段的形态定量诊断, 发展至先期于形态改变的细胞代谢变化诊断,如细胞酶学、免疫学、细胞增殖动力学变化等。可从细胞、亚细胞、分子生物学等多角度、多层次探讨PLGC的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客观依据。

    动物实验也有长足的进步,这对探索胃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 规律,寻求和证实新的治疗方法意义重大。研究表明,实验性大鼠应选用敏感性高的纯系大鼠,常用的品系有:Wistar、SD大鼠,一般认为雄性较雌性诱发成功率高,其机制可能与激素有关。应选用未成年大鼠,以4~8周龄多见,也有用新生大鼠。陆为民等根据李春启等的方法改进,采用综合法造模:动物分笼饲养,室温22℃,相对湿度50%,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先用去离子水配成lg/L的储备液(每周配制1次),4℃冰箱避光保存,用前以自来水稀释为50ug/ml浓度的溶液,装入涂有黑漆的避光饮水瓶内给大鼠自由饮用,每24h更换1次药液,造模期间不再给予其他饮水。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按每天0.03g/kg灌胃,每日1次。饥饱失常,2日喂食保证足量,1日停食,造模20周。正常对照组大鼠被毛紧密贴身,色白光泽,两眼有神,活动敏捷,食量较多,大便呈颗粒状,尾色淡红;造模组大鼠被毛松散蓬乱,毛色偏黄无光泽,眼珠无神,活动少而迟钝,供背,喜扎堆,形体瘦小,食量下降,多数大鼠出现便溏及拉尾现象,尾色淡白或苍白;模型组大鼠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胃粘膜固有腺体减少,腺体化生,腺瘤样增生,异型增生等。南杏初等参照综合造模法并加以改进:造模组每日自由饮用100ug/ml MNNG液(饮水瓶用油漆涂黑避光),进食含0.03% 雷尼替丁的纯颗粒饲料,上午用56℃、15%氯化钠按10ml/kg 灌胃。并采取进食2d、禁食1d饥饱相间的方法,禁食当天下午用40%酒精按10ml/kg灌胃,进食当天下午用0.85%脱氧胆酸钠按10ml/kg灌胃。每周用钳子夹住大鼠的尾部1次,使之保持激怒、争斗状态,持续30min。连续24周,24周末随机抽取正常组大鼠1只,造模组大鼠11只,杀检,观察组织学变化,确认模型是否成功。诚然,现代医学对胃癌前病变的研究取得可喜的成果,但临床至今仍缺乏有效的逆转性的治疗手段。国内外学者倾向于:对轻度Dys不作特殊处理,只针对引起这种病变的基础胃病进行治疗,重点还在于祛除和治疗有关病因,如胆汁反流、Hp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许多疗法实质上只是对症处理;对中、重度CAG伴中、重度IM以及Dys者,应定期随访,密切观察;若胃镜活检2次以上出现Dys者,或即使没有明显的病灶,但活检病理出现重度Dys,或疑有癌变者,应予外科手术治疗。PLGC的化学干预治疗(如维甲酸类、丁酸钠有机锗、硒制剂等)虽起步较晚,但初步结果令人鼓舞,尤其是细胞分化诱导剂的研究,最为引人注目。但由于其安全性、可行性等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仍难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中医研究

    中医药对CAG及PLGC的治疗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以致成为胃癌防治学研究的重点,相关的报道逐年增多。归纳而言,辨证提倡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治疗总以健脾益气、活血理气、解毒抗癌为大法。其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4种:①辨证分型论治;②基础方加减论治;③固定方治疗;④中西医结合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