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颠覆你我认知的元青花

 博搜艺术 2020-06-25

  元青花,以“至正型”器为典范,同时还包括“延祐型”和一些形、纹简陋,销售层次较低的青花瓷。

  

  元青花一般器型硕大,显得笨拙,胎体比其他时代的瓷器厚而沉重。修胎也不精,大罐、大瓶之类,接口镟削不细致,用手抚摸多凹凸不平;加上大器烧造不易,所以难免会出现翘棱、夹扁、凹心、塌底等缺陷。

  元青花纹饰繁密,层次较多,通常说是“满画”,七至九层纹饰为常见,有时多达十几层。绘画文饰突出佛教、道教文饰和中华民族历史故事。均是传统的中国传统纹饰。

  

  不少元青花露胎处没有火石红,但只要胎骨、釉面、青料、工艺、绘画等都对的,不管有没有火石红都是元青花。

  元青花产于中国,应该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元人(蒙古人)首先应该满足自己的需求,然后再换取“外汇”。再说,元朝共计97年,就算从至正年开始做青花瓷也有28年,当时景德镇有300个左右的窑口,民窑不算,按官窑算少则也有30个,每个平均每天生产10件,每年一个窑生产3650件,28年一个窑生产102200件,30个窑28年共生产3066000件,出口1000000件,国内还有2066000件,至今存世量按万分之五国内也应有完整元青花瓷官窑瓷1000多件。打个简单的比喻:自己还饿着肚皮,怎能拿粮食去换钱呢!元青花瓷只有满足了元人需求和国内的基本需要,才可能拿去换钱,就是洋人订做数量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国外收藏的元青花一般清理的较彻底,有时火石红也被磨去一些而见真正胎色(这种做法须有分寸);国内收藏者许多基本不做任何清理,如高安藏品,许多根本无从观察胎色。元青花的胎色有这样四种:莹白色(最 好的一种胎色,有润泽感);灰白色(最普遍的一种。说它灰白,此指白中略带一点灰色调,不同于宋瓷的“灰白胎”);米白色(往往带有不明显的浅紫斑点);姜黄 色(胎质细而稍松)。

  在传世的元青花瓷器中,瑞兽珍禽、花木鱼虫、戏曲故事,无一不行入画,其题材和艺术技法的富厚水平,大大凌驾了之前的单色釉瓷和明清两朝官窑的纹饰名堂。此外,元青花绘画虽然以多条理的带状纹饰为主要结构,但也经常可见画工因器制宜、不拘泥于成法的转变,往往令人充知足外之喜。这些奇异的艺术缔造力,在中国陶瓷史以致于天下工艺史上,都属少见,因而至今被天下各地的珍藏家、鉴赏家格外珍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