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期 脑科学日报 2020年6月26日 科 学 时 讯 1,「Nature子刊」新进展:血液检测能够准确鉴别不同类型的脑肿瘤 来源:转化医学网 最近,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简单但高度敏感的血液检测,可以准确诊断和分类不同类型的脑瘤,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准确、侵入更少的治疗计划。这项发现在2020年6月22日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上,题为“Detection and discrimination of intracranial tumors using plasma cell-free DNA methylomes”。 德·卡瓦略博士之前开发了一种基于DNA甲基的液体活检方法来分析血液中成千上万的这些DNA分子的表观遗传改变。这些片段被称为循环肿瘤DNA或ctDNA。利用这种方法,他们能够将血浆循环ctDNA与肿瘤DNA进行匹配,从而证实他们能够识别这些患者血液中循环的脑瘤DNA。然后,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他们开发了一个计算机程序,仅根据循环的肿瘤DNA来分类脑瘤类型。 阅读链接: 【Nature子刊】新进展:血液检测能够准确鉴别不同类型的脑肿瘤 2,Nat Comm | 鲍仕登团队发现脑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新机制 3,新型化学光遗传学工具实现操控线粒体损伤 来源:BioArtReports 近日eLife在线发表美国匹兹堡大学Edward A Burton教授研究组的论文Chemoptogeneticablation of neuronal mitochondria in vivo with spatiotemporal precision and controllable severity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新的化学光遗传学工具(MG2I和远红光的组合),可以损伤活斑马鱼幼体神经元中的线粒体,并对其造成的伤害进行调控。这种新型光控工具可以帮助了解线粒体损伤的后果,提供了研究帕金森病或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受损神经元的新方法。 阅读链接: 4,成瘾行为形成的DNA甲基化调控机制 来源:中科院心理所 特异性敲减CA1中DNMT3a的表达抑制吗啡自给药行为的获得 成瘾性药物强化操作行为反应是药物滥用与成瘾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这种操作式条件反射的获得过程中,环境/线索与药物奖赏效应之间建立起牢固的联系,是长期戒断后环境/线索会诱发复吸的重要原因。DNA甲基化主要通过在基因启动子区域的胞嘧啶上添加甲基,阻碍转录因子的结合,从而长时程抑制基因表达,可能是成瘾行为长期存在的关键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隋南研究组的科研人员通过应用大鼠吗啡自给药的行为范式,证明了DNA甲基转移酶的一种亚型(DNMT3a)在吗啡觅药行为的获得中发挥关键作用。 阅读链接: |
|
来自: 昵称32772025 > 《脑神经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