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养生:顺应时节,保护阳气1 节令养生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二十四解其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夏至日白昼可长达15小时。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阳极则阴生。 夏至养生应注意六点 因此,夏至节气养生尤为重要,夏至时节的养生保健,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阴居于内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晚睡早起,利用午休来蓄养阳气,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用冷水冲头、淋浴,饮食以清淡为宜,多吃杂粮,少吃冷食瓜果。 夏至养生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情志调养 1、夏至养生先养心 中医专家指出,在中医理论中,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 在精神上也要注意调养。夏属火,对应五脏之心。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夏季心阳最旺,同时提醒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保养。 2、夏至后重在养心 夏日炎炎,往往让人心烦意乱,而烦则更热,可影响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因此,要善于调节,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多静坐,排除心中杂念。 夏对应心,心脏对应喜悦,尤其在夏至这个夏阳极致的节气,一定要保持快乐,精神养生方面,切忌懈怠厌倦,恼怒忧郁。 二、夏至养生须防暑 1、注意防病、防暑 夏至期间,全国气温高、光照足、雨水也多,农作物生长旺盛。夏至过后,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就要到了。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伤害健康。 一般来说,三伏天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天气炎热的时候,要尽量在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安然消暑度夏。 2、做好防暑工作 应避免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外出时,应采取防晒措施,如打伞、戴遮阳帽、涂防晒霜等。 天气热,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特别是午后高温时段和老、弱、病、幼人群;在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时,要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同时采取防晒措施:穿浅色或素色的服装,带遮阳帽、草帽或打遮阳伞;多喝水,特别是盐开水,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清凉油、风油精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