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专家教你如何利用夏天改善体质,老友们快学起来!

 水岸--- 2020-06-27

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季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科门诊副主任潘立民副教授表示,借用这个时机可以改善我们的体质,治疗那些在寒冷的冬天容易多发或加重的疾病。那么在炎热的夏季我们该如何养生呢?

多晒太阳,升发阳气

潘立民副教授介绍,在起居方面,《黄帝内经》要求人们“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就是说阳气达已最盛的夏季,万物都在努力生长而且达到秀美的时候,人应该做到早卧早起,不要讨厌阳光,多接受大自然的这份恩赐。

而现时生活中很多人都在躲避太阳,特别是一些年轻女士,竭力想方设法去防晒,美白,致使很多人,阳气不足,脸色白但不红润、无光泽,甚至是因体内阳气不足,气血流通不畅、钙质缺乏。

在夏季尤其要鼓励老人,儿童上午9~10点钟之前,下午三、四点钟之后,一定要多晒晒太阳,多进行户外活动,以升发体内阳气,促进气血流通。

喝热茶,最解暑

饮食方面,古人温度上要求:“寒勿沧沧,热勿灼灼,” 数量上讲究“食勿过饱,质量上讲清淡为宜。每到夏天,天气热的时候很多人爱吃大量的冰点或刚从冰箱里取出的水果,认为这样解渴、解暑、痛快。

潘立民副教授说,中医认为这时候的人体阳气盛于外而虚于内,过量的凉饮料或水果致使内虚的阳气不堪重负,而产生腹泻、腹痛等寒性疾病。

其实这时候最好的降暑办法是喝热茶,其次是口渴的时候适当补充些略带苦味的饮料,因为古人认为苦入心,能降心火;或者是喝点带酸味的饮料,因为“酸入肝,能制肝火过旺”,肝属木,木能生火,肝火得降则心火易平。

在水果方面鼓励吃些应季的杏、瓜、苹果;蔬菜方面可吃些苦菊、小白菜、适当吃点苦瓜;主食上鼓励吃薏米、小米、扁豆、绿豆、红小豆、豆浆、莲子。

运动时汗出就行,不宜过汗

在运动方面,潘立民副教授建议尽量在山林里或者是公园的树林下运动,夏季的这些地方空气质量好、光线适合、温湿度又恰当、负氧离子高,尤其适合中老年人。有些中老年人不知道自己的运动量是否恰当,运动多少为好,其实只要会观察心率和出汗量就可以。

对心脏来说,既要让它得到充分运动、提高心脏的功能,又不给它增加负担和危险,这个时候的心率判断最主要,一般人在100到110之间的有氧运动下的心率,就能达到以上目标。

在出汗方面,古人认为:大汗伤阳,过汗伤阴。所以在夏季运动时做到周身汗出就行,不宜过汗为宜。

平常心,自然凉

在情绪方面,古人认为夏季属心,而心志主“喜”,所以夏季应该“使志无怒”,“喜则气 和志达”,当然如果做不到“无怒”和常有“喜”色,也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让自己心态平和,老话说在天热的时候要“心静,自然凉。”

暑天更要防寒病

潘立民副教授强调,暑天常见的是寒病,而不是热病,这是因为现代人活动量少和空调环境多,冰柜冰箱被普遍使用造成的。而寒病包括是外感和内伤,一种是感冒,有怕风、发热、不出汗、头胀关节酸痛的症状;另一种是胃肠病,多数表现在恶心、胸闷、腹痛、腹泻。治疗这些并不难,只要吃些发汗、温中的中药或者煎些葱姜汤之类的就能治好,但也不能因此忽视这些病。

针对夏季有些寒病是很难治的,原因是患者素体虚寒又感受寒邪,或者是寒和食交阻,或先感暑热再受寒凉,在内因和外阴及暑气和寒气错综的情况下,病情变化多,不能单纯当做寒病,甚至发生严重的中暑、霍乱需要急救。

在预防上提倡“五不要”:运动大汗后不要喝凉水和冷水洗澡;不要生冷和油腻的食物同吃,不要常时间穿汗湿的衣服,不要当风睡觉,不要在睡中开空调。

防中暑,防空调病

预防中暑应尽量不要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下,如果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等症状,体温持续上升达到38摄氏度以上时,可能是中暑了。要是还伴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四肢湿冷等情况,就真的是中暑了,要立即将病人转移到凉爽的地方,给予降温、补水、针灸足阳明经穴位或点刺十宣,并且马上送往医院。

很多人怕热,长时间在空调房里工作、休息,甚至把空调开至18摄氏度左右,增加了人体阴寒之气。鼓励不要常时间呆在空调房里,要是工作需要,也争取把温度调在24-25摄氏度,这样既能省电,又有利于保健。特别是经期、怀孕的女性,容易产生寒性疾病,走出空调房在冷热交替的环境中更容易中暑。

针对长期咳喘患者和痹证患者,潘立民副教授表示,应该珍惜夏季这个阳气偏旺的时机,调理自己的脾胃,补充自己的阳气,强壮体质,以适应下个季节的变化,提高抗御外邪的能力,让冬天加重的疾病减少发生的机会和减轻发病的程度,甚至达到治愈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