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念,公司最大的敌人!(建议收藏)

 老方说 2020-06-28

一切失去目标的过程,都是多余的能量消耗。

一切脱离经营的管理,都是画蛇添足式的扯淡。

任何公司都必须追求持续的增长,因为没有增长就没有存活的价值,就只能被市场所淘汰。

所以,对一个公司最恶毒的诅咒某过于说它“丧失了成长性”。

最近看国内几个明星公司的矛盾和攻防战,就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世上没有是非对错,只有利益争夺,而最大的利益,就是成长空间。

这是根本性的矛盾,不是网上一些媒体唧唧歪歪的什么道德、梦想之类可以概括的。

而企业经营的最大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发挥组织效率、创造价值,以实现企业尽可能的持续生长,可以存活的更久。

至于管理,它是、也只能是为企业经营服务的,任何脱离经营目标的管理都是多余无效的动作。

管理,是个伪命题。

2016年认识何老板的时候,他从事的是个再传统不过的行业,虽然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但何老板很有雄心,想要做出更大的事业。

恰逢新零售横空出世,何老板认为自己在零售行业沉浸多年,天时地利人和俱备,不趁势而起简直是太亏了。

于是,何老板下定决心转型互联网,开始招兵买马,以图大业。

按照后来我们的分析,当时他做的B2B平台也可以说有五成的机会成功,可为什么一年后就亏掉500万,两年更是有翻倍的势头呢?

人,错了。

在过去,何老板的公司也有百多人,基本上都跟了他不少年,很熟悉,所以采取的是一种自然形成的运行机制,没有多少管理规范,全部员工只对何老板和两个股东负责,或称之为“家长式管理”。

也因此,何老板认定公司内部太粗放式,需要紧跟互联网公司的发展模式,所以多方考察引进了一个在海外多年的归国精英担任总经理。

何老板希望通过海归精英的引领作用带动公司转型成功,上一个层次。

精英说现在的员工素质不高、水平不行,必须大力招聘专业人才,于是技术部、客服部、业务部、市场部、营销部、财务部、人事部。。。纷纷成立,并且很快各部门的负责人也统统就位。

专业的人就是不一样,水平高,效率快,就是花钱多了点,只B2B平台技术投入、招聘、广告营销等投入就砸进去一千多万。

产出前总要先有投入,咬咬牙,何老板展现了老板的大气魄,继续砸钱。

钱不是万能的。

大半年后平台上线,也开了发布会,很热闹,但市场反应冷冷清清。

总经理说了,平台还需要打磨成熟,管理流程还需要改进,制度还需要建设,广告营销还需要大力投入。

总之,主要还是人的问题。

为了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培训、团建、旅游、股权/期权激励的管理动作做了不少,但现金流就是呈继续扩大的态势,负的。

何老板坐不住了,总经理也着急,两人开始争吵,某次吵完,精英撂下一句“土包子”就走了。

看着眼前的一摊子,何老板进退两难,只能硬着头皮干下去,可日益高昂的成本支出让他鸭梨山大。

一切管理都是有成本的,一切不能转变成效益的管理多余的,可耻的。

抛开路径选择不谈,何老板的错误就在于放任了管理动作的冗余增加,无形中产生了大量的管理成本,直到成为公司的难以承受之重。

有些职业经理人非常擅长为了管理而管理,让管理成为制造工作的工作,这样以来看似他的价值得以体现,整日忙忙碌碌,缺了他不行。

反正他的薪水拿到了,随时可以一走了之。再说了,他所做的都是貌似很正确的事情,效果不明显那是因为老板不行,而不是他不行。

这种行为,如果是故意,那就是损人利己,道德恶劣;如果是无意,那就是稀里糊涂的平庸之辈。

任何管理,你都必须考虑到公司的具体情况、阶段,因地制宜地分步骤实行管理动作,好坏的评判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公司经营能力的提升、竞争力的增强、盈利的增加。

反之,都是扯淡。

“都怪自己,是虚荣心害了我”

何老板痛心疾首的说。

原来的管理实行过程中,受到不少老员工的抵触,但都被他强硬地压下去了。他当时认为,自己是对的,员工都是鼠目寸光的无能之辈,理解不了他的高瞻远瞩和公司的战略意图。

再加上,管理流程的改造,无形中是围绕建立老板的权威为重点的,让何老板有种自己成了大老板、企业家的错觉,朋友来了,也觉得倍有面子。

这才是正规公司,这才是老板,这才是做事业。

但是,借用那句网络流行语: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装逼是无形的愉悦,花钱如流水是现实的痛苦。

在滑落不可避免的时候,停止错误就是前进。

任何一个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积极有效的现金流,为此,老方就建议何老板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断尾求生,只保留最有价值的资产,其它没有前景、成功希望渺茫的项目尽快处理掉,员工也该调岗的调岗,该辞退的辞退。

特别是大量的行政管理人员,去除后根本不会对业务有什么影响,反而增加了团队的士气。

一个公司究竟有多蠢,才给自己脖子套上管理的枷锁。

管理从来不是问题,有问题的只是经营。

没有成长的经营都是扯淡,没有效益增长的管理更是扯淡。

在互联网时代,组织的使命必须是以人为中心的。

你的组织机制是不是能够激活人才的活力,是不是能够提升人才的工作效率,是不是能够释放人才的价值创造力,这些才是至关重要的。

要知道,组织变革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人和组织的关系正在发生从“为我所有”向“为我所用”的转变,人才高流动性的态势下,传统的用工模式必将被颠覆。

这对老板而言,明智的作法不是继续纠结于千方百计的笼络住员工,在你这里干多少年,为了去占有员工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些用物质胡萝卜+管理大棒,以阉割员工成长,让他们安稳地成为公司螺丝钉的动作。

公司掌握主动权,员工去留、祸福和待遇好坏,只在老板一念之间。这非常符合公司的利益,却一定不符合员工的利益。

你是做老板呢,还是在做皇帝?

千万不要有这样的私心杂念,开历史的倒车。

老板的杂念,伤害的不仅是员工,更是自己。

你还不知道吗,现在的市场竞争是多维度、高强度的,公司之间的竞争直达各自最下的颗粒。

是你员工的创造力、自主性和跨界能力决定了你公司的胜利天平。

在一个智能机器人来临的时代,你还妄想把员工塑造成顺从听话的机器螺丝钉吗?

可笑,可怜。

说句难听的话,你的公司说不定哪天就被淘汰掉了,不要觉得自己能力很强、公司很厉害,你看如今赫赫有名的大公司,都有朝不保夕的恐惧。

巨头倒下的时候,尸体还是暖的。

一定要有敬畏之心。

老方认为,市值不到100亿的公司,其实都是小公司,但小公司没什么不好。

因为你有更多的试错机会,也更有想象空间。

失败不丢人,不要害怕失败,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说过,失败是一个选项。假如你从未失败,只能说明你不够创新。

未来,公司这种组织必须要考虑清楚自己所在行业的生态位置,究竟什么才是自己存在的核心价值,组织和个体之间应该有什么样的协作关系,究竟什么行为动作才是真正对组织有益的。

这些因素决定了你是否出众,而不能出众的公司,只好是出局咯。

在这点上,公司和个体是一致的,具有同样的命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