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实操太极拳心法?---古传太极拳单操系列

 杨门单操太极拳 2020-06-29

说到太极拳的心法,一些老师会说全身放松,思想集中。这句话本身没错,但很多人做不到。因为这句话是正确心法的结果,不是心法的实操办法。

要想正确地实操太极拳心法,我们首先要了解心法的概念。

一,心法的概念

古传太极拳的心法,是习练者对自身意识的自然控制,符合这一标准的主观行为,都是古传太极拳的心法。由此可见,心法的概念不难理解,但是,我们在这里特别需要注意自然二字,这是古传太极拳心法的关键。

如果除去自然二字,控制就是强制的。可心法对意识的控制,万万不可强制,因为强制一旦介入,这个心法的实操,就已经开始错了。所以,只有针对意识自然的,随意的控制,才可以称做古传太极拳的心法。

没有真传的太极拳习练者,往往把古拳谱中,对意识接受控制后,心性的发放部分,做为心法的重点。这是错将前人对心法的行功体验,当成实操办法。这也是很多太极拳习练者,感觉太极拳心法漫无边际,深奥晦涩,难以理解的原因。

那么,我们怎样做,才可以完成对自身意识的自然控制呢?

答:利用单操的难度。

二,古传太极拳单操的难度,可以完成正确的心法实操

为什么这样说呢?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意识对普通人习练太极拳的影响谈起。

普通人习练太极拳,最难控制的不是呼吸,也不是躯干和四肢的动作,而是大脑中的意识。

普通人在太极拳的习练过程中,绝大多数意识,是杂乱无章的;这些杂乱无章的意识,无情地消耗着我们的精力。这个无情的消耗,不但让我们无所自知,而且还伴随着我们的整个习练过程。能有效地控制这些杂乱无章的意识,就能有效地节约我们的习练成本,提高习练效益

举例来说:我们人类在万丈深渊间走钢丝绳,一不小心坠落,便会粉身碎骨。我们求生的本能,会让我们一次不小心都不会发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意识高度集中,杂念全无,就连整个身体也全部都投入了。所以,这样的过程,才是全身心的投入。古传太极拳的心法,也要求我们在行拳过程中,自始至终全身心的投入

如果万丈深渊间有一座已经架设好的桥,在穿过这座桥的过程中,我们的意识就很难高度集中,而杂乱无章的意识也会乘虚而入:或许我们会被周围的景色所吸引,或许会浮想联翩诗兴大发,或许会考虑下边的路还有多远,或许还会想过去往事而完全忘记当下…..。我们在太极拳的习练过程中,如果没有心法对意识的控制,那么我们头脑中的意识,也同样是杂乱无章的。

古传太极拳高难度的单操,需要对要领进行全神贯注的把控,来使习练成功。我们人类对这类成功也有本能的追求,尽管这还远远不是生死攸关的事情,但它同样会使我们的大脑,进行单纯满负荷的运转。这种单纯满负荷的运转,同样不会让我们产生溜号和开小差的机会。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头脑满负荷的承载,反而在行为上是自然的。

反过来讲,如果我们习练难度低的单操,就会有大量的无意识或潜意识,趁着大脑的半休闲状态而涌入。这些涌入虽然不被我们察知,但却从本质上影响我们的练拳效果。

古传太极拳的心法,看似深奥,实则简单,可没有采用有难度的单操来进行实操,却是难上加难。

三,合格的师父,可以出徒弟的心法

这里的,指的是师徒二人的对练。古传太极拳的对练,在搭手阶段有二人定活步推手。这里需要特别指出:古传太极拳的推手,和我们当下看到的表演健身推手有本质的区别。它是在三个任何(见附注1)的基础上,完成“沾黏连随,不丢不顶的。

与合格的太极拳师父对练,意识一旦溜号,身体就会挨揍。合格师父一整套打法上的训练,可以让你头脑中的意识,变得异乎寻常的单纯和集中。高水平的太极拳师父,连你想利用单纯意识中的惯性都不会给你,这甚至比过万丈深渊间的钢丝绳还要开发大脑。

和这样合格的师父对练一段时间后,自己都会感觉到:意识变得单纯清晰和明确了,头脑似乎也比以前聪明了。

有些人讲,技击功夫的心法,是合格的师父给打出来的。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

四,心法,还包括意识接受控制后,对心性的发放

意识接受自然控制后,会进入入静状态。入静如同弹簧压缩:达到一定深度,会产生所谓的静极而动。这个同样需要遵循自然的原则,不可把强制带入。

有所不同的是,这个时候的自然控制,是轻微意志力的轻微选择,是机会来了,不是去主动寻找。就像绘画,书法一样,是在进入状态后,自然的有所感动。

但对于古传太极拳而言,万万不要小看这个感动。这个感动,会让习练者真正认识自我,体会人的本像。

在古传太极拳的历史上,文人习武达到这个境界的,往往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高功者师承不同,性格迥异,留给后世的佳作,内容和风格也千差万别。(能够把心性的自然发放,带入如此之高的境界,可能与筋骨呼吸加入训练有关)

但我们必须清楚:这些描述不是心法,更不是心法的实操办法,它们是作者的行功体验。这些文字记载,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对达到此境界的功高者更是如此。

在过去,武行内有相互较技的习惯,有一定影响力的武师,他们的功夫程度是透明的。比武较技,虽然可以一较高下,可是比武失败,是因为练错了,还是功夫火候未到,败者并不知晓。这就使得行功体验变得尤为重要,因为无论胜者败者,他们都可以通过先贤的行功体验,来反观自己的功夫练得是否正确。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心法的行功体验是千差万别的,但练家子却能够透视这些千差万别的描述,来参悟自身的练功方法。而它的实操办法却又是简单的千篇一律。

那么这种现象所带来的后果,就一定是中国武术史上经常发生的事:习武之人对行功体验,趋之若鹜,而对各个师门都掌握的单操实操办法,由于千篇一律,变得置若罔闻。

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习武由过去的生存手段,演变成为今天的业余爱好。较少留下文字记载,有代代武师口传心授的实操(单操),也就变得香火微弱,凤毛麟角了。而过去趋之若鹜,但留下文字记载的行功体验,却随处可见。只是这些古拳谱中详尽记载的东西,却无法帮助今天的习武之人。

对于行功体验,我们必须要明白一件事:在功夫的世界里,文字语言的能力是有限的,语言文字背后的东西才是我们所应该重视的,但这个背后的东西是读不懂的,只能练懂。

五,心法的实操,如果没有筋骨和呼吸功夫,会仅停留在冥想和气功层面。

筋骨和呼吸功夫,是古传太极拳心法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所练的是气功或冥想。因为古传太极拳心法的实操,一定要建立在大关节,大筋和筋群都打开的基础上,没有大筋和筋群在整体上的吃劲,就没有古传太极拳的心法。(附注2参照古传太极拳马步桩功)。

综上所述,古传太极拳的心法,是我们控制意识的工具,它能让意识这匹脱缰的野马接受控制,变得单纯集中而高效。这对我们正确习练古传太极拳,开发智慧,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都大有好处。

附注1:“三个任何”,即双方搭手推手时,可以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使用任何攻击技术,攻击对手身体上的任何部位。这是古拳谱“沾黏连随,不丢不顶”另外一个角度的解析。

附注2:参阅陈炎林老师《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p60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