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脉·谢志强 | 以小见大,方动人心

 见素抱朴780 2020-06-29

身畔美好,愈显人文至美

大家风范,自成甬城风景 

识名家·观名作·赏名品

 带您走进大师们的艺术之境——

会唱歌的果实让我们体会一草一木皆有情;

《半支蜡烛》也能营造出一片光明;

《峡谷》带来一种沧桑和负重的震撼;

《塔克拉玛干少年》教会我们健康成长、生命美好......

他作品总是能以别样的方式撼动人心。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家学会副秘书长、浙江省作家协会特约研究员、宁波市作家协会顾问。出版小说《塔克拉玛干少年》、《大名鼎鼎的越狱犯哈雷》、《会唱歌的果实》,文学评论集《小小说讲稿》、《向经典深度致敬》等29部专著,在国内外发表2000余篇,多部作品曾被译介至国外,部分文章入选大、中、小学语文教材和考题。曾获多届中国微型小说年度奖、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小说选刊》双年奖等奖项。

每一个作家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文学土地,我的土地与经历密切相关:新疆、浙江。

    -----------谢志强《向经典深度致敬》

在儿童时期展开自己的想像,是心灵的需要。1949年,父亲跟着王震将军挺进新疆,随后就将谢志强一同接去,出生在宁波余姚的他,童年却是在新疆的沙井子——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一个绿洲中度过的年幼的他来说,这个“邮票大小”的地方却是他的整个世界。

孩童时光往往对作家来说有一定的影响力,谢志强“第一次创作”就是在屋山墙的沙枣树荫下,随口编出以战争为主线的小白兔的故事。尽管这毫无逻辑的故事远没有童话来得美妙,但还是让小伙伴听得津津有味。就这样,一颗名为想象的种子在绿洲中得以萌芽。

五年级时,上海知青带来的书籍为谢志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开始疯狂地想要接触书籍,甚至相信了一个知青的“秘密”:有几箱书被藏在了沙漠里。天真的他只身一人进入沙漠去寻书,险些丧失小命,但这次经历也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灵感。书给了他一个想象,绿洲之外,还存在着更为广阔的世界。

真正让他产生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这一想法是因为父亲去上海的一次探亲,年少的他对于父亲只带弟弟而没有带他这件事“耿耿于怀”。当发现父亲和弟弟的皮肤都变白了许多,他开始猜测:外面的世界可能有着不一样的阳光和空气,这更加坚定了他要去外面看看的信念。

1978年谢志强考入阿克苏地区师范学校中文班,如愿走出了沙井子,看到了外面的城市。从理工科转文科的他并没有太好的文字基础,但他发现当他想起沙井子的点点滴滴时,他文思如泉涌。

五年后,因为父亲离休,谢志强就跟着调回了浙江,进入了经济部门,那时全中国都风靡“下海经商”,但他凭着对文学的酷爱,开始了新一轮的阅读计划。他认为一个人要干好一件事最重要的就是勤奋和执着,正因如此,他的小说在全国各大报刊纷纷“登陆”,文学这条路渐渐清晰起来

离得越远,越是想念。新疆成为了他文学的主要参照系,从童年绿洲到沙埋王国再到军垦往事,这一系列的小说创作灵感均是来源于沙井子。这片他生活了20年的绿洲对于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真的过于渺小,但在谢志强的心里又渐渐变大了。

我的身体已从那里走出来,但是,我以文学的方式一次又一次重返了我的童年。

-----------谢志强《给石头穿衣》

谢志强的文学土地还包括了他的故乡浙江。在他的小小说创作系列里,浙江变成了一座虚构的城市——艾城,他给这座城市冠以文学意义上的名字,让很多不同类型的人物居住其中。虽说都是小人物,但他赋予他们灵魂间相互的寻找、错位、隔膜,表现出了艾城一系列人物的生存处境,荒诞却现实。

在艾城系列的创作过程中,他给他的小说定下了规矩,就像是一个国家制定法律法规那样,小说有小说的文脉,人物就理应按照“小说世界”的规矩行事。他偏好同时进行多个系列的创作,乐此不疲地在不同的文学世界中跑来跑去,希望自己能成为传播独特消息的人。童年绿洲、艾城系列前前后后写了几十年,未曾中止,而新的系列也在不断地进行。

意外系列作品是谢志强脑海中偶然冒出来的灵感它并不适用于任何一个系列。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难把握、不确定的因素,总是出乎人的意料之外,谢志强就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将故事以手机一屏能容纳的篇幅创作出来,短小且生动,至今已经发表了百余篇。

作家再也不是全能的“上帝”,不得不放下姿态,不用俯视的视角。如同一个高大的男人跟小孩说话,蹲得跟小孩一般高。

-------谢志强《向经典深度致敬》

谢志强笔下的小小说总能扎入生活肌理最敏感的穴位。他说,小小说创作的关键是作者心中是否装着“大”,但创作时要着眼于“小”。简言之,作家要有看待世界的独特视角,表现世界的独特方式。著名文学评论家胡平先生对谢志强有着绝对是最有想法、纯文学意识最浓的几位之一”这样高度的评价。

对于创作小小说,谢志强概括了三个问题:其一,是否相信你笔下的东西;第二,如何表达你相信的东西;最后,你怎样利用神话资源。

这三个问题是在阅读马尔克斯的作品后谢志强问自己的问题。马尔克斯说首先要相信神奇的平常,一旦信了,文学便能获得想象的自由、诚实的自由。其次,人不能落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中,而是要按照自己的方式让读者相信。最后,将传统文学资源用现代的视角进行置换,保留隐匿其中的永恒的东西,但并不是单纯的复制品,推陈出新就是写好小小说的秘诀之一。

阅读谢志强的作品,我们能感受到其风格的多变:有时,如追风少年般,以第一人称叙述着他的童年往事,天真活泼;有时像博览群书、阅历颇丰的智者,讲述了古老的动人传说;也有时,他神秘且超脱,展示着如梦如幻的魔幻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