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理是什么味道

 为什么73 2020-07-01

祝党生日快乐 故事会



你知道这个故事吗?


上面视频中提到的这个“吃粽子蘸墨水”的小伙子,就是陈望道,是他第一个翻译了《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浙江义乌人,教育家、语言学家。建国后任复旦大学校长。


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完成后,很快风靡全球,被译成多种语言在很多国家、地区出版。而在它诞生70年后,这部石破天惊的世界巨著,才为中国人所知,尔后被译为中文,在中华大地传播。陈望道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位中文全译本作者。

理想的大手笔
1919年5月,陈望道从日本归国,在浙江第一师范当教员。浙江一师是浙江和杭州学生运动的核心,陈望道和同事夏丏尊、刘大白、李次九因为站在学生一边,被地方顽固士绅诬骂为“四大金刚”。
原来,国民党元老、上海《星期评论》的主编戴季陶,在日本读书时看到了日译本《共产党宣言》,想转译为中文文本,可是他自感中国文学根基低浅,又缺乏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修养,所以去找朋友、上海《民国日报》主编邵力子。
邵力子向他推荐说:“能承担此重任者,非杭州陈望道莫属也!”戴季陶也认同陈望道确是理想的大手笔,就以《星期评论》约稿函寄陈望道,函词恳切,并附了一本日文版《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在日本留学5年,读过这本日文译著,很早就产生了兴趣。接到约稿函后,欣然接受。
陈望道就此扛起大梁,忙碌起来,找到当时报刊上有关此书的译文片段,如在南京读大学的张闻天的译作。陈独秀知道后,找到李大钊,从北京大学图书馆借出了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迅速寄来,用以参阅,相互对照。



山村柴房精心译作
陈望道离校,回到家乡浙江义乌分水塘。为了避免乡亲前来打扰,他选择了一间冷僻的柴房,用作译稿兼卧室。
资料只有英文本、日文本的《共产党宣言》以及《英汉词典》和《日汉词典》。他对两种文本的原著,作了一遍又一遍的琢磨。虽然自己过去读了多遍,只是意会,但要译成中文并非易事,《共产党宣言》的思维结构博大精深,文字也非常深邃优美,而且很多还是从未见过的新名词、新术语。
陈望道字斟句酌,细作推敲。诸如全书第一句话,就是难点,一次次尝试,都被推翻重译,只能译为“有一个怪物,在欧洲徘徊着,这怪物就是共产主义。”后来精通德文的罗章龙曾打算将德文原版《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这第一句话就成了拦路虎。他推敲了很久,仍然不得要领,最后只得采用陈望道的译文。直到1943年才由博古改定为:“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初版本。但在1921年再版,改为“陈佛突”。1923年上海书店重排本,又改为“陈晓风”

初版再版又重印
经过两个月的日日夜夜,陈望道费尽心力,将《共产党宣言》译为中文。这是该书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此后他回到了杭州,用学校的石印机印了十几份,在浙江新潮社秘密传阅。
十几天后,他携带译稿到上海,由李汉俊、陈独秀用英、日、俄三种文字校订。这时《星期评论》已停刊,它由陈独秀交与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作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出版。
1920年8月,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出版了,初版一千册,一销而空。9月重版一千册。以后一版再版,不计其数,仅平民书社1926年1月到5月,就先后重印了十次……

作者:盛巽昌
资料来源:《陈望道传》


小百科

1949年之前,都有谁翻译过《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1920年8月初版本,同年9月再版,1925年4月、1926年4月,先后有广州国光书社第5版、第6版,以前各版出版年月不详。
华岗译《共产党宣言》,1932年上海中外社会科学研究社第3版,以前两版出版年月不详。成仿吾、徐冰译《共产党宣言》,1938年8月,中国出版社、解放社分别出版。
博古译《共产党宣言》,1943年8月,解放社出版,列为干部必读,在各解放区均有重版。
外国文书籍出版局莫斯科百周年纪念版《共产党宣言》,1949年苏联莫斯科出版。
陈瘦石译《共产党宣言》。1943年9月,由商务印书馆印行初版,该书为非共产党人翻译,在国民党统治区合法出版的唯一版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