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年那月那时光(二十四)秦立扬

 xyf夏瑜斐 2020-07-01

原创:秦立扬

那年那月那时光(二十四)秦立扬

1、河南的双龙湾         

游了河南的双龙湾,有了许许多多的想法。自己的文字功底有限,要想写篇游记,非常吃力,况且现在的网络通讯这样发达,游者上上网,就能查出双龙湾景点的特点,勿用赘述。再说景点对当地人带来的好处,我也无权说三道四。我这里只能说说自己对景点的理解和看法。因为游者的理念不同,所以,对景物的理解和看法各有千秋,众说不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双龙湾实际上是个大峡谷,大天赐给河南人一泓清泉,从清泉里有一股清亮亮的水流出泉外,就顺着峡谷,从大山的高处弯弯曲曲顺势而下,时而形成瀑布哗哗落下,时而聚集成小潭,经过太阳光的折射,水里呈现出一条或者多条彩虹,供游客欣赏观光。凡是游客都说游双龙湾,不看彩虹就等于没有来过双龙湾。

        沿着峡谷水流,开发者修了一条人行便道。便道是用钢筋水泥建成的,只是在水泥面上涂了一层石头一样的装饰物,看起来挺有自然味道,到颇像石头,天工开物而成。人行便道时而台阶,时而平路,时而坡路。 需要蹚水而过时,不是建水槽,就是往水里放水泥墩墩,距离刚好一步,举步而过,既轻松,又有挑战性。有时穿过小小的山洞,感觉凉爽与舒服。便道边各种树木成荫,不管上或者下,都晒不着太阳。水流里长着各样的水草,在水底悠悠地摆动,聚水成小潭,偶尔一群群小鱼游来游去,更是风景中的风景。   

     当水流到山根时,相聚成大大的潭,莲花满潭。既好看,又有暗暗的幽香。经不住诱惑的游客,不停地拿出相机,把自己定格在这满潭的幸福中。     

   小小的活动广场上,有大大小小的商铺,渴了可以买水喝,饿了可以买简单的食物吃。如果觉得不过瘾,还可以来到饭店,点几个菜,欣赏欣赏河南双龙湾的特色菜,不乏也是一种口福。    

    当水流从水潭来到山谷时,就形成了一条绿色的河流,河流里有竹筏,有船。无疑为游客进山多了一条水路。要从外山进到内山根,还有一条陆路可供游人选择。如果选择水路就坐上竹筏,开竹筏的人拉着柴油机,挂上马力,竹筏就慢慢启程了。边说边笑,边观赏两岸的景色,不用着急,慢慢享用,竹筏会把你载到后山根下,攀上河岸进大山。    

    双龙湾天生的自然景观,智慧的河南人,顺其自然,在没有破坏大自然固有的生态平衡,生态景观的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略加修饰,就变成了具有双龙湾特点的风景区儿。这就叫自然美。这种美是一种地地道道的美,是一种流传千古的美,是一种良价的环保美,是一种永久能创造财富的美!    

    所以,要发展经济搞旅游产业,必须注重环境保护,这才是长远之计,这才是长足经济。双龙湾人能做到这一点,真是难能可贵。    

    创造财富,是为了生活的更加幸福,这种幸福里面就包含美的环境给人的那种享受!为此,要想让自然风景为我们创造美,我们必须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自然环境。    

    只有保护好大自然,才能得到大自然的馈赠!

2、二杆子 

我们这儿,把一些与正常人有不一样思维的人唤作:二杆子。     

   一提起二杆子,人都摇着头说:“脑子里缺根弦,二八七成货,不够数。不能跟正常人一样对待。”因为二杆子人不论说话、干事都不着前后,也不想后果,所以,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干。因此,一般人对二杆子人都有些讨厌和嫌弃的心里状态。    

    回想起小时候,我们生产队里就有两个二杆子人。一个年龄大的四十岁左右,人叫大二杆子;一个年龄小的不到二十岁,人都叫他小二杆子。生产队时期,文化娱乐活动很少。人们为了填补这些空档,往往把一些二杆子人当做撩逗的对象,以其来寻众人的开心。   

     麦收时节,大家担完了麦子在场内休息。有个爱淘气的老者指着碾麦子的碾子说:“谁能把碾子搬起来,我给他两毛钱!”    

      “我能!”老者的话音刚落,小二杆子就抢着说道。    

    “好好好。”     

   “我们做个见证,谁也不能反悔。”  

      “对,谁也不能草鸡了。”     

   “我们看着哩,谁说话都要算数!”    

    在场的人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谁也别说了。看我的。”小二杆子一边说,一边往碾子跟前走着。这时,大家的眼睛一起盯着小二杆子。只见小二杆子挽了挽袖子,向左右两手唾了两口唾沫搓了搓,把两手塞在碾子一头的下边开始发力。大家看着碾子的一头不断地往上升,小二杆子的眼睛越瞪越大,脸色越来越红。碾子倒是搬起来了,可是小二杆子却气喘吁吁不断,“咚”的一声倒在地上,痴痴的一动不动了。见此情形,可把大家吓坏了,急忙围到小二杆子一圈,说这说那。大家等了好一会儿,小二杆子的眼睛终于慢慢地轮起来,气儿也出得渐渐的顺了,大家的心才慢慢地放下来。那老者也急得浑身冒出了汗珠,见小二杆子醒过来,紧张的心里总算松弛下来。赶快拿出两毛钱,当着大家的面塞进小二杆子的口袋里。小二杆子为了几毛钱,竟敢抛出自己的性命来于不顾。小二杆子在带给大家快乐的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惊吓。     

    秋收季节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们这儿每个生产队里都种水稻。收割水稻要等到把其他庄稼全收完了才能进行。因为收水稻时,生产队里要扎灶,犒劳犒劳辛苦了一年的社员们。早晨吃蒸饭面,中午是酥肉馍馍。中午饭未开前,有个爱开玩笑的社员说:“谁能吃上十个馍馍,三碗酥肉,我给他两块钱。”    

    “我能。你说话要算数。”开玩笑社员的声音还没有落地,大二杆子到抢着要挑战了。在场的社员们马上纷纷扬扬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饭时队里的,命是个人的!”   

     “不管怎么说,两个人都要守信。”         “一个有钱,一个有肚子。两个人合起来就是个两全其美。”     

    “快开始吃,我们等不急了,让我们大饱眼福。”     

    在众人的一片哗然声中,所谓的打赌开始了。大家帮忙把十个二两大的馍馍,用一个大盆子端过来,又把满满的三碗酥肉备好,打赌就在大家的一片喝声和期待中开始了。   

     就在大二杆子吃第三碗酥肉和第八个馍馍时,突然倒在地上瞪起比羊眼窝还大的两颗眼珠子,在地上打起滚来。两只手捂住肚子不停地喊着:“我疼呀,我疼呀,我疼呀……”众人听见痛苦的喊叫声,看着大二杆子抱着肚子在地上滚来滚去,头上冒气儿,脸上流汗。心里都不由地紧张起来,万一大二杆子有个三长两短,不就是打赌打出的乱子吗!大家的视线一直没有离开过大二杆子,有些人看得心里紧张的脸上全是汗水。大二杆子足足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才慢慢平息下来,像死人一样睡在地上不动了。打赌的人被大二杆子的举动吓得尿到裤子里了,光天化日之下,赶快把两块钱装进大二杆子裤兜里。谢天谢地总算没有闹出人命事故来,在场的人的心这才放下来。这真是一个为了吃,不要命了的达人,但这样的达人似乎太缺乏素养了吧。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些不被人看在眼里的非正常人,也有他善良灵魂的一隅。  

      忘记是那年那月那天了,几个七八岁的孩子在村西边的泊池边玩耍。一个最捣蛋的孩子,在泊池里用手掬上水往其他孩子头上浇,淋了水的孩子大声叫唤。你越叫唤他越浇的勤,直到你告饶才肯罢休。事故就出在这不肯罢休上。就在他掬上水往回反的时候,不小心滑倒了,掉在泊池里。不一会儿,头和身子沒进水里不见了,只见水面上冒出一串串水泡儿。其他小伙伴看见自己的伙伴掉到水里不见了,吓得边哭边叫:有人掉水里了,有人掉水里了。这时,正遇上社员下工回家,听见喊声的社员们急忙往泊池那儿跑。跑得最快的就是大二杆子,孩子们看见有大人来了,边哭边喊边往泊池里指,跑到泊池边的大二杆子,二话没说,“噗通”一声跳到泊池里救人。孩子得救了,大二杆子却累得筋疲力尽,差点伤了自己的性命。目睹这一现场的社员们,都翘起大拇指称赞大二杆子了不起……。   

     有一年夏天,社员们吃罢晚饭,聚在一起乘凉。少不了要交流交流,说说这,谈谈那,聊聊陈年往事。小二杆子也兴致勃勃地立在一旁,不时地插插话,说两句。有谁说的话不中他的耳,他就说两句狠话,拿出吃奶的劲头跟谁抬杆。正因为这样,人才不把他当回事,没有一个人想接他的话茬。       

  “快来人呀,快来人呀,快来人呀!”正在大家谈兴正浓时,从一个社员家里传出一个妇女的焦急的唤声。“有人喝药了,有人喝药了,有人喝药了。”大家循着声音跑进一户社员家里,只见婆婆搂着口吐白沫的儿媳声泪俱下,哭着喊着。小二杆子不问三七二十一,剥开围观的人群,从婆婆手里接过儿媳妇,背在身上,径直朝村卫生所跑去。望着小二杆子的身影,大家都惊讶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后来这个喝上浓药的媳妇子,因为抢救及时,终于保住了一条性命。就是因为这件事情,大家慢慢地改变了对小二杆子的看法。    

     现在回忆起这两个人来,都觉得有点瑕不掩瑜的感觉。由此看来人人都有自己闪光的地方。

作者简介秦立扬,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镇上纪落村人。爱读书,爱写作。尤其爱好散文写作,曾经出版过散文集《汾河彩霞》。在省、市、县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散文。临汾市作家协会会员。供职于洪洞县大槐树镇中心校。


@原创作品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需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