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的农民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大多数都是自给自足的,也就是说自己地里种什么,就吃什么,交换的机会是比较少的,人为干预农作物生长的手段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只能是跟着自然季节变化而进行生产和消费,品种自然也就比较单调了。 我们北方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附带种植一些棉花和蔬菜,这样生活基本上就可以过得去了。小麦国家有征购任务,只有完成任务之后剩余的才是自己的,限于当时的水平,产量比较低,剩余的小麦是根本不够吃的,所以玉米也就成了主要的粮食品种了。 农村 用那些粮食农民能加工成怎样的饭菜呢,大家都会怎样吃呢?小麦是生活中公认的最好的产品,在对小麦进行面粉加工时,力求多出面粉,所剩下的麸皮相应也就比较少了,面粉一般都不是很白。在加工过程中是不会加入任何添加剂的,因此那种面粉虽然不是很白,但是有一股麦香的味道。 一年中最难熬的是农历二三月里那一段时间,不但是真正的青黄不接,而且手里的粮食眼看着一天天在变少,能否能够坚持到新小麦收回来的那一天,是很多社员家里都非常关心的。 馍馍是两搅面做成的,生产队社员家里的小麦够全年吃的几乎没有,在做馍馍的时候就把小麦面粉同玉米面粉混合在一起,那种馍馍从外观上看是比较白净的,口感略带一点甜味,吃起来还是蛮不错的,这种面粉混合的做法在当时还算是比较好的。 隔三差五吃上一顿擀面条,擀面条必须用纯小麦面粉,所以擀面条并不是天天能够吃到的。每天都参加劳动,到第二晌收工回来后,实际上社员都已经很累、很饿了,家庭妇女必须尽快下厨房做饭,和上一大块面,然后擀成面条,大家觉得吃这种饭是最过瘾的。熟上一点葱花,调上一点辣椒,吃起来跟过年一样。 蔬菜方面,生产队有菜地,菜地的基本任务是向城里指定门市部供应蔬菜,然后把那些不太好的蔬菜分给社员。社员们几乎所有的家庭很少去买菜,主要是依靠生产队分菜,分多了就多吃,分少了就少吃。豆腐对于社员来说是高档蔬菜,蔬菜门市部卖豆腐时是需要粮票的,生产队的社员家里一般情况下是弄不来粮票的。 蔬菜都是季节性的,夏秋两季相对比较好些,像西葫芦、黄瓜、西红柿、韭菜、芹菜、笋瓜、辣椒、茄子、豆角等都有。冬季大白菜是最重要的蔬菜之一,然后就是把红白萝卜腌成咸菜,在腌制时多加食盐,一方面是为了让咸菜能长期保存,另一方面是减少食用量。咸菜一直要吃到次年春夏之交,有了新鲜蔬菜的时候。 肉食方面,很多社员家里虽然都喂养有猪羊,但是并不舍得自己杀着吃肉,更多的是将猪卖给国家以完成生产队的任务。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生产队才杀几头猪,然后能够分到几斤大肉,而生产队并不是每次过节都会杀猪分肉的。 食用油一年只能分一次,多少同交售的棉花有关,棉花任务完成越多,社员分到的食用油也就越多。通常情况下一个人一年能够分到一斤多油,想象一下,一斤多油吃一年,一天才能平均到多少油。 总的来说那个时候生活上是非常艰苦的,让人比较放心的是,所吃到的各种食物是不含有添加剂的,味道非常纯正,大家的向往是顿顿能够吃上白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