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天里,她们离我们而去

 水碧沙明 2020-07-02
三天里,她们离我们而去

 

 

(本文为编辑)

 刘广宁:“配音公主”,以声传情

6月25日凌晨,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的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刘广宁(1939年1月27日-2020年6月25日)在上海去世,享年81岁。遗憾的是,她的两个儿子因疫情原因都被困在国外,没办法赶回国为母亲送行。

三天里,她们离我们而去

 

三天里,她们离我们而去

 

《冷酷的心》中的圣洁修女莫妮卡,《生死恋》里的夏子,《基督山伯爵》里的海蒂,《叶塞尼亚》中的路易莎,《孤星血泪》中的艾斯黛拉,《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杰基,《绝唱》里的小雪,《大篷车》里的吉普赛舞女妮莎,《父子情深》中的孩子卢卡,《阳光下的罪恶》中的克里斯汀,《苔丝》里的乡下女苔丝,《魂断蓝桥》中的玛拉,《悲惨世界》里的芳汀……为这些80年代风靡中国、影响几代人的译制片主要角色“发声”的,都是刘广宁。

刘广宁在香港出生,四岁时随全家移居上海。祖父刘崇杰是当时外交界的风云人物,曾任中国驻德意志兼奥地利全权公使。因出身名门,她骨子里透着端庄的气质;因音色甜美动听,特别适合配少女型的角色,她又被观众称为“银幕后的公主”。童自荣和刘广宁曾为1981年版的日本动画片《天鹅湖》里的王子和公主配音,在很多观众心中,“王子和公主的声音就是像他们这样的”。

1982年,她配音的《苔丝》获文化部最佳译制片奖。1987年,她凭借《天使的愤怒》中詹妮弗的配音,获第五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配音演员奖。她还出版过图书《我和译制配音的艺术缘》。

三天里,她们离我们而去

 

2018年在西湖之声电台的《我们都是朗读者》晚会上,刘广宁老师曾作为邀请嘉宾,为观众带来《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还与梁波罗老师共读朱自清的作品《春》。

很多观众以为刘广宁只为译制片中的角色配过音,其实她还为众多中国演员担任过配音,包括谢晋执导的电影《天云山传奇》中的女主角冯晴岚、古装片《胭脂》中朱碧云扮演的胭脂、电影《沙鸥》中的沙鸥、《夜上海》中沈丹萍扮演的周璇等。

刘广宁去世后,她配过音的《生死恋》女主角栗原小卷发来了唁电。如果说配音领域里,毕克是高仓健,邱岳峰是卓别林,盖文源是让-保罗·贝尔蒙多,童自荣是阿兰·德龙,那么刘广宁就是德国巨星娜塔莎·金斯基了。金斯基主演的《苔丝》《德克萨斯州的巴黎》《春天交响曲》均由刘广宁“代言”,且每一次都表现卓异。

三天里,她们离我们而去

 

三天里,她们离我们而去

 

陈佩秋:赵管风流,余音绕梁

6月26日凌晨,国画大家陈佩秋先生(1923年2月14日-2020年6月26日)在上海中山医院去世,享年98岁。

三天里,她们离我们而去

 

三天里,她们离我们而去

 

陈佩秋的去世比较突然,6月25日晚上在家中用餐后发生呕吐,家人急忙送医却宣告不治,未留下任何遗言。她的绝笔作品是6月25日书写的“余音绕梁”,没想到一语成谶。

陈佩秋不仅是书画大师谢稚柳的人生伴侣、艺术知己,留下了媲美“赵管风流”的画坛佳话,她本人也是声闻全国的书画和鉴定大家,是海上画坛的一面旗帜。

陈佩秋原是西南联大时期的工科生,因热爱绘画,重新报考重庆国立艺专。上世纪50年代后,她专攻花鸟,取法两宋,用工笔双勾,赋以重彩,作品既有宋人的遒劲艳丽,又有纯净雅洁的格调,笔端充满清新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体现出新时代的审美观念。

年近六旬时,她接触了西方艺术,特别是印象派的作品。她欣赏马奈、雷诺阿等闪烁的颜色和精炼明确的笔触,并参照印象派,用色于中国传统画上。她晚年的青绿山水大多用彩墨写成,开创了彩墨结合的中国画新风,并与西方艺术进行了平等的对话与有尊严的沟通。

佩秋先生的书法也是别开生面,金钩铁笔,颇有大家风范。她还在中国古书画鉴定领域潜心钻研,在古书画鉴定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

佩秋先生最钟爱兰花,“佩秋”即出自屈原《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她的字“健碧”,则指兰花叶子碧绿而健挺,传递出清幽的色香。

佩秋先生斋号“高华阁”,李商隐有诗云:“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她曾经说:“我从写生中得知,花苞都是从下往上开放,顶上最高的蓓蕾其实是最后开的。一个人学本事、做学问都是如此,都要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被誉为“卧枕宋元、融汇中西”的陈佩秋一生时光,都用在慢慢的学习上。到了八十高龄,她还在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做实实在在的研究,用实实在在的功夫,绝不将自己的艺术依附于时尚”,这最终促使佩秋先生在艺术上提出了“美与难”的理想。陈佩秋认为,作为一名艺术家,其所创造的艺术一要有新意,二要有难度。“新”指的在艺术上不随人仰俯,敢于创造;“难”则是艺术家区别于非艺术家、业余艺术家的专业保障。没有创造,不可能进入艺术的层面,缺乏专业技能,则不可能成为专家。

三天里,她们离我们而去

 

于蓝:浩然正气,“江姐”长存

6月27日凌晨,著名表演艺术家于蓝(1921年6月3日-2020年6月27日)去世,享年99岁。

于蓝是中国共产党培养的第一代文艺战士。1946年,她赴东北参加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故事片摄制的筹备工作。1950年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在北影厂工作的30多年,先后主演了《翠岗红旗》《龙须沟》《林家铺子》和《革命家庭》等经典影片,初步形成了自己质朴纯正、浓淡相宜的艺术风格。1962年,于蓝当选文化部推选的“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

三天里,她们离我们而去

 

于蓝最经典的银幕形象当属《烈火中永生》的江姐一角,这部影片的拍摄正是由她促成。1961年底,于蓝看到《中国青年报》上刊登的小说《红岩》,很受感动,于是推荐给电影圈好友。片名《烈火中永生》也是于蓝想到的,灵感来自叶挺诗歌《囚歌》中的一句诗:“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因为她是故事的推荐者,导演水华提议让于蓝在戏中扮演“江姐”,赵丹则在片中饰演许云峰。

在随后出演的影片《革命家庭》中,于蓝饰演了革命母亲周莲,并凭借该片获得了第二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于蓝一生出演的电影只有十多部,是因为她在58岁的时候就检查出乳腺癌而做了双乳切除手术,持续抗癌40多年,直到2009年才重返大银幕。她的最后一部作品是家庭电影《一切如你》,当时的于蓝已经98岁。

于蓝的丈夫田方也是著名演员,曾出演过经典电影《英雄儿女》里的“王政委”,但1974年就已过世。二人育有三个儿子,小儿子田壮壮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

虽然晚年很少演电影,但于蓝在60岁时开始投身儿童电影的发展,组建“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即后来的“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担任首任厂长及艺术指导等职务,先后领导创立了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中国电影童牛奖、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直到80岁,于蓝才从儿童电影制片厂正式退休。可以说,她将一生的事业都献给了中国电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