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如果只需记住“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么一句该多好!那就可以所向无敌,写格律诗就不是件难事了。可惜,事实并非如此,还有很多拗啊救啊的,非弄得你趴下不可,所以,难的是在这里。 下面这一首小诗,则是想解决这个困难,因为已经将常见的所有诗律中必须规避的问题都包括进去了。 白水別离阔,更堪南雁飞。 流连在河岸,折柳思君归。 下面简单说明: 先说明几个基本问题。 1、整首诗的格律,其原貌应该是:仄仄平平庂。平平庂庂平。平平平仄庂。仄仄仄平平。 2、离别=别离,所以第一句应该将他看成两个句子,即“白水别离阔”和“白水离别阔”。 3、思,古时有两读,有時候可以读成平,有時候又可以读成仄,这里姑作去声用。  第一句,仄仄平平庂,这个句式如果变为“仄仄仄平仄(白水别离阔)”或者“庂庂平仄庂(白水离别阔)”,按照通常的说法,那就属于一定要救的了,怎么救?那就是将对句“平平庂庂平”中的第三个字改为平,变成“通平平仄平(更堪南雁飞)”。 第二句,平平庂庂平,这个句式的第一个字必须平,如果用了仄,那就是犯了“孤平”的大忌,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律法错误,必须要“救”。救的方法就是将第三个字改为平声(更堪南雁飞)。 第三句,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式的第三个字也是必须平,如果不得不用仄声字,那么就要将第四个字改过来,变成“平平庂平庂”,即(流连在河岸)。否则就成了三仄尾,三仄尾能避免还是要避免。 第四句,庂庂庂平平,这个句式的第三个字也是必须用仄声字,如果变成平声字,那就是犯了“三平调”的忌讳,也是大忌,是绝对不允许的律法错误。这个句式是没有办法救的,所以只能避免,“折柳思君归”的思,如果读平声就不对了,所以我们这里要把它读成“一弦一柱思华年”那样,去声,算是古音读法。 这二十个字只是帮你记忆,诗本身不用管,记住了它,你就记住了除了“一三五不论”之外的一些特殊情况,换言之,你已经记住了整个近体诗的一般格律。假如你对写作格律诗有兴趣,我想,你一定会记住它,并时时以之检验自己新作的格律,不必去翻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