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南山院士: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儿童心理问题会阻碍孩子成长

 彩彩育儿 2020-07-04

84岁的钟南山院士在84岁的年纪,看过去还是精神抖擞面对疫情奋勇当先的奔赴武汉,而且还在这个年纪能为社会做出如此大的贡献,在3月份的采访中,钟南山院士说到“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这样的话语,心理的状态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84岁的老院士有这样的总结,那么对于,当下的青少年来说,祖国的未来花朵来说,心理健康决定了他们在成长道路上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也决定了自己未来的方向。

但是心理健康也有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辅导,在儿童时期,孩子们的心理状态是很容易外漏的,他们的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尤其是孩子高兴的时候他们会哈哈大笑,但是他们不开心的时候,就会满脸的写着不高兴,这个时期观察儿童的心理活动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家长们在针对儿童时期的孩子,给予一定的心理疏导,孩子们不高兴的时候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的开导和讲解,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心理活动,多沟通,多观察可以更多的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所以孩子在可以心理依赖父母的年纪,作为父母要珍惜这样的时光,因为那个时候他们不开心,不高兴或者遇到什么事情都会想着去问问自己的父母或者告诉自己的家人,不管是在学习上或者在个人的人际关系上,小佳就是个9岁的二年级的孩子,她成绩不错,并且父母也都非常的重视。

但是父母一直对小佳的严格要求和标准,让小佳倍感压力,而且由于小佳本身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对自我的要求也很高,所以的学习成绩也总是保持在班级第一名。

有一次小佳考了第二名,在还没到家的时候就已经在焦虑回去不知道怎么面对自己的父母,因为她自己觉得让父母失望了,给自己特别大的压力,谁知,回到家,爸妈没有责怪她,反而和她分析了做错的原因,让小佳第一次觉得找到了安慰,也放松了紧绷的神经,笑容也跃然而上。

是的,在对孩子要求的同时也要注意疏导孩子,父母不能给予太多压力,甚至很多时候孩子会自己给自己压力,所以父母要在孩子身边,陪伴着孩子,并且在每一个阶段都关注和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的疏通和引导,让孩子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以及心理顾虑,才能够消除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

所以在这个时候的孩子会表露出来自己的情绪,但是我们很多家长也都反应在青春期的孩子,似乎有了隐藏自己的情绪的能力,很多的小秘密也不会再和父母沟通了,但是如果从小就会和孩子沟通的父母,平等的沟通这个时候可能孩子也会有一些和父母沟通的心理顾虑。

如果小时候就不是很会去观察孩子的父母,那么这个时候可能孩子的很多心理问题没办法疏导,很多时候会因为自己的焦虑或者不良情绪支配着,这些不良的情绪的会影响着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所以作为父母要及时的沟通。

那么孩子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

1、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不管什么年龄段的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可以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很好的融入集体,并且有良好的协作能力,并且能在集体中相互帮助,获取快乐的能力。

2、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精神状态、健康的体魄。每天都有积极的精神面貌,并且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具有良好的情绪,经常处于愉快积极的精神状态,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并且能在遇到困难时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3、对自我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清楚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够去发挥自己的长处,有自己的目标,并且为之努力的动力。

以上就是一些具备心理健康的标准,但是这些心理健康的前提是在未成年之前是需要父母保驾护航,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让孩子拥有积极向上的力量,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尊重孩子和孩子保持亲密平等的沟通;父母和孩子平等的交流,能够更好的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细腻的去观察孩子的内心变化,而不是去窥探他内心的想法,让孩子积极主动的交流,并且分享自己内心的小世界,对于父母帮助自己更全面的去看待问题。

2、不要过度保护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在父母过度保护下成长,那么在需要自己独立面对问题或者困难的时候,可能就会束手无措甚至可能一些消极的情绪扑面而来,这样不利于释放孩子的负面情绪,也有可能导致心理问题,所以适当的让孩子承受挫折,并且面对挫折的勇气。

3、允许孩子犯错;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并且一点点的错误就会有相对应的惩罚或者责骂,这样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很大程度上的压力,人这辈子不可能不犯错,所以一旦孩子不小心犯错了,可能自身的心理焦虑比问题本身更加的严重,造成的心理负担是极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所以孩子的心理健康,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教育观念,父母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角色太重要了,所以孩子的健康,是身心健康,而不是单独的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更需要有健康的灵魂保驾护航,愿我们的孩子都能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