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食普:不能吃面筋的麦胶性肠病

 卧竹轩主 2020-07-04

昨天说了有的人不适宜吃面筋,主要是些肾病患者。

今天说说还有一类不能吃面筋的人。就是对面筋“过敏”的人。

麦胶性肠病

北京协和医院研究,在中国,造成食物过敏性休克的最常见食物是小麦,占总病例的37%。小麦敏感属于食物不耐。这类人最常见的症状是“乳糜泻”,就是中医常说的“五更泻”。实际上这是是“麦胶性肠病

病因

造成乳糜泻的就是面筋,即麦胶。面筋蛋白质的英文是gluten(由glue胶水而来),有人译作麸质,所以上海人跟那种深色的发酵面筋叫“烤麸”其实跟麦麸一点关系没有。

人的小肠黏膜细胞内有分解蛋白质的酶,可将吃进去的蛋白质分解为单个氨基酸。因为gluten麸质(gluten)是一种醇溶性蛋白质,至今人类尚未进化到能完全分解它成单个氨基酸。只能分解到含有几个氨基酸链的小片段,这样的片段称为“多肽”。

要知道,谷类之所以含有这些醇溶性蛋白质,就是可以避免动物吃它们的种子被完全消化的,以便排出体外为这些谷类“播种”。

可人类吃的是磨碎或咬碎的种子,而且还是加热熟的,种子再发芽是不可能了。但人类的消化系统还没达到能完全消化吸收它的程度。对于绝大多数人,把这些醇溶蛋白排出体外,或供肠道菌享受就完事了。

可有“麦胶性肠病”的人有些另类,这些分解出的多肽能够引发体内的免疫反应,也就是机体会组织力量对它发动攻击,结果造成自己的小肠绒毛也跟着躺枪而受损,引起乳糜泻以及营养吸收不良。

所以,乳糜泻实质是麸质不耐,并不是直接对面筋本身过敏,而是对面筋的代谢物过敏。这与有的人乳糖不耐,一吃普通牛奶就腹泻或胀气有点类似还不完全相同。乳糖不耐是缺乏乳糖酶,而乳糜泻的实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同之处都是基因原因。

当然,不排除极其个别的人确有对小麦过敏者,任何食物,总会有特殊过敏者的。

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1%的人口患有乳糜泻。但是其中绝大多数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麸质不耐受,其中至少有80%的人并未经诊断或被误诊为其他原因。

诊断

如果您有以下情况,就应该接受医生的诊断:

  • 你是否经常吃面食?

  • 是否经常一早起来就赶快大便,或者经常肚子胀气?

  • 是否每次便便完,发现很粘腻冲不掉?

  • 是否以为自己是中医说的脾虚痰湿的病人?

  • 是否经常性白天犯困,即使晚上睡的再好也是?

有了这些症状未必都是麸质不耐受,仍需做生化等检查确定。或做小肠镜看看小肠绒毛有没有较大面积萎缩。

我有3个熟悉的人就有这麸质不耐。

麸质不耐受者一般每日大便次数多,色淡,油脂状或泡沫样,常飘浮于水面。

乳糜泻只是麸质不耐受的一种症状,患者往往还容易伴随以下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腹痛)、溃疡性结肠炎(便血)、克罗恩病、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痛)、湿疹、慢性荨麻疹、慢性鼻炎、哮喘……等。这些并发症大都属于免疫性疾病

也有一些麸质不耐受者只出现以上某些症状,乳糜泻并不明显。

防治

虽然说北美、北欧、澳大利亚等西方人麸质不耐受发病率较高,国内较少,这可能与中国人吃米的人多,或对此症状关注较少有关。

在国内,乳糜泻北方居民比南方人多些。除了北方人吃面粉更多以外,在北方人群中,与麸质不耐受相关的HLA-DQ2抗原频率为24.94%,而南方人群为14.81%。从而在基因上北方人就比南方人更容易患乳糜泻。

有人问,自己有麸质不耐受怎么办?能治好吗?

这个病只与基因有关,所以目前尚无法治愈。唯一的办法就是避免吃含麸质的食品。

今后能否利用微生物可水解醇溶性蛋白质的特性,进行基因治疗,还只是期待。

小麦面粉,以及与小麦相似的大麦黑麦等谷物,都是含麸质的。

无麸质饮食,就是不吃这类谷物。

燕麦本身不含麸质,但一般与小麦共同使用加工机械,多有混杂。

完全不含麸质的食品实际很难,比如酱油、醋等调味品,还有啤酒等,多多少少都含有麸质成分。

在国外,市场供应完全无麸质食品。当然,价格要比普通食品高很多。

目前已有无麸质的小麦等农作物问世,将来可能会大幅度降价的。

不过在中国,天然不含麸质的食物比西方多,首屈一指的是大米米制品,如米粉糕、米粉(米线)、粽子、米饼(雪饼、仙贝)等。薯类及小米、荞麦、藜麦等谷类,都不含面筋可以放心吃。

理智

不过,麸质不耐受在人群中还是属于小概率的,远不如乳糖不耐受的人多。

但有人似乎在这里也能找到商机。有人编造出麸质不耐受是很严重的疾病,并说至少30%的人都有,还说涉及很多很多的病都是这个引起的,包括偏头痛、二型糖尿病、阿兹海默症等。

在国外,无麸质饮食也被某些推销者冠以种种健康的帽子。

然而,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无麸质饮食对正常人健康有益。

毕竟麸质不耐受的人占很少比例,没必要盲目跟风,没病去吃病号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