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食普贺岁篇: 年年有鲇鱼:鲇鱼的污名怎么来的?

 卧竹轩主 2020-07-04

快过年了,想起了鲇(年)鱼(余)。很多地区还有过年吃鲇鱼的习俗。中国自古就有吃鲇鱼的习惯,历来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北魏《食经》中就有“主虚损不足,令人皮肤肥美”的赞语。

十几年前,一条传闻让很多人对鲇鱼避之不及,说它是吃粪便、死老鼠长大的。吓得大家不敢吃了。这个传言是怎么来的,靠谱吗?

鲇鱼

也写作鲶鱼,是鲇形目的统称。鲇形目全世界共有35个科,约2800多种,占了所有鱼类的1/9强。

鲇鱼大部为淡水鱼,地球上每4条淡水鱼中,就有1条是鲇鱼类。而且还不断有新种被发现。极少数是海鱼。

海水鲷鲇

这么多品种即便是普通专家也难搞清,何况是一般消费者。大家认它们就是印象中长胡子的,身上无鳞滑溜溜的便是!

泥鳅也有短须,但泥鳅仔细看是有极其细小的鳞,并不属于鲇类,而归鲤类

因有胡子,的英文俗称catfish猫鱼。鲇鱼的胡子比猫胡子用处还大,相当于盲人的手杖。鲇鱼的视觉都不行,怕光,白天几乎都不出来。它们的长须不仅可以探路,须上还布有味蕾,可在昏暗的水中觅食,找小鱼、贝类、蛙类等吃。

鲇鱼遍布

全世界几乎到处都有鲇鱼。有小到身长不足1cm的,也是最小的脊椎动物。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欧鲇

2015年4月20日,两名波兰渔民曾捕获一条巨型欧鲇,长约4米,重达200多公斤。剖开鱼腹后发现一具75年前的德国党卫军军官残骸,金质勋章还在。看来真有食人鲶!

水产市场常见的黄颡鱼,江鲜鮰鱼,超市里的龙利鱼柳(巴沙鱼)等,都是广义上的鲇形目

狭义上的鱼,专指鲇科 鲇属,头大口宽身子扁,看上去又黑又丑陋,吃起来挺美味的家伙。因体粘滑而得名。

无肌间刺,肉质细嫩,含有的蛋白质和脂肪较多,美味浓郁、开胃易消化,特别适合老人和儿童食用。

美中不足的是,大多数鲇鱼的土腥味较重,主要来自鳃和表皮黏液。

土味素

土腥味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藻类制造出的甲基异茨醇土味素

因此鲇鱼一般不清蒸,都是鲇鱼炖茄子、麻辣鲇鱼、大蒜烧鲇鱼、烤鱼、冷锅鱼等各种重口味之类的菜色。

鲇鱼的最佳食用季节在仲春和仲夏之间。

本土鲇鱼

我国鲇属鱼有9种,都是2对须,2长2短。其实鲇鱼幼鱼本来是3对须,长大后退化了1对。背鳍短且硬,像一根刺。主要是土鲶大口鲇

土鲶

本土的土鲶,体表有不规则的灰黑色大理石花纹,也称为花鲇,客家俗称塘滑鱼

大口鲇

分布在长江以南的水系,最大的体长可达2m,体重可达50kg。

以上两种主要分布在流动的洁净水中,属于清水宝宝,鱼塘养殖比较难,但味道鲜美。

怀头鲇 

俗称六须鲇,主要分布在我国辽河和黑龙江水系。肉少但更鲜,现已濒危。

胡鲇

鲇属关系最近的是胡鲇属,或叫胡子鲶,南方俗称塘鲺或过山鳅。

塘鲺有4对须(8根),背鳍长而软。具两栖性,耐干旱,能在水外“爬行”,

塘鲺可以人工养殖。注意,体色是带黄色的,味道也不错。

恶名来源

革胡子鲶

1981年,从埃及引进了胡子鲶的亲戚革胡子鲶,所以也叫埃及塘鲺。与本土塘鲺的区别是通体发

埃及塘鲺生长较快,主要在南方养殖。因食性偏腐食性,适应环境的能力超强,缺氧的脏水也能活。

确实有的养殖户用垃圾喂食,结果传出去整个鲶鱼界都为这种鱼背锅了。

革胡子鲶确实不太好吃,比较土腥。但如果保证水质,还是安全的。正因这种鱼抗病力强,所以用药反而较少。只是味道不好,而且便宜,餐厅往往用它冒充塘鲺或其他鲶鱼。

美味族亲

江团

学名长吻鮠,又名鮰鱼、白吉、肥鱼,上海称“鮰老鼠”,江团是四川的叫法,贵州则称为习鱼。江团体色粉红,每年春夏之交,是长江流域著名的江鲜,与鲥鱼、刀鱼并称长江三鲜

江团属于淡水鱼中的上品,肉质十分细嫩,而且土腥味淡,是少有的能清蒸的鲇类。最美之处在带软边的腹部。其鱼鳔也是名品。湖北省石首市所产为著。唐代诗人杜甫、宋代诗人苏轼都对其大加赞赏。

所需注意的是,江团背鳍刺和胸鳍刺有毒腺,捕捉时被刺中毒时有发生,须当心防范。

洋鮰鱼 

1985年从美国引进斑点叉尾鮰,在湖北、广东等地形成规模养殖。其味道鲜美,因大多人不认识,与江团口感接近且便宜很多,餐馆中常以此充作鮰鱼,尤其是冒名顶作著名的湖北清江鱼

然而它有个特点。即便是烧熟了也能将其认出。真正鮰鱼的嘴是地包天。这个洋货的嘴上下一般齐。

另外,巴沙鱼就是超市里售卖的“龙利鱼柳”,也是鲇鱼同族,咱们之前说过了。

黄颡鱼,是另一种美味的小型鲇类,也叫黄辣丁、昂刺鱼、嘎呀子等,之前食普过的。

鲶鱼效应

北欧人发现,利用鲶鱼好动的特性,与喜欢安静的沙丁鱼在一起运输,可提高沙丁鱼的成活率。用此来比喻采取一种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相类似的蝴蝶效应、青蛙效应、羊群效应等,都是心理学的应用手段。

另外还派生出个“文化鲶鱼”词汇,是指外来文化流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指一些通过电视媒体走红的大V。

在日本民间流传着一个古代谚语:“鲇鱼一闹,大地震到”。日本是地震频发的国家,古时认为日本列岛下伏着一条巨大鲇鱼。

若是它一时兴起,突然活动翻身就会引发地震。其实,“鲶鱼翻身地震”的传说,是大约公元七、八世纪时,从中国传入日本的。

日本有个最大的业余地震预报研究组织,就叫作“鲶鱼会”。

对了,鲇鱼还曾做过台风代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