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针灸治疗30年的慢性腰肌劳损

 qiuqiuO312 2020-07-05

随着现代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久坐一族”越来越多。久坐会对腰部造成负担,因此很多人便不幸地成为坐立不安的腰危人群,出现“人未老腰先衰”的现象。


腰肌劳损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个病证,当过度劳累,或是长期超负荷用腰时,腰肌劳损都可能悄悄傍上身,影响了正常的工作与生活,也带来了不少的困扰。 


医案分析:30年的慢性腰肌劳损
患者情况

女,65岁,自述腰痛30余年,劳累后加重,久坐久站加重,甚则活动困难。现左侧小腿的外侧发凉,右侧胆经循行线路上发麻,从臀部的环跳穴呈线性一直麻到脚踝,尤其是腿的关节处胀痛,膝关节最为明显。

同时,患者伴有头晕、头痛,以右侧偏头痛为主,其疼痛是从右侧眉头(攒竹穴)开始向后延续,一直到后头部(玉枕穴)。还伴有颈部不适,睡眠较浅,入睡困难,偶有胸闷,大便较黏,查体舌质红,苔薄腻。
查体:

触诊患者右侧腰大肌的起点区,梨状肌,臀中肌以及左侧竖脊肌的止点处,有很明显压痛,令其做弯腰动作、腰部的旋转动作以及后仰动作时,弯腰及后仰有轻度受限。而高抬腿、左右旋转等动作正常。

根据患者的动作和体征,排除了腰椎问题及神经压迫,考虑腰肌劳损所致。

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损伤、腰臀肌筋膜炎等,实为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其主要症状是腰或腰骶部胀痛、酸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如日间劳累加重,休息后可减轻,时轻时重。腰肌劳损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因素较多。日积月累,可使肌纤维变性,甚而少量撕裂,形成瘢痕、纤维索条或粘连,遗留长期慢性腰背痛。
医师分析

患者很明显是腰部肌肉的慢性劳损,但是由于时间过于长久,已经不是单纯的腰肌劳损了,周围肌肉的应力都随之变化。因此,诊断和治疗时,要观察全局,寻找切入点。

患者俯卧时发现左侧背部明显比右侧要高,而痛点多出现在右侧,表明右侧负重过多,臀及下肢背侧肌群痉挛,高张力的梨状肌挤压了坐骨神经,造成了坐骨神经路线上疼痛的假象,同时高张力的臀中肌将髂骨向下牵拉,造成左侧腰肌代偿性紧张。我们都知道,腰大肌是起于腰椎侧面及横突,止于股骨小转子,髂肌起于髂窝同样止于股骨小转子。日久紧张的腰大肌、髂肌造成了左侧下肢内侧的高张力状态,使内侧力线比外侧力线较紧,同时还影响了髂外动脉的循环,出现了左侧下肢发凉的现象。

治疗方案

既然是右侧肌张力高为主,故先针右侧合阳(自外侧平刺),针至腓肠肌肌腹下面,行震颤针法使腓肠肌轻微抽动,释放张力。

一针过后,触诊患者腰部诸痛点,自述疼痛有明显减轻;

二针右侧浮郄,针尖向下斜刺,使股二头肌轻微收缩一下。针后再次触摸患者腰部的压痛点,又有明显减轻;

三针右侧胞肓,人部,针至梨状肌肌筋膜边,点刺震颤,出现轻微麻感放散至臀部、大腿背侧;

四针右侧髂棘上缘的腰眼,使腰方肌(起于髂嵴,止于十二肋及1-4腰椎横突)轻微抽动。此时,右侧腰部所有痛点均消;

五针左侧小腿内侧膝关穴使小腿内侧肌肉抽动,释放左侧下肢内侧张力,使应力恢复平衡;

六针左侧小肠俞内上方竖脊肌的止点处;

七针左侧髂棘边缘阿是穴,松解腹内外斜肌。以上诸穴留针20分钟。

此例中患者的颈肩部不适、头痛,是由于腰背部的肌肉张力变化引起的连带反应,引起斜方肌、肩胛提肌、冈下肌群以及冈上肌的张力变化(更甚者会出现头部帽状腱膜的紧张,顽固性头痛也就随之而来),于是又针了肩井、大椎和玉枕,松解颈肩部肌肉。特别是玉枕,一针下去,针感上传至眉头,正是患者疼痛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