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药性必须“性味合参”

 昵称44384288 2020-07-05

中药学

中药学总论部分最核心的内容,即中药的性能

什么是中药的性能呢?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指的是药物的性质,指的是药物性质所发生的效能。可以理解为性是物质基础,能是上层建筑,我们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性就会发挥什么样的能。

那中药治疗疾病的机制是怎样的呢?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人为什么会生病,我们都知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可见疾病就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打破了阴阳平衡导致脏腑经络机能失常,阴阳偏盛偏衰

故中药治疗疾病的机制就是以偏纠偏,利用药物的偏性祛邪扶正,协调脏腑经络机能,以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故第一个偏是药物的偏,第二个偏是阴阳的偏盛偏衰。

那中药的性能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我们之前讲过,中药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的。故中药的性能是在长期实践基础上,结合着中药学基础理论创造和发展的。

还有一个名词和性能非常相似那就是性状。应该加以区别,性状和性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中药的性能以人体为观察对象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

而中药的性状以药物为观察对象,指的是药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还有质地。

中药的性能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功能的高度概括,简称为药性。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还有毒性等内容。

昨天我们学习了四气,指的是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五味

五味

首先学习五味的含义,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基本的味,除此之外还有淡味涩味,为了与五行相应,将淡味视为甘味的余味,而附于甘味又将涩味视为酸味的变味,而附于酸味。因此,一直习称五味。

那五味是如何确定的呢?

跟四气一样,也是通过人体实验口尝直接感知的,我们通常称为口尝味,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一些药物的功效,很难用口尝来解释,比如说山楂味酸,但是并没有收敛固涩的功效,因此我们采用按照药物功效推导味的方法,也就是常说的功效味

认定依据:

口尝药味与药物功效结合,综合归纳上升到理论,形成五味,故五味与味觉有密切的联系,但同时已经具备独特的内核,是药物功效的标识。

五味还可与五行配合与五脏联系起来。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酸入肝(属木)、苦入心(属火)、甘入脾(属土)、辛入肺(属金)咸入肾、(属水)。”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五味的临床意义。

辛味

辛能散、能行。,指的是发散;指的是行气、活血。

所以能发散表邪的解表药、消散气滞、血瘀的行气药活血化瘀药一般都标以辛味。

麻黄为例。麻黄辛温,具有发汗解表之功,为”发散风寒的第一要药“

麻黄

此外一些气味芳香,辛辣的药,比如说化湿药、开窍药、温里药若干祛风湿药,其实也具有行或散的作用特点,一般也标有辛味。

甘味

甘,能补、能缓、能和。用甘味表示药有补虚、缓急、止痛、缓和药性或调和药味等方面的作用。

所以补虚药包括补气、补阳、补血、补阴、健脾、生津、润燥等方面的功效。

而且,具有缓急止痛、缓和毒烈药性并可调和药物的甘草、蜂蜜等药都标以甘味,实际上这些药都是补虚之药。

甘草为例,甘草具有甘味药所有的功效可补气健脾,调和药性,缓急止痛。

甘草

想到这里,我要提醒一下大家,甘味药具有补和缓的作用,不代表着具有甘味的中药三种功效都要具有,甘草只是一个特例,甘味的药可能具有其中的一条或两条功效,因为甘味的功效是对所有甘味中药功效的一次归纳。

此外,对于消食和中麦芽、山楂等药也常标以甘味。

酸味

酸与涩都能收、能涩,用酸味或涩味表示药有收敛固涩作用,所以能治疗滑脱不禁证候的敛肺、涩肠、止血、固精、敛汗药一般都标以酸味或涩味。

习惯上将滋味本酸的收涩药标为酸味,其滋味不酸者标以涩味酸味和涩味的作用特点是不尽相同的,有的酸味药能生津止咳或与甘味相合而化一,涩味药则没有这种特点。

五味子为例,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之功,可治疗多种滑脱症,还可生津,治疗津伤口渴

苦味

苦能泄、能燥、能坚。

的含义,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通泻,能通便泻下,代表药物是大黄,具有泻下攻积,其泻下之功很强,故又有“将军”的别名;

第二是降泻,使壅逆向上之气下降而复常,代表药是杏仁,能降壅遏上逆的肺气,而止咳平喘;

三是清泻,能清热泻火,代表药是栀子,能清泻三焦之热。

是指燥湿,治疗湿证。结合药性来看,燥湿又分苦温燥湿苦寒燥湿,所以止咳平喘药、止呕逆药,攻下药,清热药及燥湿药,一般标以苦味。

此外,还有苦能坚苦以坚阴的说法,这意思是说,苦寒药通过清热的作用消除热邪,有助于阴液的保存,其与苦寒药能清泻并无实质上的区别,只是习惯上多用于表示知母,黄柏等药物治疗肾阴亏虚,相火亢旺的作用特点而已。

咸味

咸能软、能下,表示药物有软坚散结或泻下作用,所以能治疗痰核等结块儿的鳖甲、牡蛎、昆布等药,多标以咸味。

以上结块多与淤血,气滞,痰凝相关,故软坚散结药多辛味之品,代表药是鳖甲,能软坚散结,因为泻下通便是苦味药的作用特点。

咸能下的使用十分局限,仅指芒硝等少数药的泻下特点,实际上动物药、海洋药很多也标有咸味。

能渗、能利,表示药物有利水渗湿作用,虽然利水渗湿药甚多,但习惯上将茯苓、猪苓等部分利水渗湿药标以淡味,而且往往甘味与淡味并列,多数利水药的药味并没有规律性。

学完四气和五味之后,大家就会发现,气和味的临床意义是不同的,但是都是构成中药性能的重要因素,必须性味合参才能更好地认识药性。

一般而言,气味相同功效相似,气味不同功效也不同,味同气异或气同味异功效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以我们熟悉的生姜薄荷为例,两者均有辛味,均可解表,但是生姜是辛温的,可发散风寒,而薄荷是辛凉的,可发散风热。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五味的含义、认定依据及临床意义,重点要求大家掌握每一种味的作用,能理解只有性味合参,才能更全面的认识中药的功效。

一起发现中医奇妙,让中医更贴近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