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月16日,初伏将至,伏前灸赶紧灸起来!三伏灸一灸,疾病绕道走!

 静幻堂 2020-07-06

传承古法艾灸,弘扬中医精华

冬病夏治三伏灸,
这个月的16号,就要入伏了!
伏前灸您开始做准备了吗?
伏前灸:夯实基础
初伏艾灸才能事半功倍

三伏天,冬病夏调好时机,夏天艾灸可助身体摆脱亚健康状态。

不仅仅是冬天得的病,与寒、湿、风有关的疾病、慢性病、长期甚至终生依赖药物,各类炎症、肌瘤、增生等疾病都属于'冬病'的范围。也就是说只要是耗损阳气的疾病都是“冬病”范围。

冬病夏治,为何重在三伏?

1、三伏灸是调病根源的时机

芒种过后,各地进入梅雨季节,许多中老年人一会腰痛,一会腿疼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体内寒、湿气重的缘故。

在中医里祛寒除湿调理之法就是艾灸。三伏天,正是天地阳气最盛之时。通过艾灸,双重阳气注入体内,温阳驱寒,从此病魔远去,岁月不老,健康与你同在。

2、延年益寿

宋代名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 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抚阳保命,延寿之法,艾灼第一。”真元乃元气、阳气,所以,元气是生命之本,是健康之本,长寿之本,福德之本。

中老年人,如果在三伏天坚持灸关元穴,尿频尿急、前列腺问题不光自己处理了,还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3、温肾壮阳,充足元气

元气阳气充足,夏不怕热,冬不怕冷,精力、耐力旺盛。总之,元气充足的表现是真正意义的健康特征。

根据临床实践,命门和神阙穴组方,壮阳第一,三伏采用灸法,会感到有热感从穴位直透体内,灸命门可培补肾气,振奋肾经,使阳气充盛行;神阙属任脉,为生命之根蒂,灸之可扶阳固脱。二穴相配具有温肾壮阳,回阳固脱之效。

4、修心养性,也是好时机

从中医的角度讲,是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所致,那么,夏季艾灸,人体正处于散发的时令, 天时的阳气与艾灸的纯阳之气,进入人 体,那么,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被天地之双重阳气赶出体外,因此,血液越来越清净,身体得以轻松,宁静自然。

所以,三伏天艾灸即能祛病、又能强健身心,真正意义的修心养性。

三伏天,冬病夏调怎么灸?

伏前必灸穴位

伏前补阳最为重要,它还可以为我们接下来的“三伏灸”打通经络,此时我们可以艾灸大椎、关元、中脘、足三里、涌泉等穴位。

这样就可以在护住体内阳气的同时,顺势将多余的火气引到脚底释放,使我们由内而外地感受轻松舒适,身体不再有沉重感。

01
大椎——“诸阳之会”

主调: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02
足三里——后天之本

主调:长灸足三里,可以健脾益胃,促进消化吸收,增强免疫能力,中老年人长灸足三里,还可以预防中风。

03
关元——元阴元阳交汇处

主调: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

04
中脘——专调脾胃之疾

主调: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05
命门——生命之门

主调: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

06
涌泉——肾经大穴

主调: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7月16日就要入伏了,如果能在伏前这段时间就进入状态,可以给三伏灸打下良好基础!所以,伏前灸,千万要抓紧灸起来。

温馨提示:

艾灸每伏第一天开始,建议持续。伏天分三次,每伏期间最少做艾灸三次,建议做9次以上的艾灸调理。

不知道穴位怎么找?点我☛快速查询穴位

特别推荐

交易担保 艾学堂服务号 远红外自发热艾灸贴(发热8-12小时) 小程序

交易担保 艾学堂服务号 艾灸蒲团,限时秒杀49元 小程序

“艾学堂”温馨提醒您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养生预防功在平时

坚持每天一小灸,胜过任何大补品

如果觉得文章对您有用,请分享给更多人

全民艾灸,全民养生,从这里开始

想学习更多海量艾灸养生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