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塔主

 祥宏讲夷坚 2020-07-09

宋代段子:主人公是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僧人,他跟范仲淹有过交往,跟江西永修的云居山也有渊源。民国时期的高僧虚云老和尚在一篇文中提到过本故事的主人公。只是不知道他的姓名,唯一知道的就是“古塔主”。

【原文】

南康建昌县云居山,大禅刹也。所祀五通甚灵异,名为安乐神,居于塔上。尝出与监寺僧语言,无见其形,其声全如五六岁儿。

绍圣元年,忽谓僧云:“古塔主得知江州,今日出都门了。”时佛印师了元为长老。明日,僧具以告。元笑曰:“说与那鬼子,莫要乱道。”僧回以语神,神曰:“塔主昨已到泗州,遣急脚某人赍书来与堂头矣!”僧复往白之,师不答。后半月,又云:“日午书当至。”如期,果有黄衣卒以新知江州彭待制书至。方悟彭器资尚书乃古塔主后身也。

初,范文正公守鄱阳,以母忌,预请芝山寺僧诵《金刚经》。夜梦母云:“得古佛经半卷,已超升矣。”明日入山,有暂到僧曰古塔主,扣之,果如梦中语。戏云:“何不看毕?”曰:“好物不须多。”会荐福缺住持,即自草疏,请古往。于是始出世。

每禅子问话,辄应曰:“莫。”至于再三。今榜法堂曰“莫莫”,此故也。时彭公犹未生。彭治九江数月而卒,寿才五十四,其为人清修淡薄,真有自来。

【右三事见马永卿《懒真子》录,古塔主颇未尽,予以所闻止此也。】


【白话语音文字版】

南康建昌县(江西永修)的云居山是一处大禅刹。这座寺庙供奉着一个五通神,特别灵验,他还有个名字叫“安乐神”,就住在一个塔上。这个五通神曾经跟监寺僧聊天,僧人见不到形象,但听得到声音,那就像个五六岁小孩的。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的一天,忽然五通神跟监寺僧说:“古塔主已被任命为江州(江西九江,云居山属它管辖)太守了,今天已离开都城(东京汴梁,开封)了。”当时云居山这个禅刹的住持佛印了元,监寺僧就把这事儿跟了元长老说了,了元笑道:“你跟那鬼子说,别胡说八道。”监寺僧回来把了元的话跟五通神说了,五通神接着说:“古塔主昨天到了泗州(江苏盱眙),他已经派手下速来投书,马上就要到咱们寺庙来了。”监寺僧又把新情况向了元报告,这回了元没说话。过了半个月,五通神又说话了:“今天中午,那送书信的就会来。”果然,真有个黄衣士卒拿着书信登门了,他报告说:“新任江州太守彭待制有一封信来。”这时候,全寺上下都意识到这位彭器资尚书就是古塔主的后身。

事情再往前说,范文正公(范仲淹)做江西鄱阳的太守,赶上母亲去世的忌日。他想请当地芝山寺的僧人给母亲念诵《金刚经》。那天晚上,范仲淹梦到母亲来跟他说:“我因为得到古佛经半卷的功德,已经超生了。”第二天,范仲淹进山,就碰到暂住芝山寺的一个僧人,那个人说他就是古塔主,范仲淹跟古塔主交流后,古塔主所说跟范母梦中所说的是一样的,即古塔主为范母诵了半卷《金刚经》。范仲淹跟他开玩笑说:“我母亲说,只得到了半部佛经,你干嘛不给他诵完呢?”古塔主说:“好东西不需多。”后来,赶上鄱阳当地的荐福寺缺住持,范仲淹就给古塔主写了推荐信,请他去荐福寺做住持,有了这个因缘,这位古塔主算是出世了。古塔主在荐福寺做住持,手下弟子向师父请教问题,只要他们一问话,古塔主就说:“莫!”弟子不断地问,他还是一个“莫”。所以荐福寺的法堂后来就叫“莫莫堂”。古塔主做荐福寺主持的时候,彭器资尚书还没出生。

彭器资来九江做太守,也就干了几个月就去世了。寿命只有54岁。洪迈说,彭尚书这个人清修淡泊,看样子真是有来历的人。这事情记载于马永卿写的《懒真子》这本书,洪迈说关于古塔主还有很多事儿都没说完,但我听说的,也就仅此而已了。

【祥宏点评】:古塔主不知其姓名,似乎是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又有修有证的僧人。江西永修的云居山很有名,民国时期著名高僧虚云老和尚就圆寂在云居山的真如禅寺,故事里介绍,宋代的云居山已是重要寺庙。虚云老和尚曾经在一篇回忆文章里提到过“古塔主”,他跟云居山有很深渊源;《夷坚志》记载了很多“五通神”的故事,五通神是一种很怪异的存在,像神像鬼,亦正亦邪。故事里云居山的主持了元长老,全名“佛印了元”,很有名,跟苏东坡关系很好。常有诗文往来,通常被称为“佛印”,他就把“五通神”称为鬼;芝山寺和荐福寺都是江西鄱阳本地的寺庙,其中荐福寺的“莫莫堂”现在也有;故事提到,半部《金刚经》已经能超度人往生善地了,说明《金刚经》功德很大,《夷坚志》故事多有记载。

(上图:云居山真如禅寺虚云纪念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