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蒸山罗汉

 祥宏讲夷坚 2020-07-09

宋代段子:从《夷坚志》反映的情况看,宋人一般家庭的祭祀需求有两种解决渠道:一个是坟庵,或说家庙,有条件的人家将其建在家族墓地附近,便于年节祭祀;一个是影堂,一般设立在家宅或寺庙||每晚九点半,祥宏讲夷坚@北京FM98.6


【原文】


边公式家祖茔,在平江之蒸山。宣和元年,公式为太学录,得武洞清石本罗汉象十六,遣家僮致之坟庵。

前一夕,行者刘普,因梦十馀僧持“学录书”来求挂搭,以白主僧慧通,通难之曰:“庵中所得,鲜薄寻常,供僧行三两人,犹不继,安能容大众哉?”来者一人起,取笔题诗门左,曰:“松萝深处有神天。”不忆其他语。明旦,话此梦未竟,而石本至,公式足成一章曰:

松萝深处有神天,小刹何妨纳大千。
挂搭定知宜久住,歌吟何幸得流传。
袖中出简聊应尔,门上题诗岂偶然。
顾我未除烦恼习,与师同结未来缘。

语虽非工,然皆纪实也。

相关故事(点击直读)张翼德庙||李大夫庵犬||比干墓玉||泰宁牛梦||安国寺僧||霍秀才归土||赵氏二佛

【白话语音文字版】

边公式他们家的祖坟在平江(苏州)的蒸山。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边公式做太学录,得到十六尊武洞清石本罗汉像,他派家仆送到家族坟庵。

在送到罗汉像前的一晚上,坟庵有个叫刘普的行者做梦了,他梦到十几个僧人拿着边公式的信,说要过来求挂搭(挂单,吃住在寺院)。在梦中,刘普跟主僧惠通报告了情况,慧通很为难的说:“咱们这个小庵没什么收入,能养两三个僧人就不错了,即使这样,也有点吃喝不济,如果来十几个人,咱们怎么容得下呢?”这十几个人听到这话,其中一人站起来,拿起笔,在庵门左边写下一首诗,其中一句是这么写的:“松萝深处有神天。”刘普就记住这么一句。
第二天,他把梦跟别人讲了,正讲着,边公式家里童仆就拿着16幅罗汉像来供奉了。后来边公式知道了这个事儿,也听到了那句诗,于是按着这句的韵脚续成一首诗:

松萝深处有神天,小刹何妨纳大千。
挂搭定知宜久住,歌吟何幸得流传。
袖中出简聊应尔,门上题诗岂偶然。
顾我未除烦恼习,与师同结未来缘。
(简释:“袖中出简聊应尔”说的是刘普梦到僧人拿出边公式的书信。边公式最后惭愧地说:自己烦恼习气还没有除去,希望来生可以出家。)
洪迈说,这诗写得挺一般的,不太讲究,但也是对这事件的一个真实记录。
【祥宏点评】:这是一个“梦征”的事情,也是个定数;一般来说,坟庵地方狭小,常有一两个僧道住庵,通常建在家族墓地边上,便于主家搞祭祀活动;蒸山,现在还叫这个地名,它是苏州西郊的一座小山;边公式,宋代士大夫,《夷坚志》有故事讲过他,他的“学录”指的是在太学里的一个教职,就是个老师;武洞清,按现在话讲可以叫做“工艺美术大师”,当年他在石头上刻像,然后拓出来,这就是“石本”,他主要的创作题材都是僧道以及天上的神仙星宿等等,这些作品在当时就有市场价值;行者,是没有度牒的出家人;挂搭,也叫“挂单”,指的是云游的僧道来到寺庙要求食宿,这要看寺庙是否愿意接待,有没有能力接待,没有一定之规。全本夷坚志,点此免费听


(文说明:《夷坚志》原文电子版文字主要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出版的《夷坚志》校订;全部图片来自网络。)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6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3-《夷坚志》“梦境”的东西方解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