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越寻踪之六

 碎玉h43ve28g9l 2020-07-10

古越寻踪之六

嵊州小黄山遗址可分为四个阶层以上。各阶层遗存地层叠压关系清楚,文化内涵早晚传承演变轨迹清楚,阶段性特征明确,系同一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

那么,可以说古剡大地的文明,从第一阶层相对年代距今8800~10000年,到第四阶层相对年代距今大约5000年,是连续不断的文明延续。

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和考古类型学的排比研究,嵊州小黄山遗址第一阶段文化内涵与浦江上山遗址相近,敞口小平底盆传承发展的遞嬗关系明确。第二阶段遗存文化内涵中存在不少萧山跨湖桥文化因素,文化面貌总体上较跨湖桥更为原始和古老。第三阶段遗存和跨湖桥文化也有相当多的可比性;绳纹圜底釜、双鼻平底罐与河姆渡文化同类陶器也应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实验室对第三阶段的AH1出土夹炭陶标本的14C测定经树轮校正年代为公元前6820~6680年,6层木炭的年代为公元前6020~5985年。第三阶段年代距今8000~8800年,第一、第二阶段年代尚没有测定数据,但更为古老原始是无疑的,我们可以比较自信推断小黄山类型文化遗存的相对年代距今8000~10000年。

中华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然而真正有文献记载年代的“信史”却开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见于《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此前的历史年代都是模糊不清的。我国的夏代起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而夏代前的传说“三皇五帝”,大约距今五千年前。

五千年前生活在古剡大地的古越先民又有什么踪迹可寻呢?为什么“良渚文化”晚期遗存能在嵊州小黄山遗址堆积物第四阶段堆积遗物上显现?为什么尧、舜、禹的传说在越地特别流行?为什么对尧、舜、禹称之为“帝尧、帝舜、帝禹”而对炎、黄,却称之“炎帝”、“黄帝”?夏朝之前还有一个“虞朝”吗?古越寻踪无力追寻“三皇五帝”时期古剡大地的古越先民所作所为,留给考古学与历史学家们去探究吧。

原来,“良渚文化”神秘消失在大洪水中。古越先民退回到古剡大地。大水漫天之际,鲧盗取了天帝的息壤来堵塞洪水,违抗了天帝的命令。天帝让祝融在羽山近郊杀死鲧。鲧腹中生出了禹,天帝就命令禹率部下铺填土壤平治洪水来安定九州。

    古剡大地流传大禹治水“功毕了溪”。“剡溪古谓之了溪。图志谓禹治水至此毕矣。”了,就是完结、结束。大禹于公元前2198年,大会诸侯于会稽山,后卒葬于此。了溪又名禹溪,剡人纪念大禹治水有功,才将了溪改为了禹溪。今剡溪旁就是嵊州剡湖街道的禹溪村。故尧、舜、禹的传说在越地特别流行,对炎、黄,称之“炎帝”、“黄帝”是中原人的称谓习惯,越人对尧、舜、禹,却称之为“帝尧、帝舜、帝禹”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