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奢靡到亲民的过渡,我们和茶叶之间,曾隔着一位平民皇帝

 响品有约 2020-07-11

小约觉得,只要说清楚了什么是“散茶”,什么是“茶饼”,

我们或许就可大概了解朱元璋为什么要罢茶饼改散茶了。

所谓的散茶,就是茶行业中的散料,是一切精制茶的原料。

而茶饼呢,则是利用茶饼模具由散茶加工而来的,

为的是美观、方便运输和储存。

但是,宋代在茶饼的压制工艺上可以说发展到了极致——

不单要使用饼模将茶压制成型,饼模上还要雕刻阴阳纹理,在茶饼上压出漂亮的图案。

茶饼中要加入香料,让成茶香浓诱人,更显档次。

到了宫中,还要再进行一道“绣茶”工序,即用金线银线在茶饼上绣出栩栩如生的图案。

所以,宋代的茶饼虽美轮美奂,却产量偏低,价格昂贵。

这一切在宋人眼中是风雅,在实在人朱元璋眼中可就是劳民伤财了。

于是,一道谕旨颁布,全民罢茶饼,改散茶。

至此,普通老百姓才有了“随手抓把茶,愉快喝半天”的幸福茶时光。

给眼睛一点闲暇,

用耳朵感受小约的茶趣。

自始皇始,绝大多数封建王朝的开国之君,出身都和富贵有点关联,就连刘邦的祖上,据说都是晋国的大夫。

除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明朝的开国君主朱元璋。

就是这么一位出身低贱的皇帝,竟然也跟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只是,相比他跌宕辉煌的一生,他改写了国人喝茶习惯一事,反鲜为人知。

茶在中国封建王朝中的巅峰期,公认是在北宋。因北宋皇帝酷爱吃茶,宋徽宗甚至以皇帝之尊写下了一篇关于茶的专著《大观茶论》,并留下了许多文辞优美的茶诗。

皇帝如此爱茶,大臣和百姓自然纷纷效仿。一时间,茶文化盛行,街头巷尾茶馆林立,斗茶之风日盛。

也因爱茶,北宋皇帝还专门将福建北苑定为贡茶基地,并将福建茶压制成上有龙凤图案的茶饼,称为“龙团”或“凤团”。

吃茶方式更是讲究,要先将团茶碾成末,然后再用“点茶”之法进行泡制,再配之以高档的兔毫建盏,以达到色香味俱全的审美效果。

看上去优雅尊贵的背后,是复杂繁琐的制茶工序、人力物力的无限消耗,甚至有人因此而玩物丧志,沉溺于“斗茶”的声色犬马之中。 

及至元朝末期连年战乱对经济的破坏,不要说昂贵的团茶,就是普通的散茶,普通平民也已无法安稳吃上。

平民出身的朱元璋意识到这点后,于公元1391年降下一道圣旨:“……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

明太祖的这道圣旨,对茶在中国历史当中的流传形态、茶文化的发展而言,具有分水岭式的意义。

在此之前,焙茶的方法是“蒸青法”独占鳌头,此后,“炒青法”后来居上;在此之前,团茶是茶的主要形态,此后,散茶成为茶叶的常态并流传至今;在此之前,沏茶的主要方式是团茶点茶式,此后,散茶冲泡式沏茶开始流行;在此之前,最高档的茶器为建盏,此后,古朴沉稳的紫砂、胎薄素净的白瓷崭露头角…… 

总之,除云南等地因地处偏远而未能改变茶饼这种形态之外,我们今天看到的所有现代的饮茶方式和习惯,都是从朱元璋那一道圣旨后开始形成的。

朱元璋的这种改变,可说是非常顺应当时的社会需要了。因宋朝以来,品茶之风太过奢靡,很多人为讨好皇帝、官员,在团茶上费尽心思,茶饼早已偏离“茶”的本真意义,既华而不实,又劳民伤财。

也许,在这位穷苦出身的皇帝心里,能喝上最原汁原味的茶,让茶返璞归真、回归本色,比其它画蛇添足的东西重要得多吧。

关于朱元璋的茶叶诏令,民间还有另一个版本在流传:

元朝末期,朱元璋率领郭子兴遗部,在安徽亳州一带活动。一次,在与陈友谅势力争夺地盘时,朱元璋遭到围攻,一路向南直逃到了六安的金寨村。

在村外的一个山坡上,朱元璋扬鞭策马,也不知是地形太过崎岖还是马儿太过疲惫,竟一个趔趄跌倒,人马俱伤。

一位好心的村民将朱元璋带回疗伤,无奈家里太穷买不起药,一筹莫展。当时适逢春茶茶季,村民灵机一动,就摘了些散茶,煮了一锅茶汤给朱元璋喝,顺带也用这茶汤“犒劳”了他的战马。

没想到,这一锅热气腾腾的散茶汤竟然比药还好使,不单驱散了朱元璋的倦意,伤好了大半,连那匹战马也跟着精神起来了。

后来,大难不死的朱元璋成为了“明太祖”。饮水思源,他对散茶救命之恩念念不忘,一声令下,天下改“团茶”为“散茶”。

据说,朱元璋当年在金寨村停留的痕迹今天还保留着,他跌倒的地方叫“跌马石”,而他喝茶汤的村子就叫“熬药涧”。

这个传说十有八九也就是个美丽的传说,但它却寄托着安徽六安人民的一种美好念想。

在朱元璋身上,类似这样的传说附会太多,著名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便位列其中。归根结底,大概是因为这位皇帝出身于平民,跟民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吧。

不过,从这个传说故事不难看出,普通老百姓对于朱元璋的这道茶叶诏令是心存拥护的:茶本就应当深入百姓生活,而不应只是皇家专享。

霜落蒹葭水国寒,浪花云影上渔竿。画成未拟将人去,茶熟香温且自看。

     —————— 明·李日华《题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