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前反对封建制的孔子,死后为什么却被捧为封建社会里的圣人?

 快乐QB 2020-07-11

孔子并不反对封建制,而是拥护封建制,准确的讲是拥护封建社会的礼制。

孔子及儒家学派思想的核心是礼制,而孔子推崇的礼制便取材于西周封建社会的封建制度。

东周时社会剧变,阶级矛盾变得剧烈,导致礼崩乐坏,周天子权威没落,诸侯国征战不断。

在孔子眼里,社会出了问题,需要解决。

孔子提出的解决方案便是西周封建社会的礼制。

东周时的礼崩乐坏和天下大乱的本质其实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社会的崩塌,直到秦汉统一天下,才基本消灭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社会,进入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社会。

对于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诸子百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提倡复古的儒家、墨家、道家的方案都没能解决社会的问题,也没能帮助君主治国平天下。

唯有提倡历史前进的法家的方案起到了作用,对秦统一天下功不可没。

然而东周时法家的方案是适合打天下的方案,在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没能与时俱进转变为治天下的方案,于是秦二世而亡。

在儒道墨法四大学派中,唯有儒家的思想最适合君主治天下,而孔子所推崇的礼制,也本就是治天下的方案。

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更是成为了专制王朝官方的正统思想。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中国历史严格意义上的封建社会只存在于先秦时期,秦汉统一天下后就进入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社会。

孔子不是封建社会里的圣人,而是专制社会里的圣人。

秦以后,封建社会虽然消亡了,但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却依然存在。

西汉时“七王之乱”就是封建制度的遗祸,历朝历代的分封就是封建制度的遗留,而封建思想更是随着儒家学派的官学化一直影响着社会。

孔子及儒家学派礼制本就源自封建制度,而后在专制社会里与专制王权合作转型成为专制君主统治天下的工具。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孔子成为圣人的原因除了他的思想以外,还在于他在教育事业上所做的贡献。

孔子周游列国在政治上碰壁之后,便转而办教育,培养了诸多人才,也发展了中国的教育。

孔子的教育理念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种教育理念放到如今也一点都不过时。

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实行中,孔子培养了诸多寒门学子,推动了士文化的发展。

然而矛盾的是孔子的理想本是恢复封建礼制,但他办的教育却促进了平民阶级的崛起,对贵族阶级造成了冲击,加速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社会的崩塌。

正是由于孔子在教育上开风气之先,让社会上的人有了一条新的出路,即读书。

在秦汉统一天下后的专制社会,儒家思想得到了官方肯定,天下读书人得到了跨越阶级的途径。

后世读书人上升的路径是孔子奠定的,所以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成为圣人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了。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中国的哲学主要是政治哲学、伦理哲学以及二者合一的政治伦理学。

儒家哲学同样是为政治服务的,儒家思想将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将礼制变成为君主统治服务的工具。

这也算是儒家学派和专制王权的一种媾和与交易,儒家的礼制为专制王权提供统治的合法性并成为治国的工具,专制王权赋予儒家学派唯一的官学地位,为天下儒生提供了上升的通道。

儒家思想总体上来说是为政治服务的,其所提倡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修己之道,最终还是为了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先秦时孔子将“仁”作为礼制的要求,孟子将“义”作为礼制的要求。

然而到了秦汉以后的专制社会,忠和孝就成为了礼制的核心要求。

忠和孝是一体的,而且孝也是为了忠服务的。

专制社会的儒家提倡在家事父以孝,在朝事君以忠,两者合一则为事君父以忠孝。

所谓礼制,本质上就是为了让人听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森严。

无论是三纲五常还是四维八德,最终都是为了让人听话,都是为君王统治服务的赋予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