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继承与创新——浅析宋派风格之形成

 戏剧传媒 2020-07-12

按:2018年1月4日,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京剧宋(德珠)派表演人才培训班开班仪式暨研讨会召开。此时,恰逢宋德珠先生诞辰100周年,这既是怀念,也是一次立志将宋派艺术发扬光大的誓师会。与会者诸多领导、专家、老师、学生代表纷纷发言,表示一定要将宋派艺术学习好,继承好,促其发扬光大。

宋派传人、戏曲理论家王泰来的发言,以丰富的戏曲理论和实践经验对宋派艺术作了详实的阐述。【戏剧传媒】刊载王泰来老师的发言稿,以飨对戏曲艺术痴爱的读者。

▲此文已在《中国京剧》发表。

▲本文作者王泰来。

一、宋派艺术风格

所谓宋派,即指以宋德珠先生的表演风格为特征而形成的戏曲表演流派。

宋德珠先生原名宋宝禄,字颖之,原籍天津。1918年生,1930年入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学戏,从阎岚秋(九阵风)学武旦戏。出校前后又曾向程砚秋、荀慧生、于连泉(筱翠花)等请益。戏路宽广,尤以武旦、刀马旦戏见长。1938年毕业后组织颖光社,领衔在京、津、沪等地演出,代表作有《扈家庄》《杨排风》《金山寺》《小放牛》《战金山》《穆桂英》《改容战父》等,当时与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并称为“四小名旦”。他上世纪60年代调入河北省京昆剧院、后调入河北艺术学校(现河北艺术职业学院)任教授级别的指导教师。直至1984年驾鹤西去。但宋先生的艺术,艺术精神永存!

分析宋派风格可概括为七个字:“剽冲留美媚脆锐”。在这七个字中就体现出了宋先生的继承与创新。“剽冲溜”是阎岚秋的基本风格。剽,形容动作敏捷;冲,体现速度;溜,是戏曲行话,形容武生、武旦的功夫好。宋先生认真继承表现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宋先生早年在福建省京剧院演出《扈家庄》时,扈三娘的每每下场表现得非常冲,每次都要由高永祥、小鲍(现已作古)二位后台工作人员协助为宋先生把场,才得以控制住(证明人:宋喜华。宋先生之长子),在“冲”中彰显了“剽与溜”。而“美媚脆锐”是其发展的结果。故而形成了宋德珠先生独特的艺术风格:“剽冲溜美媚脆锐”在婀娜中寓刚健,飘逸中寓豪放,洒脱中寓娇媚。

二、宋派风格的形成

分析宋派风格的形成有诸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天才出于勤奋;智慧源于知识;正确地把握继承与创新、法则与自由的辩证关系,故促进艺术创作如“庖丁解牛”达游刃有余之境界,从而,使个人艺术风格脱颖而出自成一家。

(一)天才出于勤奋。创作实践使宋先生体会到“戏曲演员没有基本功不能演好戏”。这是他经常教导我们的话。确实如此,戏曲的演剧性质是以再现因素为基础的重表现的舞台表演艺术,可称之为“表演派”艺术。其演剧手段,主要是以演员身体为创作材料,通过唱、念、做、打等艺术形式,揭示人物情感的递进,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生动、更感人。因此,戏曲演员的基本功尤为重要。戏曲基功内涵丰富,外延广泛,但这一切都起源于“一戳一站”,这是戏曲“形”之始。中国戏曲公开承认舞台的假定性,讲究“出之贵实,用之贵虚”。舞台表演讲究虚拟神似、形神兼备、以形传神。要求“神”必须先要求“形”,“形”不存在,“神”将焉附?只有练好这“一”,才能产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开始宋先生为练好这“一戳一站”,每天每站,(踩跷练习)每站每要坚持燃完一股香的时辰。因为只有把握了“一戳一站”的精神和品局,并能使之贯穿于流动着的、变化着的千姿百态、线条美、造型美、技巧美及表演的神态风韵之中,这原始的“一戳一站”才能达到“化”之境界。由于宋先生练功刻苦、严格,蹻功、出手功扎实,舞蹈身段优美,起打边式利落,出手轻捷、灵快、准确,开打勇猛严谨,其娴熟程度如古代美学家刘熙载说:“造乎自然”(见刘熙载《艺概》),即只有“极练”,才能达到“不练”之境界。

宋先生自幼学习不但勤于练功,还勤于动脑,好“打破沙锅问到底”。例如对练功中这“一戳一站”,他都要认真揣度各个行当的一戳一站有什么不同?拿人物来说,不同的人物为什么一戳一站均不相同?而同一人物此一时与彼一时的一戳一站也不尽相同?在为什么中找答案,在答案中顿悟,在顿悟中开拓思路,久而久之练就思维敏捷。

(二)智慧源于知识。创作实践使宋先生体会到:“有了基本功也不见得就演好戏,”因为“一个好演员的修养是多方面的”。如古代美学家叶燮讲:艺术家的创造力可分为“才、胆、识、力”这样四种因素,“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见叶燮《原诗》内篇)。具体到戏曲表演创作而言,“识”是艺术创造力诸因素中首要因素,“才”不过是“识”的表现。“中藏无识”,缺乏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就不可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生活中的“理、事、情”,那样也就根本谈不上“才”,因为艺术家的才,包括审美感兴能力和审美传达能力。其次“才”还要依赖于“胆”,“胆”是艺术家创造的勇气,能创而不敢创,怎么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才”还要依赖于“力”,“力”特指艺术家独创的生命力。宋先生不仅才华横溢,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注重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在认真观察一切阶级、一切人的社会实践中提高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在触物感兴中正确地把握了理、事、情,并借艺术手段、艺术形象予以正确地传达。因此说,宋先生自由创造的勇气,并不是主观的任性,也不是单纯依靠超越个人利害得失的考虑,而是对客观现实的独立思考和正确认识为基础,及统驾艺术的能力所决定的。

叶燮观古代“才人”得出:“力足以盖一乡,则为一乡之才;力足以盖一国则为一国之才。”(见叶燮《原诗》内篇)宋先生之所以成为一代艺术流派的代表人物,正是因为宋先生不但有才、胆、识,而且还有足以盖一国之“力”。故而,出类拔萃。

(三)正确把握继承与创新、法则与自由的辩证关系。

1、继承与创新。创作实践使宋先生体会到:“不继承根本谈不上创新”,“继承并不等于照搬”。戏曲创作必须是在继承戏曲传统(包括美学思想、艺术规律、创作方法、创作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出新,而对戏曲传统的把握又必须建立在对传统戏曲(剧目)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这就存在“古”和“我”、“识”和“受”的关系问题。宋先生是怎么处理的呢?宋先生在虚心学习以阎岚秋为代表的前辈艺术家作品的基础上,把握了师傅剽、冲、溜的风格特征,从而提高了自己的修养,知道前人是怎样创作、怎样表演的,但并不照搬旧套,而是在尊重自己的个性、风格及对人物的认识理解,在认真把握戏曲本质的基础上,在艺术实践中找到了个人与剧中人物、演员与角色的最佳契合点——继承师傅的剽、冲、溜;发展自己追求的——美、媚、脆、锐。从而使艺术形象达到阳刚之气与阴柔之美的统一和谐,创造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婀娜中寓刚健,飘逸中寓豪放,洒脱中寓娇媚。

宋先生学习态度的正确在于不是“泥古不化”,而是“借古以开今”,发挥自己的独创性。

宋先生创作起始于“观物取象”,起始于分析剧本、把握剧中人物形象及精神境界,例如宋先生身为男性,为演好异性女子,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各种女子,并达到入迷的程度,他不但从娇媚纤弱的女儿身形中捕捉到女性的阴柔之美;还从貌似强壮的劳动妇女体态中捕捉到女性的内在美。通过分析、提炼,概括出女子体形美的关键在于胸、腰、胯三处为女子体态的典型特征,并在塑造不同女性时予以合理运用。如《小放牛》中的村姑,年仅十二、三岁,天真、活泼,为此,形体设计的重点则强调在“腰”部,利用腰部恰到好处的扭动,犹如风摆柳似地摇曳着身体,展现了窈窕淑女的婀娜多姿;《扈家庄》中的扈三娘形体设计的重点则强调在胸部,为此改造运用传统程式中云手亮相的位置,将亮相的按掌位置按放于脐、胯处,突出胸部,既表现出成熟女子特有的曲线美,又展示了扈三娘高视阔步、恃才傲物的不凡气概;而《坐楼杀惜》中的阎惜娇形体设计的重点则强调在胯部,通过胯部的摆动展现了体态风流的荡妇形象,并在阎惜娇得寸进尺的步步紧逼的过程中,揭示了其的“芙蓉粉面、蛇蝎心肠”’。惟妙惟肖地塑造了不同的妇女形象。

宋先生还认真观察大自然中动物、植物的物象、物态,取其象征某种精神的精髓处,寓于人物之精神境界,达“立象尽意”。例如观鸟兽中孔雀开屏的物象,取其一展雄风之“神气”,为《扈三娘》中扈三娘的“起霸”设计了双掏翎外划小云手,双臂于胸前撕开的舞姿,随之滑步闪腰,半仰面提颈,双眸凝翎尖,并将此动作揉在两圈跑似旋风的圆场里,犹如孔雀开屏,又好似凤凰展翅,加之戏曲文、武乐的巧妙配合,既点染出环境、烘托了气氛,又统一调解了舞台节奏。观众透过这组出新的程式动作窥探到扈三娘内心特有的自豪感;又借优美、规范的动作想象到“披挂整齐凤翅飞”的舞台意境。

宋先生演戏注重运用程式塑造人物。他讲:“演戏就是演人物”,“戏曲演员应学会运用程式(包括传统程式及创造新的表演程式)塑造人物。例如《扈三娘》当扈三娘听到久闻其名,未见其人的梁山英雄王英讨战,精神一抖,疾步迎战,举目一看却如同泄气之球噗嗤一声,流露出一股冷笑,然后用眼角扫了一眼王英,表现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用戏曲”打背躬“这一传统程式与观众交流了她对王英的藐视——首先自己做了个立腰、提气、拔胸、昂头的动作,然后用右手指了一下王英,随之手腕一翻在自己腰胯处一比,嘴角往下一撤,手一摆,头一摇……真是此处无声胜有声。这一行为既突出了绰号“一丈青”扈三娘的高大,反衬王英的矮小,同时,又将扈三娘目中无人的高傲行为揭示得淋漓尽致。

宋先生强调塑造人物应贯穿始终,因而他讲:“上场易,下场难”(相对而言)。仍以《扈》剧为例,扈三娘见王英与见李逵的下场截然不同。扈三娘会王英后一反刚才轻蔑之态,由衷地佩服王的武艺,竟表现出心荡神迷之情。故尔下场时扈三娘会心地用了“三招手”,然后挑逗地将枪戳于王英足下,媚眼笑颜地看了王英一眼,半羞半气地转身下场,并有意流露出女子的娇媚之态。而见李逵的下场则另一番情态,由于李逵的鲁莽激怒了扈三娘,为表达此种情感,宋先生特做了别出心裁地处理——首先大胆而又巧妙地吸收融汇了体操直体跳转360º并连做三个,即将结束时突然来了个芭蕾动作空中90º蹁腿,同时左右手挥舞大刀,当主力腿落地时右手速掏翎亮相,在舞蹁跹中展现其风韵飒爽,舞姿俊逸潇洒。然后在静止中慢慢摇曳身体(仿风摆柳之态)渐渐前倾,借劲来个“因势利导”,猛冲下场。在动与静、快与慢辩证关系的妥善运用中,体现了扈三娘勇猛无畏的性格。

更可贵的是宋先生塑造人物既研究人物的此一时,也从不忽视研究人物的彼一时,还以扈三娘为例,当扈三娘真的败在宋江足下时,虽傲骨犹存,但面挂“寒”意,这样处理既符合人物性格,又符合生活中的理、事、情,进而,深邃作品内涵。

由于宋先生在艺术实践中,正确地把握继承与创新,从而使戏曲优势,及他自身优势都得以很好地发挥。成功地创作使他日臻成熟,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2、法则与自由。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有法则(规律),戏曲创作、戏曲表演也有法则。宋先生就是在“依法而创”中获得了真正的自由。而戏曲的创作、表演的法则是什么呢?我在《中国戏曲表演体系初探》一书中,将其归纳为“一三律”,也称“一实三虚”的规律,这是戏曲创作的规律,亦是戏曲创作的法则。其内涵“阳与阴、实与虚、生活以艺术”的辩证关系。即指戏曲创作中的一切均源于生活实际,借助虚构、虚设、虚拟,达到“假做真时真亦假”的艺术效果。象宋先生这样的大家,由于掌握了戏曲创作的规律,才创作出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舞台艺术形象。但是有些演员往往被传统的程式束缚而得不到自由,这叫做“法障”,法障是对自由的否定。戏曲演员为什么会为“法”所障呢?就是因为没有把握创造之法,没有把握程式是法则的体现,把程式与法则等同。戏曲程式内涵丰富。戏曲程式是戏曲的表演手段,它代表戏曲的征象、标志;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行为。注重节奏化(使其鲜明)、规范化(既明确虚拟动作的准确性及美化性)。但如何掌握?古代画家石涛说:“一画明,则障不在目,而画可从心,画从心而障自远矣。”(见石涛《画语录。一画章》)也就是说只有把握了“一画”这个根本法则,画家才能获得艺术创造的自由。而戏曲表演讲究塑造人物,而且是利用技术、技巧塑造人物,以此类推,戏曲演员应做到“阴阳明”则障不在目,而创可从心,创从心而障自远矣”。那么什么是“阴阳明”?即指戏曲用自然界的阴与阳的变化规律演绎舞台规律,实现“天地大舞台舞台小天地。”具体到戏曲程式创造的法则?仍是遵循“一阴一阳之谓道”。如戏曲的基础站姿“子午式”,及基本手位“云手”,即含阴与阳。取之方法,以“观物取象“为创作基础,而索取之象乃“象外之象”,经过“神思”创造出审美“意象”,然后借助音乐旋律与节奏将头脑中已形成的“象”具体化、系统化、完整化,由于音乐具有鲜明的旋律与节奏,所表现的人物情感与形体动作必须镶嵌在音乐的旋律与节奏中,所创造的形象具有一定的艺术规则,即在阴与阳合理的把握之中形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和伴有一定的技术技巧要求的程式化演唱与表演,完成人物形象的艺术化创作。程式创造要强调“形与意合”,要达到“形与意合”必须经由三个创造阶段,即意在舞先、意在舞中、意在舞外。分析宋先生创造人物形象在构思阶段就抓住形象表现的中心意念、意念挖掘得深,表现特定的思想内涵和情感的能量就愈大。只有抓住剧本意念的“核”,才能把握住构思的“纲”,做到以理驶情,以情贯舞。因此说,戏曲表演程式创造不只是编排动作,而是寻求传神达意,但又不要以舞概全,使人们在观赏时有“余味无穷”之感,才能达到“妙”之境界(详细论述请参阅王泰来《中国戏曲表演体系初探》)。

戏曲程式创造,还应把握生物的运动规律,宋先生创造了若干程式动作,尤其是那流动着、变化着的千姿百态、线条美、造型美、技巧美正是由于动作的阳刚阴柔、阴虚阳实、阳开阴合;大与小、高与低、快与慢、进与退、放与收、继与续、繁与简等矛盾双方相互作用、依存、对比产生出来的,它们之间相互交融、推移而产生出种种不同韵律,故尔,宋先生的身段异常优美。

宋先生就表演而言,提出“勇猛易、静止难。”分析其道理,静止处尤见神态、风韵、气质。而这神态、风韵、气质产生于人体内部“气”的源变,“气”在审美活动中既指审美主体的各种心理因素,也指通过呼与吸、提升与下沉、滞与动而显露出来神态。例如谚语中讲:“气归丹田神上拿,拿神不许拿劲”,“惊者上提、气者下沉”。总之,都受阴阳的主宰与制约,从而达到和谐之美。事实说明,创造并不是要人们放弃任何约束,也不是要人们墨守成法,而是要人们从法则中求得自由。宋先生就是将法则与自由统一起来的典范,因此,宋先生把握了“创造之法”,“程式之理”,“戏曲之道”,才达到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万变而不离其宗”。

三、继承宋派精神,促进宋派艺术发展

宋派艺术为丰富、提高、发展戏曲艺术作出重大贡献,后人学习、继承是毫无疑异的,这是必须的。更主要的是应由表及里地把握宋先生的创作精神与创作方法。促进宋派艺术继承、传承、发展。

宋派传承人:王泰来发言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