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丰县一位老农这样种水稻,村里不少人骂他“憨熊”,他是如此回复别人的……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图文:红艳


编者语:远离都市的喧嚣,他们穿着农业的灵魂,出于对土地的敬畏,也出于对生命的尊重,他们把健康的使命,担在肩上,他们,就是如今乡村的“新农人”。




在江苏丰县欢口镇,号称鱼米之乡的王河套村,东边和北边靠荷花飘香的微山湖,北边靠着山东鱼台。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在我的概念里,是丰县的“西北利亚”,从欢口街沿着丰鱼公路,一直向北,大概四五公里的样子,有一条小路右拐,在小路上穿行,二十分钟左右就到了这个朴实无华的小村庄。

王河套村,被复新河和边河紧紧围绕,成群的穿条鱼在清澈的水面上,欢快的游弋。




航拍下的王河套村,眼前的情景亲切而温馨,似曾相识的一砖一瓦,一窗一棂,一柱一櫞,刹那间带回怀旧的记忆。



这些年,王河套村的中青年大多选择了外出打工,曾经的心路历程,曾经的手足情怀,父辈的守望,游子的梦想,感动与挣扎,相聚与分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种苦涩而凄婉的画卷。



这位正在给水稻脱粒的,是王河套的新农人王用锋,今年已经54岁,他却一直秉持着最初的梦想,成立了家庭农场,用别人看似笨拙的方式,精心哺育着十几亩稻田,他按照绿色农品的要求,种出的果实,甜甜的,糯糯的,以独特的口感,征服着他人的味蕾。

农村人的淳朴和喜乐,以生命本来的样子呈现于世,安之若素,不浮不躁。



其实,在多年前,王用锋家里在复新河岸边曾种过两亩苹果,家里同时还开着小卖部,也努力地在这块土地上抗争过,但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




迷茫中的王用锋,苦苦寻亲新的突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大前年,他在和县里一名农技员聊天时听说,有一种优质稻谷很适合在家乡种植,且口感极佳。而传统的梗米,吃起来相对比较粗糙。

为了彻底扭转眼前的局面,王用锋当即采购了十几斤稻种进行试种,当年丰收时,他邀请好友们前来品尝,结果出乎他们的意料。于是,次年,他就扩大了种植。

王用锋大哥这样说:近年来,粮食市场过剩、粮价下跌,种粮农民面临着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减收的巨大压力。因此,对于水稻的优质品种选择,推陈出新是必然的。




在这样的不利形势下,种植高品质的优良粳稻品种,是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种粮效益的有效途径,优质的“南粳”系列,给我们农民增收增添了一种新的选择,而最主要的还是口感好,营养丰富。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回望之前的辛苦过程,历历在目。此图为今年6月份实拍,当时在刚刚栽种过的水稻仔细查看。



从整地,育苗,栽秧,管理,到收割,田间洒下了多少汗水?百姓甘苦无人比,满怀的希冀都在丰收里。


转眼,田间已是一片金黄,空气里洋溢着稻谷的香气。在水稻成长的过程中,王用锋大哥都是采取纯手工操作,施肥也都是从养殖户那里拉来有机肥,为此,一些人骂他“憨熊”,说他一天到晚泡在地里,浪费了如此多的时间,太得不偿失。



而收割也是,大家都采用大型收割机,十几亩地,半天就可以完工,但王用锋却和妻子,躬身田间,花了一周多的时候,才一把一把的割完。

对于别人的嘲弄,王用锋这样回复:我就是认一个死理。纯手工,菜会拒绝一切的污染,别人吃的才会放心。

“农民本是淳朴的,但是逐利的环境,导致小农意识泛滥,售卖过程中常常以次充好,自己以为赚了,其实从长远来看,已经彻底输了……而我,绝不会走那些人的老路。”,对于如今乡村农村售卖农村“一锤子买卖”的行为,王用锋这样回答。



  

辛勤的付出,换来沉甸甸的收获,王用锋大哥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跟其他品种大米相比,南粳系列品种大米还具有软香糯白、冷饭不硬的软米特性,更加适合长三角地区居民的消费习惯。其特点:一、抗性好;二、米质优;三、出米率高;四、口感好,绵,软,香。还有,客户回头率高。王用锋大哥说,刚才又给浙江的老客户邮寄了一百斤。

 
优良的品种,分明的四季,充足的日照,较大的温差和优质的水源,造就了上乘的大米,我把镜头拉近,光鲜的色泽,凉爽的手感,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瞬间扑面而来!

 
这是王用锋大哥自己想的广告语——河套大米,粒粒香甜。

 


想吃优质好大米,就来丰县王河套。这种自产自销的优质稻米,全丰县仅此一家,有意者可以提前预定,数量不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