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远的母校--土桥中学 / 王新民

 新用户59979975 2020-07-15

 永远的母校--土桥中学

王新民
我的母校,旬邑县土桥中学位于土桥镇政府驻地西南角,东临土桥街道南十字和原土桥商店相接,西靠南干路和西桥沟畔相连,南接南沟村,北依土桥粮站。学校分为南北两院,南院为生活区,北院为教学区。一个校园为啥分为南北两院呢?因为南院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建成的土桥中学原址,北院是1968年由土桥中学接收的原土桥完全小学的校舍,后经多次拆除重建,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美丽校园

母校土桥中学建立于1968年。它的前身是建国前创办较早的旬邑县土桥完全小学。当年有山西候姓教师和王姓教师两人向中央建议,“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于是土桥完全小学撤销,教师遣散,学生回各村(大队)办小学就读,校舍移交给新建的土桥中学使用。由此,形成了土桥中学南北二院的布局规模,其中北院是原土桥完小校舍改建成的教学区,南院为1967年确定的土桥中学校址,被改建成生活区。
我是19699月进入土桥中学读初中的,19719月经推荐在土桥中学读高中。学校当年虽没有高楼,但几十栋砖瓦土墙教室容纳了上千名师生,那时走进新建的土桥中学南院(1968年),迎面是宽敞漂亮的会议室,会议室两边挎着八间教工宿舍被师生戏称“八仙庵”。八仙庵前栽植着一颗硕大的塔松。塔松东西各盖着两座教室,左边教室的对面是男生宿舍,右边教室的对面是教工宿舍和女生宿舍。在晴朗的日子里,粉白色的校园围墙上,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几个鲜红大字熠熠生辉。校园内白杨挺立,春夏秋三季绿荫覆盖校院,会议室后边是几畦蔬菜,环境静幽,犹如农家。校园东南角是厕所,西北角是开水房、教工灶,学校布局规划合理,实属当年土桥镇独一无二的一流建筑。1972年放暑假前学校组织师生放倒校园南面的老城墙,填平老城壕,为学校开辟了占南院将近一半面积的大操场。后来每逢五一、十一学校都要在这里举行全校性的体育比赛,有一年竟吸引邻县淳化的官庄中学来这里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篮球比赛,为此,学校还杀猪宰羊以示欢迎和庆贺。 
由于土桥中学地处集镇,建校时间不长,师生众多,学校住宿条件紧张。于是学校规定距学校路程三里以内的学生在家吃住,称通宿生。三里以外的学生住校学习,称住校生。这些学生一周可回家里背两次馍。石门、清塬、淳化胡家庙、彬县龙高等距离远的学生每周要从家里背来两袋干粮,以备一周食用。当年这些饱受背馍之苦的住校生,望着校园进进出出回家吃饭的通宿生既嫉妒又羡慕。


记忆犹新的老师们

当年教我们读书的老师都是正规师范学院分配来的大学生,因为那时毕业生实行分配制,他们别无选择。

老师中能人很多,其中有教几何课的郑老师,衣着讲究,人长得很帅气,说话办事干练,把枯燥乏味的几何课讲得妙趣横生。上课他在黑板上做示范图,从来不用教具,随手一画就是一个标准的圆。他在黑板上画图的时侯,我们就象观看艺术表演一样,张着嘴巴,期待着一个艺术图案的出现。这是课堂上的最大乐趣。

代数课是一位姓金的老师代的,他太有个性了,用当前时髦的话说,他既有英伦才子的书生气,又有摇滚青年的颓废和野性。

他个头高挑,戴着高度近视眼镜,鹰勾鼻子,宽宽的觜巴,在学校没有他不敢抨击的事,没有他不敢骂的人。他上课的时侯。我们大都手心出汗,心跳加快。有一次他在课堂上出了一道选择题,我回答"选a",他用板擦把课桌敲得咚咚响,我吓得两腿打颤,连忙改口说:"选b"。他提高嗓门说"选b"。我的头轰的乱如麻团,冒死说了一句:“选c”。“呵呵!幸亏你说选c,不然你把四个答案都说一遍。"望着严肃的金老师,全班人都为我松了一口气。

教化学的陈老师喜欢打猎,每逢课余时间他便扛着猎枪游走田野。听到上课铃响,他就夹着书走进教室,赤着脚,裤腿上沾着泥,这是他刚从田野回来。下课铃一响,他又出打猎去了。尽管这样,可他的化学课讲得非常好。

他不喜欢洗衣服,穿过的衣服全都堆在屋角。要换衣服,随手从下面抽一件套上,冬秋季穿的衣服多,彼时我们便可领略他冬夏服装混穿的风彩。

还有一个姓宋的语文老师相当有趣,他身材矮小,学识渊博,讲课时,声若洪钟。他经常和老婆打架,原因他老婆在城市教书且工资又拿得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他要经常反抗老婆的家庭"暴政"。

某一天,他带着脸上的抓痕来上课,说:“这年头连离婚的钱都没有!我要借钱去离婚!”然后双手撑在讲台上,“俯瞰着我们,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长叹一声"娃娃们啊……"

另一位教语文课的马老师年过半百,满头白发。他用地道的家乡话把荀子的《劝学》读的朗朗上口,讲的有滋有味。对他教过的这篇古文我至今记忆犹新,还能倒背如流。

岁月如流,眨眼三十多年过去了,昔日风华正茂的老师们都已过古稀之年,有的已经作古。我衷心祝愿活着的老师健康长寿,安度晚年。故去的老师在天国一路走好!

艰难岁月
我读高中时的第一年,学校不开灶,只供开水。刚进校时,开水灶房盘着一个大锅头上安着两口硕大的铁凹,用来烧开水。烧开水用的凉水是每天下午学校安排每个班级的学生轮流从学校南边的水井一桶一桶绞上来的。烧水工开始是由学校附近的南沟村和北沟村轮流派村民承担,后来来了一位穿着黑衣服三十多岁腿患残疾的烧水工,大家称他老焦。每天下课铃一响,同学们蜂涌进开水灶房,打回一碗开水,几个相好围坐在宿舍被单上,你一碟绿辣子、她一瓶腌咸菜,你一牙锅盔,他一个馒头,互通有无,吃着聊着,有滋有味。
正长身体的我们,吃干馒头都觉着香。从没想过抱怨父母和老师,只要能吃饱就很满足了。况且,馍还得定量吃,如果吃的拿不准。还不到周末就没馍吃了,就得饿肚子。冬天,冷馍泡开水,尚切可食温暖,夏天馍过三天就馊,气味难闻,吃起来难以嘴嚼下咽。石门、清塬、淳化官庄、彬县龙高等远地的同学背来一周的馍,若与炎夏三伏天气,三天后馍已发霉,他们只好把馍掰开,晒在宿舍外铺开的报纸上。淘气的鸟雀趁同学们上课时宿舍四周无人,从校园周围的树梢俯冲下来尽情的吃,肆意的刨,不一会儿晒在报纸上的馍蛋被刨的满地都是,气得晒馍的同学破口大骂该死的鸟雀。为了避免鸟雀再次糟蹋馍蛋,只好再用一张报纸盖上馍蛋。那位嘴唇干裂和鸟雀同吃馍蛋的石门籍同学贾安祥毕业后经推荐进入陕西中医学院学习,而今,就业于某市中医医院,身着白大褂手握听诊器,救死扶伤,治病救人,陪受世人尊敬,而大多数吃了发霉馍和鸟雀啄过馍的同学都身居故乡,一把撅头一张锨,日战太阳夜战星,仍在“加里敦”(家里蹲)大学学习,永无毕业之日,想想实在愧对母亲们在烟气蒸腾的锅台蒸馍烙锅盔的辛劳。


同学趣事
我们在土桥中学上学时正值文革时期,那时土桥原上的土桥、排厦、丈八寺、石门四个人民公社,近一百二十名学子,聚于土桥中学读书学习。那时同学中有个叫孟云生的“小不点”,他个头低矮,说话语速特快。他学习刻苦,门门功课全优,他写的作文在全校是“盖帽”的佳作,因此便成了老师的掌上“明珠”,同学们心中的“楷模”。来自排厦公社戚家村的张虎群性情沉稳,学习踏实,办事认真,确实在同学们之中是一个信得过的“哥”们。我学业平平,却是全校出了名“社会活动家”,当时学校仿照军队编制,我担任学生民兵排排长、连长、营长(相当于现在的学生会主席),组织学生外出搞宣传、唱歌、跳舞、登台演戏样样能拿得起,放得下,是同学们中的“大红人”。我们三个性情截然不同的小青年仿效“桃园结义”拜起了把子,结为盟兄盟弟。记得那是一个初夏的夜晚,天上月明星朗,我们三个人聚在学校会议室的台阶前,“山盟海誓”一番后便结成了异姓弟兄,从此,我们日同吃,夜同眠,形影不离,好的如同一家人一样。有一天,晚自习后,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我们饿得实在睡不下,三个人结伴去学校菜地偷拔萝卜,谁知刚在菜地蹲下,一个萝卜还没有拔出,就被学校的李(通权)副校长抓住了,当时的羞愧和尴尬是可想而知了。幸亏三个人都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才幸免通报批评和被处罚的劫难······每每想起这些学生时代的趣事,使人忍俊不住,乐在心里。


              永远的母校

土桥中学曾培养出北京林学院党委书记吴斌,陕西省民政厅副厅长郭青凡,韩九强、姚卫东等专家学者和民营企业家韩宏涛等社会精英。由于学校资师力量雄厚,教学质量高,吸引邻县的淳化、彬县的许多学子慕名前来就读。后来,旬邑县调整高中布局,加强旬邑中学的师资力量,保证旬邑中学教学质量,土桥中学的骨干教师全部调往旬邑中学,师资力量、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土桥中学撤销高中教学部,只留初中教学建制,被命名为“土桥镇初级中学”。
我是土桥中学培养出来的,但是无缘高考,后来凭在土桥中学学到的扎实的知识基础,加上自己后天的努力,出版了《旬邑风情》《旬邑风情·续集》《乡风乡韵》《乡韵醴尘》《俗海拾贝》《豳风·旬邑民俗风情录》六部作品。亦在宁锐、梁澄清等良师益友的影响下加入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俗学会、陕西省作家协会等文化团体,有幸跻身于国家级民间文学、民俗学者的行列,这些全部得益于我早年在土桥中学的学习。土桥中学留下了我的青春,是我理想升起的地方,我永远不会忘记它!
1973年我从土桥中学毕业,抱着广阔天地炼红心的决心回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期间在七里川修过水库,在农田基本建设专业班带过工,在村上当过电工,经历复杂,备受艰辛,真可谓“自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后来一个偶然机会走上教育教学岗位,先后在土桥、石门设帐教学,教书育人,1998年调入土桥中学任教,直到2014年退休。当年土桥中学培养了我,给与了我知识和力量,我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反哺土桥中学,心中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欣慰。
土桥中学已走过了50个春秋,上万名从这里走出的学子遍布全国各地,他们心灵深处,怎会忘记在土桥中学时的青春梦想和传道受业解惑的老师?现在的土桥中学高中教学部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了旬邑教育的历史舞台。但他永远是土中学子的根,无论它的面貌如何改变,我们都会在个人简历毫不犹豫地填上:土桥高中。
祝福在土桥中学就读过的学兄学弟学姐学妹身体健康,事业有成!                 
 
 

编辑:家娃
投稿:1104961434@qq.com
微信:   y18628575997
原创不易,
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关注我们

❤点个在看,给他加个油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