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伏贴,您贴对了吗?

 杏坛归客 2020-07-15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小暑期间正逢“三伏”的“头伏”,今年的入伏时间是7月16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要到了。入伏后,很多人开始贴三伏贴。对身体虚弱者来说,三伏天针灸、穴位贴敷、拔罐能起到与冬天吃补品一样的效果。不过,三伏贴并非包治百病的“万能贴”,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贴。如果贴敷不当,可能还会导致不良反应。
    “春夏养阳”正当时
    冬病夏治手段多
    专家介绍,一般来说,“三伏天”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气血趋于机表,皮肤松弛,毛孔开放,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可使药物直达病所,达到调节气血、防病治病的目的。据悉,冬病夏治的手段非常丰富,包括三伏贴、拔罐、针刺、艾灸、理疗、推拿按摩、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药液浸泡防治冻疮、穴位注射防治咳喘等多种治疗办法。
    “三伏贴”是针对容易在冬天发作的疾病,在夏季进行治疗,一般3至5年为一个疗程,每年分为三个阶段,即头伏、中伏和末伏,咳嗽、哮喘、风湿、胃病、腹泻、过敏、鼻炎、冻疮等因自然界和自身机体因素带来的寒邪病症,都属可在夏天治的冬病之列。
    三伏贴更适合
    阳虚体质人群
    专家表示,冬病主要指人体受寒气侵袭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常见的如反复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鼻炎、关节炎等。这些疾病呈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加重,夏季有所减轻。
    相对于阴虚体质的人,冬病夏治更适合阳虚体质的人,通俗说就是体质弱、阳气不足、抵抗力差、容易感冒的这类人。
    冬病夏治的患者要治养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比如:贴敷结束不要马上用冷水擦拭贴敷处皮肤,贴敷期间忌食酸冷、辛辣、油腻食物,远离空调或空调温度不要太低,少吃寒凉饮食,生活规律,睡眠充足,情绪乐观。
    贴敷期间如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若皮肤出现红肿、水疱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三伏贴需专业人员
    操作或指导
    穴位贴敷虽好,但并非适用于任何人。专家表示,皮肤有溃破、伤口,或手术后刀口未愈合者;结核、骨髓炎、肿瘤、严重的心力衰竭、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出血倾向患者;咯血病人、阴虚火旺体质明显病人、发热期病人、慢性病急性发作期病人暂不能进行贴敷治疗。
    此外,对于有严重心脏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瘢痕体质以及皮肤过敏者要慎重选用,可咨询专业医师。
    不少人提出疑问,平时身体健康的话,是否可以通过穴位贴敷强身健体?专家表示,三伏贴其实和平时用药治疗是一个道理,主要是用温热的药物治疗阳气不足和抵抗力差的病情,如果气血旺盛的人贴了,无异于火上浇油,反倒有副作用。因此,身体健康的人不需要穴位贴敷,也无法因此强身健体。
    此外,专家提醒,三伏贴需专业人员操作或指导,市民最好不要图便宜和省事自行购买敷贴。三伏贴针对的疾病不同,配置的药方也不同,建议患者尽量到正规医院贴敷。 陈晓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