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自创2个汉字,却被中国女性谩骂10年,如今这2字女性每天都在用

 开米蓝 2020-07-17

新文化运动期间,关于中国的文化讨论一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话题。当时的学者除了在引进“德先生”和“赛先生”方面达成了共识,但是在究竟该怎样改造中国文化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有的人觉得当时中国之所以落后在于中国汉字的落后,有的人则觉得当时之所以社会出现了各种问题在于四书五经等传统文化,还有的人则认为当时的社会问题来源于文言文,所以对此也产生了针对各自猜测的不同的治疗中国当时积贫积弱的“药方”。最后由于关于废除汉字这些说法太过于极端,所以比较折中的推广白话文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

由于从小处在白话文的环境当中,我们现在说白话文是感觉非常的自如。但是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说白话文还是有不少麻烦的。中国古代也是有“白话文”的,但是古代即使是白话文也是《水浒传》、《西游记》那样的模式的,在我们现代人的绝大多数人看起来这种“白话文”跟文言文差不多。当时的学者们为了彻底地纠正中国文化的问题,就索性以英文为模板来构造中国的白话文。

但是英文与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在很多方面的表达,英文和中文是完全不一样的。在中文方面没有的词,可能在英文当中就有;而中文当中大量出现的词,在英文当中根本就没有办法表示。比如老子《道德经》前面一段如果翻译成英文就很难受:“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用哪个英文单词?“名”又该用哪个单词?这都是非常头疼的事情。

英文翻译成中文也是一样的道理,英文当中,描述有“he”、“she”、“it”三个单词,但是中文当时第三人称是不区分男性、女性和非人类三种第三人才的,清一色的用“他”。为了让白话文更加接近英文的表达模式,以方便学习英文,当时著名的语言学专家刘半农提出用“她”来指代女性第三人称,用“它”来指代不是人类的其他第三人称。

1920年,为了让自己的这种建议广为流传。在社会上形成定格,他专门写了篇论文《她字问题》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不仅如此,他还专门写了一篇现代诗《教我如何不想她》,自己带头用“她”字来促进社会对“她”字的接受。由于《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写得非常的简洁通顺、朗朗上口,这首诗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

男读者们对于刘半农的这个提议倒是没有特别的看法,既不是特别的支持,也不是特别的反对——毕竟跟他们关系不大。但是女读者对刘半农的这个“她”字就很不满了。原来当时中国人什么东西都学习西方的,女权主义也传到了中国,当时的女权主义者认为,同样是人,为什么单独要给女性一个“她”字呢?这不是歧视女性吗?

因此大量的女性对推广白话文的刘半农进行了强烈的攻击,有给他寄信过去骂他的,也有直接在上课或者其他当面遇到他的时候非难他的,还有在报纸上发文章反驳他的意见的。比如当时支持刘半农的人写了篇《她字的研究》,女权主义者就针锋相对地写了篇《驳她字的研究》,在报纸上互相攻伐。因为这个事情,刘半农被女性们骂了整整10年。

不过随着新中国的人建立,白话文逐渐深入人心,现代人绝大部分使用白话文比使用文言文要通顺得多,因此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写文章的时候都会使用“她”和“它”这两个字,女性朋友们也对此习以为常,再也不骂刘半农教授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