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前期民窑青花瓷器的特点

 钱首相小泉 2020-07-17

  明代青花瓷器是青花类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洪武时期的青花色泽一般较为暗淡,所使用的青料为国产料。明初洪武时期的青花瓷器,造型粗重厚实,制作尚未脱尽元代青花瓷器的粗犷风格。所见的大都是蓝中见黑的色泽。多为碗类,还有少量大盘、菱口盏托、梅瓶、执壶、大罐等。传世较少。笔者十分幸运,近日偶得两个明代前期的民窑青花小罐,其中明洪武青花折枝花卉纹小罐,高10厘米,直径6厘米,虽不起眼,却是明初真品。(图1)明洪武时期瓷器造型还留有元代雄浑厚重的遗风,该罐虽小,却造型大气朴拙,短直口、弧腹丰肩、平底,底部粗糙,未精心修整,有明显火石红痕迹。(图2)明洪武民窑瓷器的胎体为略含杂质的浅灰白色,从该罐的底部可见其胎体状况符合明代初期的时代特点。这件小罐是洪武早期制品,在装饰技法上,此罐“一笔点画”,笔调自然飘逸,纯熟朴实。肩上绘简易莲瓣纹,腹部以一周莲瓣纹将主题纹饰分为上下两个区域。上部为简易折枝花卉及束把草叶,下部为自元代起就流行的云纹。青花色泽清淡,釉面玻化程度高,柔和悦目。

明代前期民窑青花瓷器的特点

  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质量最佳,色泽浓艳,所用青料为西亚地区所产的“苏麻离青”。宣德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青花颜色有两种,一种浓艳深沉,色泽深蓝。因“苏麻离青”为低锰高铁,故减少了青色中的紫红色调,由于钴料中含铁量高,在凝聚处有自然形成的黑褐色结晶斑。另一种含铁量较低,呈现幽雅青纯的色泽,多用于描画人物。正统、景泰、天顺时期的青花瓷器,其青花呈色有宣德时期的遗风。

  另一个小罐为明代天顺时期产品(图3),该罐高9厘米,直径5厘米。短直口、弧腹溜肩,小圈足、底部未精心修整,而胎质较细,底部有明显由浅入深的火石红痕迹。(图4)在明代民窑青花瓷器中,空白期的瓷器较少,因此较为珍贵。天顺时期的瓷器风格接近成化,底足削修不细腻,多为敦厚的宽圈足,带有火石红痕迹并粘有窑渣,类似成化时期的“糊米底”。在纹饰的装饰技法上,沿袭了明初常见的一笔勾勒法,使用中锋运笔,绘画流云人物。造型古朴端庄,这件小罐与其他时期的同类器型相比,具有上收下阔的特点,通体瘦长。青花纹饰以中锋运笔,雄健遒劲,色泽浓重。这件青花人物小罐的釉面呈青白色,胎体细腻、釉肥腴丰润,罐以青花钴料在肩部绘双圈,肩上绘简易云纹,其下绘二位高士闲坐于山间平地,人物间隙装饰流云纹。青花发色浓艳,呈现深蓝色。画面中所绘高士,宽袍大袖,逆风而坐,冠带、衣衫拂扬,神情飘逸,有如仙人。身旁绘制疾风下的劲草,峻岭远林掩映于云气之间。所绘云纹,粗重豪放,呈灵芝形,层层叠叠的小圈密布于云气的一侧,这种特殊的流云纹,是此时期的典型特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