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在三伏,养在三伏,病在三伏。 三伏天,一天比一天热,是一年中最热、最难熬的日子。 过不好三伏,易留下病根儿,夏季留下病根儿,则秋冬十分易生病。 因此,一定要过好三伏,养护好身体,不留病根儿,给秋冬健康打下基础。 三伏养生,坚持做好“十个一”,健康过夏天,给秋冬健康打下基础 1:一个温度——26℃ 没有空调,三伏天会更加难熬。 但是,要注意,空调温度以26℃为宜,不可太贪凉。 并且,室内外温差最好别超过8℃,一冷一热,危害巨大。 如果,空调开太低,如20℃一下,容易引起夏至酸痛,全身乏力,头痛、咽喉痛等,反而不利于人体健康。 此外,不做直接对着空调吹,尤其是满头大汗时。 2:一杯茶——植物茶水 入伏后,饮伏茶,解渴,消除疲劳。 除了传统的绿茶,花草植物茶水,也是不错的选择。 红苏子叶茶,解暑降温,发汗祛湿,对于预防中暑有益。 红苏子叶,辛、温,入肺、脾经,发汗解表,健脾祛湿、防暑降温。 在炎热的夏季,经常用其泡水,祛湿解暑,防暑开胃,祛湿解乏,十分有益。 谷谷丁红茶,泡水代茶饮,下火消炎,预防改善三伏天上火。 谷谷丁,俗称婆婆丁,随处可见,药食两用,有着“天然下火草”之称。 此时,谷谷丁,还被称为“天然抗生素”,消炎杀菌、下火,效果尤佳。 谷谷丁,性质寒凉,将其发酵后,做成红茶,可降低寒性,更适合饮用。 所以,夏季,容易上火的人,经常泡上一杯,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 3:一碗汤——绿豆汤 绿豆汤,清凉解暑,伏天来一碗,瞬间变清凉。 此外,喝点绿豆汤,即可补水,又补无机盐,是夏季不错的选择。 夏天出汗,易造成身体营养素的流失,富含钾、钠、钙等各种矿物质的绿豆汤,就成了消暑的必备佳品。 绿豆的消暑功效来源于绿豆皮,是其所含的多酚类物质发挥作用。 一般来说,绿豆煮的时间越短,多酚类物质含量越高,抗氧化活性也越高,解暑功能也是最好的,因此,想要消暑热的话,绿豆无需煮开花。 不过,想要健康喝绿豆汤,要注意三点: 其一,不可天天喝,成人一周喝2到3次,每次一碗最佳。 其二,不能空腹喝,以免对脾胃造成伤害。 其三,不能过量喝,以免导致胀气,损伤脾胃。 4:一颗冬瓜——除烦止渴 冬瓜,不仅能补水,还能防止中暑的发生,堪称“夏季第一瓜”。 入伏后,吃点冬瓜,润肺生津、除烦止渴、通利小便、消除水肿。 此外,冬瓜,是高钾低钠型蔬菜,对于保护心脏、防止中暑,都非常好。 冬瓜皮,消暑、健脾、利湿,效果很好,做冬瓜汤时最好带皮煮。 5:一调味品——醋 入伏后,高温酷暑,想要刺激食欲,改善胃口,用醋调味,简单有效。 并且,醋,性温,凉拌黄瓜等偏寒性的蔬菜时,可防止寒凉过度,十分有益。 醋,生津开胃,帮助消化,在烹饪时加入几滴醋,会降低蔬菜中维生素C的损失,并且,有利于食物中铁的汲取。 所以,在炎热的夏季,做菜加点醋调味,十分不错。 6:一份觉——午觉 高温的天气,会影响到人们的睡眠。 因此,在中午的时候,补个15-30分钟的午觉,十分有益。 补个午觉,不仅可以让让下午有个好精力,还可缓解疲劳,有益心脏健康。 午睡15-30分钟,可改善冠脉血供,消除疲劳,减少心脏病发作几率。 所以,炎热的三伏天,多睡一份午觉,对身心健康,皆有很好的帮助。 7:一次泡脚——睡前泡脚 三伏天,是逼出身体寒气的好时节。 此时,依然要坚持睡前用热水泡脚的习惯。 睡前用40℃的温水泡脚,祛湿排寒,提高睡眠质量。 睡前将双脚浸泡热水中,不仅纾解脚的疲累,也让你全身放松,舒服惬意。 泡脚要泡透,泡脚水要没过脚踝,泡约20分钟,身体微微出汗即可。 泡脚水中,还可以加入生姜、花椒、艾叶等,一起泡脚,效果更佳。 ![]() 8:一个穴位——足三里 三伏天,暑湿热最重,对脾胃来说,是一大考验。 经常按揉足三里,可健脾和胃,运化水湿,促进湿气的排出。 闲来无事,按揉足三里5分钟,可生发胃气、燥化脾湿,有利长寿。 ![]() 9:一次静坐——端坐闭目 当气温超过35度,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的时候,人体很容易出现心烦意乱的表现,此时,用静坐的方式,来缓解烦恼,是不错的方法。 端坐,两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有助于平心静气,有益伏天健康。 双目和口,微闭,调匀呼吸,可养神,还可缓解视疲劳。 ![]() 10:一项运动——走暑 入伏后,运动上要有所调整,不要做剧烈的运动。 除了游泳、钓鱼、打太极,还可以选择“走暑”去。 清晨或傍晚,天气比较凉爽的时候,多走走路,把握三个原则。 要匀不要急,保持良好心态,一般40分钟,2~3公里是最合适的。 走硬不走软,不要因贪图凉爽和舒适,在河滩、湿地和草地上行走,在硬地行走效果好,也不安全。 最后,走暑,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补水,随身备一瓶水,适当补充水分很重要。 ![]()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