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坚持吃药,血糖也相对稳定,但还是逃不脱并发症的发生呢?

 释迦牟尼佛1 2020-07-17

糖尿病是我国第一大代谢性疾病,血糖长期升高,易增加心肌梗死、脑梗死、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控制血糖达标、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目的。那么,为什么部分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平稳,依然会发生并发症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2型糖尿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不易发现,以致部分患者未得到及时治疗。在得到合理的降糖治疗前,高血糖会对靶器官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只不过早期损害程度较轻,几乎不会产生明显症状。以心脑血管为例,糖尿病早期主要表现为动脉内膜增厚、发生粥样硬化等,动脉病变相对较轻,不会像动脉病变严重的患者出现心绞痛、头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但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时间的延长,降糖难度会逐渐加大,且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低血糖,因此多数糖尿病患者很难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血糖几乎都高于正常范围。稍高范围的血糖,虽然能减轻对靶器官的损害,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却不能完全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部分糖尿病患者即使坚持服药、血糖控制稳定,进展到后期依然会出现并发症。当然,也有部分糖尿病患者会直接以糖尿病并发症就医,说明血糖异常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糖尿病患者除开血糖异常,还可能同时伴随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疾病。同样以心脑血管损害为例,单就糖尿病带来的影响来讲,易增加心肌梗死与脑梗死的风险,但高血压与血脂异常也会增加相应风险,因此合并这些疾病时,应同时给予相应治疗。部分糖尿病患者给予了降压、降脂治疗,但却尚未将相关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可能部分患者会质疑,我将血压控制在了140/90mmHg以下,也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了3.4mmol/L以下,可为什么还是发生了并发症?请注意了: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合并高血压,还是血脂异常,对靶器官的损害均不是单纯的叠加,带来的损害往往是1+1>2。因此,为了减轻损害,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的糖尿病患者,降压、降脂目标更严:合并高血压时至少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40岁以上合并血脂异常的糖尿病患者,至少应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mmol/L以下,才能进一步减轻对靶器官的损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综上,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发现较晚,早期未得到合理治疗,在诊断明确前可能已经发生了靶器官损害,且糖尿病患者血糖几乎都高于正常范围,因此,部分糖尿病患者诊断明确后虽然长期控制血糖达标,但却无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只能延缓其发生。其次,合并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疾病的患者,其它指标未严格控制也易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注: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