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生姜15g 干姜3g 半夏12g 黄芩9g 黄连3g 人参9g 炙甘草9g 大枣12枚 【用法】水煎、去渣,分3次,温服 【主治】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脘中烦热,口苦、舌红,苔水滑,脉数。 【证析】此属中焦不运水谷,升降失调机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今因中焦不运,水谷停滞于胃,导致升降异常,脾运障碍,清阳陷而不升,故利;胃与食管挛急,故干噫;冰湿停滞胃脘,故心下痞硬;谷不磨则食臭;水气相搏,肠道挛急,蠕动增强,故腹中雷鸣下利。 【病机】中焦不运,升降失调。 【治法】和胃散水,调济阴阳法。 【方义】本方以生姜为主药,宣发胃阳,恢复胃腑消磨水谷功能,辛散水邪,降泄上逆浊阴,本品作用偏于胃脘,着重治疗干噫食臭;干姜温运脾阳,恢复脾的运化功能,本品作用偏于肠道,着重治疗下利;半夏助干姜运脾,使清阳上升,助生姜和胃,降泄浊阴,三药同用,上下兼顾而中焦得和。黄芩、黄连清解郁热,与干姜、半夏同用,能开寒热之互结;人参、甘草大枣补虚培土,与芩连姜夏同用,能呈补虚泻实之妙用,成为寒热共用,补泻同施的配方法度。甘草、大枣之甘,又可缓解胃肠挛急,腹中雷鸣下利,即是肠道蠕动之征,不可不知。此方用黄苓、黄连清解气郁所化之热,干姜、半夏温开津液凝滞之湿,是调理津气;干姜、半夏温运中焦,恢复脾运,是调理功能;甘草、大枣甘能缓急,是解除肠道挛急,一方同时兼顾组织挛急、功能障碍、津气阻滞三个方面,配伍颇为完善。本方与半夏泻心汤相较,仅少干姜用量而多一味生姜,推求师意,此证因有胃脘停滞水谷而呈干噫食臭,仅用干姜振奋肠道功能有顾此失彼之嫌,故加生姜温胃散水,上下兼顾。 【应用】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是使用本方指征。 【歌括】 生姜泻心半干姜,芩连参草枣生姜, 干噫食臭痞吐利,寒热共用济阴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