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虽然男乐与女乐有同等的历史,但是在重男轻女的时代,作为娱乐的主角,还是女乐,在《旧京鸿印录》文章中这样写到“古来剧曲,多用女乐”这确实是当时的一种写照,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可以说就是男人的附属品,被凌辱被压迫,所以从当时整体社会审美来看,多用女乐也是合乎历史的。 明代有教坊并有官制还有女乐会所,不难看出,至清朝之前,是允许女子演戏的,像当时主要的昆班,就有很多女子班社,为了满足男性的需求,戏曲市场是以女性为主的也不足为怪。
在前面曾提到“他独创的梆子腔很受欢迎”,这里有个问题,魏长生究竟唱的是什么?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疑惑的问题。 魏长生幼年学秦腔旦角,秦腔一路由西北进京,也融合了许多地方风俗,起了很多变化,所以我认为他的梆子腔应该是陕西梆子与山西梆子结合,并融入了京都一代的风俗而来,亦或是河北梆子的萌芽。 因为此时山陕梆子已经流入河北,在清代有关记载中,称其为秦腔或乱弹,直到1952年左右才改秦腔为河北梆子。因为年代久远,么有任何的影音资料做参考,所以这个疑难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查询有关文献资料再研究。 ![]() ![]() 魏长生对戏曲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贴片子与踩跷。 ![]() ![]() ![]() 最早的旦角只是戴着网子,故也俗称包头,魏长生进行了改革,全梳水头,与女人无异,《梦华琐薄》和《燕云小谱》对此都做了详细记载,成为梨园史料中重要一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