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剧演员要不要演人物

 戏迷知音 2020-07-19

京剧不演人物论,从十年多前的中国京剧论坛上的三十几条短信开始,至今依然在时不时地提出着,挺佩服这位老演员的执着,究竟京剧演员要不要演人物呢?

杨小楼《骆马湖》

京剧是用歌舞讲故事,既然是故事,就得必备最基础的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一出好戏,除去剧本好以外,能让人看明白的同时,还能记忆深刻的,就得是剧中人物塑造的好。人们常说,戏曲是看角的艺术,但是一个演员能成角,也得是基本功扎实,戏演的好,才能得到观众认可吧,这个能得到观众认可,其中主要还是演的人物,试想,如果谭鑫培光在台上卖弄技巧了,还能有鲜活人物形象吗?杨小楼也是光耍技巧了,能成为一代宗师吗?就是李洪春,红生戏是一绝,如果他在台上光卖份儿了,观众会认可吗?


李洪春 饰 关羽

京剧塑造人物和话剧影视所讲的塑造人物是两个概念。话剧塑造的人物是写实的,戏曲塑造的人物还有程式化在里面。中国的戏曲表演是有其特殊性的,他有一套艺人们经过长期舞台实践,逐渐形成的完整且规范化的程式。京剧尤其注重这些程式,所以京剧塑造的人物,既是生活的,又高于生活,或虚拟或夸张。最明显的京剧有出《三岔口》,在明亮的舞台上,两位演员表现摸黑打斗的场面,这不单纯是卖弄技巧,一套从生活提炼出的程式化动作,通过虚拟夸张的表演,把两个人格斗时的复杂心理表现出来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个戏只去讲究卖弄技巧,而不顾及人物,就是怎么翻打滚爬,甚至再加上绝技,那效果会如何?

张春华张云溪《三岔口》

有人提到戏剧的三大体系中的斯坦尼和布莱希特体系误导了中国戏曲,我倒是觉得不是这两大体系误导了,而是一些演员没有理解到三大体系的精髓,首先说这三大体系在主张塑造人物方面是相通的,但是怎么塑造人物,则是各体系的范畴了。有些人就是被体系中的塑造人物所困惑了,认为是都是一样的方式方法了,而真正有造诣的演员,比如梅兰芳等人,并没有被斯坦尼和布莱希特体系所局限,而是借鉴融化在戏曲程式之中。


话剧《茶馆》

所谓的世界戏剧三大体系是否得到国际公认,暂且不论,就世界三大体系核心来说,都是表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莱希特体系都是戏剧表演,唯独梅兰芳体系是独特的戏曲表演。从塑造人物的主张上是相通的,只是戏曲多了一个程式,戏曲表演是不能脱离这个程式。戏曲不同于戏剧表演还有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虚拟性。同是塑造人物,斯坦尼体系要求演员要真实,是舞台上活生生的人物,布莱希特主张演员是他自己又是剧中人物,利用演技来表现人物。而戏曲所塑造的人物则是生活的提炼,又融合在程式之中,如果单纯注重斯坦尼和布莱希特的表演理论,而忽略了戏曲本身的特点,甚至过分强调不演人物,那就不是戏曲,而是戏剧了。


其实在我国的话剧和影视表演中,演技派演员们也是很善于从戏曲中汲取营养的,把戏曲的表演,巧妙地融合在自己的表演里,比如金山在电影《风暴》中的大段独白,完全是从麒派的表演中来,赵丹在电影《林则徐》中也有很多从戏曲中吸收来的表演,话剧就更别说了,很多都是从戏曲中借鉴过去的,而戏曲的老先生们也善于借鉴,把好的东西化为己用,可谓是互相学习,但如今的戏曲却没有了自信,不知道怎么从姊妹艺术中汲取营养了,盲目地向话剧学习,使戏曲走上了话剧加唱的不归路,这主要还是戏曲人才的匮乏造成的。

赵丹《林则徐》

戏曲是特殊的行业,所以从事戏曲的人都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现在戏曲已经是青黄不接了,专业的戏曲人才很少,所以现在从编剧到导演,基本都是非戏曲专业的,所以从剧本来说就不见得是适合本剧种的,导演更是不懂戏的,用话剧电影导演来导戏曲,那肯定是会出问题的,这虽然是现在普遍现象,但也不能成为不演人物的理由,现在演的人物不是戏曲人物了,而是按照话剧影视人物来塑造了,而忽略了京剧的程式化问题。

对于戏曲编导演,厉慧良寄语三条:会演戏,会看戏,知道戏


同时,吴小如也提到了戏曲舞台上的表演及创作的问题,他的言辞比较严厉,但说的却是时事,你会演戏吗?不会演别来导演戏曲!

对于戏曲表演,厉慧良先生曾强调:艺和术是要有机结合的,如果说艺是基本,是主体,那么术就是变化,用艺和术来表现人物都要恰当,我总结了两句话,就是艺多了就傻了,技多了就假了。光卖弄技巧了,让观众就看假了。还有些老演员艺术造诣很高,处处见楞见角的,好不好,真好,但观众看着总觉得不过瘾,这就是没有提炼,显得傻了,所以说艺术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要有机的统一起来为人物服务,艺也好术也好,就是程式的活用,不适合这个人物的,我们就不要用,有适合的才可以搬过来使用。在此我们可以欣赏下厉慧良先生谈《挑滑车》中高宠的艺术形象的塑造,为了更生动,我将录音做了相应的配录像。

厉慧良谈《挑滑车》中高宠的表演片段



其实,不讲人物就两种演员,一种是技艺高超,到台上就是人物,一些细节的表演也是顺手沾来,能自如地,活灵活现地呈现人物,比如谭鑫培,杨小楼,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周信芳,童芷苓,厉慧良等等许多,这些人演的人物都是立体的,也就出现了很多活:活赵云,活天霸,活曹操等等,其实这些历史人物谁也没见过,但这个活是他们演来让观众觉得可信,而不是单纯靠卖弄技巧取悦观众得来的。

还有一种就是没什么本事,只会一板一眼地死学,老师怎么教的,我就怎么来,完全是模仿,力气也卖了不少,但观众看着不过瘾,这些人说白了,就是不会理解和创造人物,只以单纯的模仿和技巧去取胜,所以能演出来的人物是扁平的,没有生机。

戏曲舞台上的人物,还是需要有鲜明特征的,要塑造出立体的人物,还需要对剧情,对人物的理解和揣摩,戏曲的人物塑造与影视话剧的不一样,可以借鉴但万不可照搬,也只有人物丰满了,戏做细了才会好看。

试想,如果一出戏,光让观众看技巧了,那将是什么样呢?

相关链接

竖着好吃横着难咽
关于程韵流芳
不要把不得志当成愤世的理由
洛神散花闹新春
“糟改不息 批评不止”--写在《武松之踵》之后
超越粉戏的三级湘剧《武松之踵》
有朋自远方来
李佩泓,你欠观众一个真诚的道歉
为批评而批评的大宅门
戏曲虽不高雅,但也非野台子
一张乌龙的孟小冬与梅兰芳照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