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校科研日常管理“四步曲”

 缪不可言行知录 2020-07-19

【题记】

  •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

  • 何为芳华?最美好的生活方式,不是躺在床上睡到自然醒,也不是坐在家里无所事事,更不是走在街上随意购物;而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奔跑在理想的路上,回头有一路的故事,低着有坚定的脚步,抬头有清晰的远方。

  • 立德立言,不问西东。怀一颗匠心,学一份匠艺,做一个匠人。有能力者飞得高,有教养者飞得远。

一所基层学校,如何开展好教育科研工作?这是一名基层的教育管理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在此将本人工作的一些做法和体悟向同行求教。我把它归纳为科研管理的“一二三四”,具体分述如下: 

一、确立一个教育理念

搞科研,教育理念是先导,是指针,特别是教育科研管理者更要首先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以这种理念统领全局。

我先后主持过多个省市县教育科研课题。每确立一个课题,都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统领整个课题。如,我主持的课题《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确立的教育理念是:“遵循遗忘规律,科学组织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主持的《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评价研究》),确立的教育理念是:“研制先进的评价工具,努力推进课堂教学'素质化”;主持的课题《指导小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实验研究》,提出的教育理念是“让'自主创新学习'成为XX人的教学思想”。

这样可以通过龙头课题的总体性教育理念来统领全校教育的教学思想,来统领全校各个大大小小的课题研究,以总课题来带动各子课题的研究,又以子课题的阶段成果丰富、充实总课题的内涵,从而推动整个实验研究的深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进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总体提升。

二、坚持两种组织形式

任何一个群体都是由众多个体组成的,要想培养一个高素质的"学习型组织",必须先从要从典型的个体开始,再以个体影响、带动全体,从而促进群体素质的提高。

提高教师科研群体素质也不例外。在工作中,我们坚持两种组织形式并存。一是典型引路,一是全员参与。

一是典型引路

最好的典型就是学校的科研管理者或课题主持人。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带头人"努力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工作原则,尽量克服"花架子""装门面"的做法,从基础抓起,从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抓起,从指导教师写好每一篇"教学后记""科研随笔"抓起。坚持做到科研笔记带头记,科研课带头上,科研讨论带头讲。比如我校开展市级课题"指导小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实验研究"一年多来,我带头并先后组织骨干教师作讲座10多次。工作中,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案例"为抓手,以探索新的"教学策略"为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地实施改革,小组教学、开放教学、生活数学、生活作文、表演教学、创新作业墙、珠心算潜能开发……一个个新的策略与模式均在热切探索和广泛研讨中。为了搞好这项工作,我还带头上了小学数学"开放性教学"公开实验课,并请大家一起对教学进行评析,以促进科研的深入。

二是全员参与

全员参与有一个过程,但要努力促进教师科研参与率的不断提高。我们不失任何时机地力荐推选着各种各样的"科研典型"(作讲座的、开课的、演讲的、论文发表或获奖的),让他们在各种"舞台"展现才华,发表观点;教师在教学中每有新 的"点子"诞生,我们就尽力推荐鼓励,让"亮点"更亮,直至放光。教师每有成果(发表或获奖),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向全体师生发布消息,并在橱窗中公开亮相,让社会和家长都能看到。为了使全体人员在每一学期都有科研成果在报刊发表或获奖,我们还召开前一学期未有成果的教师的专门会议,敦促他们在科研方面下功夫,早出成果。

全员参与要有制度保证,要有经费支持,更要有严格的考核评估。工作中,我们先后制定了科研实验、学习考察、考核评估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每学期末均要进行科研考核,评选"科研积极分子""科研先进工作者",表彰先进,鞭策落后。

一系列工作措施的实施,促进了学校教师科研参与率的稳步提高。

三、过程加强"三化"管理

过程管理是科研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三化管理"是我们在科研工作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经验,即规范化、正常化、流程化。可喜的是,去年南师大教科院院长杨启亮教授、专家一行等来我校考察科研工作,我们对"三化管理"的经验进行汇报,得到了他们一致首肯,并题词加以勉励。

1、规范化

首先,学校一定把科研工作真正作为学校"一把手工程",要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科研目标责任制,领导必须带头参加科研教改实验。其次,学校要加强科研网络的建设。多年的科研实际,使我们坚信这样的观念:教育科研不是写几篇文章去装装"门面",而应努力建设一支以骨干教师为主体、人人参与的教科研队伍。再次,健全科研制度,将科研任务变为硬性指标。

2、正常化

就学校而言,就是做到:健全科研网络,人人参与研究,人人是教育之人,又是科研之人。我们坚持把每周星期四作为法定的科研活动时间,活动有分有合,有专家讲座、阶段成果交流、资料展示、科研演讲等多种形式。在科研经费上,要舍得投资。我校近年订阅报刊种类多,购买科研资料也不少,教师外出进行科研学习,学校也从不吝啬。

对于教师而言,人人参与一项课题的研究,每个教师均有一套资料(教育科研手册),包括一本科研笔记、一套实验记载表册,并正常记录,教师每月必须完成一篇实验阶段报告或研究论文,每学期必须上12次科研实验课,要排入周次。所有资料均归档保存。

3、流程化

即按一定的工作程序进行运行与操作,以减少内耗,提高工作效率,力争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在流程化方面,我们是这样进行的:

每周:1、教科室同志周末召开一次碰头会,部署下一周的科研工作;2、教师写一篇教育理论摘录及体会,一篇课堂教学片断与赏析,记录2次教学后记或科研随感;3、每周四下午放学后准时参与科研活动(大组活动、小组交流或阅览室自学);

每月:1、每名教师上缴一篇实验月报或论文,准备投稿;2、教科室同志召开例会进行月小结,并部署下月工作;3、出一期校刊《XX教育研究》;4、图书室编辑一期《教育报刊重点信息目录索引》;一学期:1、期中左右,进行一次大型的科研实验课的会课活动;2、进行一次大型的科研成果交流活动,人人登台讲得失、讲成果。3、人人参与科研资料展评;4、教科室对教师进行科研进行考核打分。

四、教师突出四个"重围"

1、首先要突出思想的重围

即消除科研的心理障碍。教师在科研中一般有三种不良心态,我们都不断鼓励教师加以避免、克服:

一是不敢做。这种人以青年教师居多。认为科研是高不可攀的事,其实教育科研第一线的教师最有发言权,根本用不着怕。

二是不愿做。这种人有一种惰性。惰性是人的天性,就连诺贝尔获奖者也不例外。我们教给不少方法让教师们克服惰性。

三是不会做。这种人苦于找不到科研方法和诀窍,不知如何进行具体操作,以中老年教师居多。这里面有方法问题,也有不少是观念问题。其实任何方法不是学来的,而是悟出来的。茅盾说:才能是经验的积累,成功是刻苦的忍耐。不要认为科研是什么神秘的事,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当然也可能失败,但失败也是一种科研,因为他至少为大家知道了:这条路我已经走过了,行不通,大家不要再走了──我们就这样鼓励引导他们。

此外,还有人认为科研就是写文章。我们多次通过会议向教师讲明,那种功利色彩较浓的科研不是真正的科研。"真正的科研"主要是看你这个人有没有科研行为,其它都是次要的。当然,科研与写文章并不矛盾。写文章可以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切实提高自己认识教育教学规律的水平。

2、要突出方法的重围

作为科研管理者,就要为教师构建一个科研工作的"平台""平台"原指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为操作方便而设置的工作台,这里就是指为教师便于实施的最基本的科研方法。教育科研有没有方法?我想应该是"研究有法,又研无定法"。也就是说,教育研究是有方法的,但一旦拿出来讲,就已经不是一种方法,教育科研方法的积累,主要是靠一个人自己去领会,去体悟。

科研的方法很多,现在的这方面的资料也很多,但许多人不愿意看,许多人看不下去,觉得枯燥无味。所以我们在工作中着重介绍几种常用的科研方法,并配以较多的科研案例加以佐证,这样可以使教师很容易上手。一段时间后,再让他们突出方法的"重围",不要再受"方法"的困扰。

对适合基层教师,我们觉得下列八种方法要作介绍:

A、教例研究 这是教师科研登堂入室的捷径。一个好案例胜过一打时髦理论。理论是要学习,但重要的是为我所用。具体研究步骤是这样的:①以记叙文的方式把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以及如何处理这一问题的全过程如实的写下来,写成教例或事例;②围绕这一教例或事例展开讨论,讨论时是大家一起参加,进行研究、分析与总结,再改写成议论文的形式,即教例研究报告。③进行筛选。对同类型的教例进行比较研究、概括、提练、合并,再依一定的逻辑方式进行排列。这样就形成了"教例-教例研究报告-小型研究报告"的一系列研究,也即"回忆录"-"反思录"-"案例集"。此外,教例研究也要研究失败或失误的教学实例。

B"问题-对策"研究 这是一种旨在改进教育教学的研究。它有四步骤:①问题的发现与界定。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每天都会碰到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均是我们研究的对象和课题。②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③问题解决。④反思与讨论。即对效果进行反思。

C、文献综述研究法 如果你经常看有关资料,发现有关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减负方面的文章不少,你就可以把它们集中起来,进行比较分析,进行综述研究。从中还可以发现你想要研究的新问题或别人研究过程的空白点。

D、心理分析研究 如某一学生犯了错误,不仅仅看其表现的原因,而且要找出其心理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如同医生对病人的态度一样。

E、访谈研究法 即要求教师以"旁观者""参与者"的身分出现,带着"审视"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言行,分析其中的原因,并制定相应措施。

F、调查研究法 如我们本学期曾对本校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问题是:请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你印象最深的一堂课是什么?学生的问卷令许多教师耳目一新,许多教师从中得到了其它科研方法不能获得的数据与信息。之后,再分析"为什么",从而为课堂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

G、测验统计分析研究法 如进行一次试卷分析。只分析其中某些知识点或能力题,从中找出教师教学的纰漏所在。

H、校本课程研究 如针对你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进行课程改革的研究。如象棋教学研究、乐器教学研究等,形成自己的"品牌"。这需要较长的时间和精力,更需要耐心和等待。我们鼓励中青年教师要努力创造自己的"课程",因为只有自己的课程最能反应他的教学思想和理念。

总之,我们研究的着眼点应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在我们"每天都在发展"的孩子身上,我们不要追求什么高大洋的那种"空中楼阁"的东西。我们也不要迷信什么"专家",我们自己就是专家,就是最有发言权的人,因为我们在教学工作的第一线!

3、突出学习的重围

①学习书刊,广闻博采。当今社会,各种信息应有尽有,所以首先要多多浏览。我们鼓励教师要做一个""型人才,即知识面既要宽广,又在一个领域比较专业。

②学习名著,吸取精髓。不管你到图书馆借书是多么方便,我还是鼓励教师们拥有自己的藏书。哪些是名著?依我们现在的认识,有《给教师的建议》《学与教的原理》《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素质教育丛书》《优化课堂教学丛书》《中国人民大学期刊复印资料》《学习的革命》《素质教育在美国》等等。

③学习身边优秀教师的经验。在一个教师集体里,肯定总有些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别人经验也是一种很复杂的创造。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将有助于你看到: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要取想得某种成果,到底都取决于哪些因素,自己又该如何有所突破。

4、突出思考的重围。

古人云:"心,灵物也;用则常存。小用则小成,大用则大成,变用之则至神。"教师的思考与研究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要求教师做到:

①零星思考,化解科研难点。在学习书籍、报刊与学习其它教师的先进经验的同时,我们经常引导教师作零星思考,即随时写教学后记和教育随笔。教科研随笔并不需要象官方文件那样需要什么特定的格式,只是一种自己日常教学教育的实录,再加上一些体会、反思和转瞬即逝的灵感而已。这些记录是论文创作和教学创造的源泉。"聚沙成塔",只要教师作坚持不懈地努力,终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思想体系。

②聚合思考,突破科研难点。作聚合性思维,可以便突破临界状态,使研究突破"高原现象",向深处开掘。我们经常"科研沙龙"活动,请教师讲讲自己对一个问题的前前后后、反反复复的思索过程,这让其他老师从中得到诸多启示。

③归纳总结,提升科研水平。科研虽然不仅仅是为了写文章,但搞科研不能不会写论文。通过写作论文,才能把自己的经验加以提炼,一个教师的科研水平才能真正得以提升。练写论文,它的好处主要是培养自己的深度思维能力、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阐明自己观点的能力、炼词炼句的能力、甘受寂寞坚持到底的坚韧品质等。一旦文章发表或获奖,教师又会即刻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从而大大增强科研信心,为教师早日跨进科研行列加速加力。试问,到了那时候,我们还用愁教师搞不好科研吗?

总之,教育科研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必将对教育教学改革发生深刻地影响,也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创造一个的机会,作为科研管理工作者一定 要站在教育领域的前沿,以"把工作当作学问来做 "座右铭,带领教师一起推进科研进程,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增光添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