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需要的是思想的自由,不是行为的自由——“尝试反馈法”课改之教学反思(七)

 缪不可言行知录 2020-07-19

【题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只怕立志不坚。——(清)金缨《格言联璧》 

丝路小学围绕“尝试反馈法”教学模式,全面展开课堂教学改革业已两年。下面继续就巡课、听课、评课、辩课中遇到的教改核心问题展开讨论,这些讨论可能不在一个逻辑层次上,但却是老师们在课堂中的重要困惑,亟待我们大家一起来破解。

本文是第七篇。

【第一篇的链接】相信孩子,大胆放手——推行“尝试反馈法”巡课听课反思札记(一)

【第二篇的链接】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尝试反馈法”课改之巡课听课札记(二)

【第三篇的链接】要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的“本质”——“尝试反馈法”课改之巡课听课札记(三)

【第四篇的链接】扶放有度,学生进步会更大——“尝试反馈法”课改之巡课听课札记(四)

【第五篇的链接】如何“自学课本”——“尝试反馈法”课改之教学反思(五)|内含最新课堂评价表与教学流程图

【第六篇的链接】如何组织学生“课堂讨论”——“尝试反馈法”课改之教学反思(六)|重点看文末

在学生主体性越来越被强调的丝路小学课堂中,对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重建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但是,许多参与“尝试反馈法”课改的教师都遇到这样一些问题与困惑。

【教学困惑】

· 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不是就意味着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让学生说了算呢?

·面对主体性强的学生教师到底要不要管?

·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才不是妨碍学生主体的发展?

· 课堂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学生会提出一些漫无边际的问题,怎么处置?

· 因为讨论耗时较多,课时与教学任务产生了矛盾,一节课往往不能完成教学任务?

……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面对越来越活跃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对主体性带来的这种新的师生关系感到困惑,这一困惑的后面,是旧的教育教学观向新的教育教学观转变作用于课堂的结果。

听课巡课,经常会看到一些青年老师在课堂上已经知道“放”了,小组学习、课堂讨论等,但有时却“收”不回来了。

【情景再现】

“收”不回来的情形很多。

第一种情形是话题扯得远了,结果老师没有主心骨,也被“牵着鼻子走”,不知道怎样拉回来;

第二种情形是讨论太激烈,“噪音”太大,争吵太“凶”,老师似乎无法收场,不时常用敲桌子、大声禁止等来控制,效果不佳。

这还好,以上两种基本算作是“思想的自由”。

还有两种情况,老师们也应常常见识到。

第三种情形是,就是你讲你的,你讨论你的,我只是“走过路过”“一切与我无关”“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老师似乎“对牛弹琴”,对“木头人”讲话而已;

第四种情形比较恶劣,就是专门跟你作对,大声讲话,玩恶作剧,骚扰同座,无所不为,一种“唯恐天下不乱”的作派。

这两种情形,似乎可以归入“行为的自由”中去。

但是在课堂上,我们需要的“思想的自由”,而不是“行为的自由”,这样才能让课堂真正成为“生命活力绽放的地方”。

【有效策略】

过去,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课堂中教师是中心,“学生围着老师转,咋教咋学老师说了算。”可以说,学生的主体性没有机会体现。

现在的“尝试反馈法”课堂中,我们要让学生唱主角,教师成为合作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关键和灵魂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教师应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同时这也是一种责任和教学的权利。新型师生关系下的课堂教学不是对教师作用的忽视,而是对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怎样的课堂教学才是专家指出——

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叫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又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乱。

由此可见,虽然学生把小手举得高高,且伴着“给我”的声音;虽然为了弄清学习上的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虽然学生为了探究一个问题而离开了座位、学习小组,但都始终围绕着学习这个主旋律。

这样的课堂教学,表面上看似乎有点”,实际上是“”。

新课程强调“算法的多样化”,就必然要引导学生。但放手让学生进行讨论时,又可能出现吵吵闹闹、课堂气氛嘈杂甚至失控的现象。因此,面对新课程的教学,如何让学生充分讨论,又保证学习进程的顺利进行呢?

对于这些情况,教师关键要有一颗平常心”,同时有一些“容忍”;教师既要得开,又要得来,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在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有一些吵闹是难免的,但有两点原则教师必须把握好:

一是吵闹的东西必须是讨论话题相关的,二是吵闹要不影响别人和教学进程。违反了这两个原则,教师就不能再坐视不管了。

在此基础上,我们老师还要通过一些科学的调控手段,有效地控制了课堂的学习探究进程,保证新一轮讨论、交流与探究的进行。在这里,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提供一些策略供老师们在来改善课堂一些不良状况的参考。

一是“重复和确认”

通过“重复和确认”的策略来调控课堂交流讨论的进程,是一种有效策略。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瑞思尼克曾说:重复学生的语言,再一次确认学生的意思,是教师控制教室对话的两种最明显的策略,这两种策略可以让学生的发言,从个体自我意思的表达,转化为全班可以共同沟通的语言。

比如,比如在在讨论一个话题时,有的同学对别人的解法与说法显得不屑一顾、甚至打断,或发现不良的低语,或用各种姿态表示自己不耐烦等待,这时教者应用及时肯定并重复这名同学的发言,同时提醒其他同学“请尊重每个同学的发言”“耐心听完,可能你更有惊喜”……,进而保证课堂讨论得以顺利进行,才为班级创设了良好的学习与讨论氛围。

二是“强化与淡化”

通过“强化和淡化”的策略也可以来改善课堂讨论交流的不良气氛。

所谓“强化与淡化”,就是要求教者对于教室学习进程有的有用的信息就予以增强,对于干扰或暂不能处理的信息则予以忽略或淡化处理。这样,有用的信息将被有意的放大,而无效的信息则被在课堂学习中逐步忽略不计了。

比如,当有同学说他“喜欢XXX”时,有又有同学显得不耐烦,这时教师通过语言提醒学生“听取别人的发言,既是尊重别人,同时对自己学习也有帮助”,同时对随后的学生发言鼓掌表扬,强化“倾听别人发言”的交流风气;对随便乱发言的人不予理睬(淡化),一下子就改善了课堂中出现的不良状况。

三是“表扬与激励”

通过“表扬与鼓励”的策略,可以充分培养学生参与讨论交流的信心。

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如夸张评价法——“这个同学很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所以他虽然与发言的同学相差那么远,他也能准确地听到,真不简单!”;赞美评价法——“这个同学的想法与众不同,请大家给予掌声鼓励。”;榜样评价法——“这一组的同学讨论得很热烈,合作得真好,希望其他组同学也能像他们那样!”;假设评价法——“如果你在这个地方改一下,那就全对了!你能自己改正吗”;媒体鼓励法──即通过多媒体中设置的“鼓掌声与表扬语”来对学生进行表扬……等等,使学生在老师的赞赏中领略到成功的自豪感。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尽量退到“后台”,尽量缩小自己(的权威)。学生能说的尽量让学生说,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做,学生能总结的尽量让学生总结,这样学生在建构知识的同时也建构起自己对学习的自信心。

除了上述三种策略外,教师还可采取“转换的策略、停顿的策略、幽默的策略、诱导的策略、暗示的策略、糊涂的策略”等,这里不再赘述。

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调控的同时,让学生通过讨论形成新的规范也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通过与学生通过讨论、协商,逐步形成了以下的统一认识——上课要听从老师的统一指挥;要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发言;发言要找准适当的机会;不能在课堂上做与本节课学习无关的事等。

总之,在新“尝试反馈法”课堂教学改革,面对新问题新困惑,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既要敢于大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在自主与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讨论中形成知识、方法的结论,在交流中产生情感共鸣,在运用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同时,又要不断总结、优化、完善课堂教学中的调控策略,组织好学生的探究、讨论与交流,努力做到“活而不乱”、“收放自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