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水田园诗的昨天与今天(一)

 杏坛归客 2020-07-20

做人要单纯,作词也要单纯。

人复杂了没人缘,词复杂了没词缘。

            -蔡世平 <<南园词话>>

蔡世平,知名词人、一级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华诗词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特聘专家,中国当代诗词研究所所长,中国楹联学会顾问。主要作品集有:词集《南园词》《南园词二百首》《21世纪新锐吟家诗词编年》、楹联集《南园楹联》、散文集《大漠兵谣》、书法集《词随心动——蔡世平自书南园诗词》、诗论集《中华诗词现代化散论》。因《南园词》创作,引发“蔡世平文化现象”,评论、研究与赏析《南园词》的专著有《南园词评论》(李元洛、周笃文、王兆鹏等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旧体词的当代突围——以蔡世平南园词为例》(王雅平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南园风景——蔡词赏析》(何文俊著,线装书局2012)。

山水田园诗的昨天与今天-以孟浩然为例(一)

                        蔡世平

      山水田园诗是中华诗词的一个大门类,是我民族的一份优秀文化遗产。山水田园诗是我们祖先诗性、智慧的文化创造,反映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观和生命美学观,对民族精神气质、性格修养的形成起到重要的涵养、构建作用。我们今天不仅要珍视,更要研究、发展好山水田园诗。

       田园诗的出现早于山水诗。《诗经·豳风》中的《七月》,《小雅》中的《信南山》、《甫田》,《魏风·十亩之间》、《魏风·伐檀》、《魏风·硕鼠》等,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田园生活、耕作情況。《诗经》虽然也有山川草木的描绘,但主要是用于比兴,是写诗的一种辅助手段,还构不成真正意义的山水诗。山水作为一种审美对象,是在《楚辞》中岀现的。日月星辰、风雷云电、山岳河流、林涛水浪,是自然的神灵也是人格化的自然。屈原的伟大,是他提升了人与自然的精神高度,同时也完成了人与自然的诗意创造。山水田园诗的成型期在魏晋南北朝,至盛唐出现山水田园诗派,惠及千秋,孟浩然功不可没。

一、孟浩然与孟浩然时代

     孟浩然是我们大家熟悉的一位唐朝诗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样清新可爱的丽句,海内外华人只要认识几个汉字读过几句汉书,都能够随口而出,口齿留香。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写得好,与他同时代的王维山水田园诗也写得好,达到了唐朝山水田园诗的最高成就,后人就把孟浩然和王维并列,称“王孟”为唐朝山水田园诗的两个代表人物。

     梳理孟浩然的生平身世,可以得出如下观感。

1、孟浩然没活过六十岁。

        孟浩然距我们今天一千三百年了。他出生于公元689年,卒于公元740年,只活了五十二岁。他的同时代而且又是同乡的朋友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描述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当时的大画家王维还给他画了一幅像,后来一位心仪孟浩然但不知姓甚名谁的文士,在画像上留下题记:“观右丞笔记,穷极神妙。襄阳之状,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靴帽重戴,乘款段马,一童总角,提书笈,负琴而从,风仪落落,凛然如生。”用今天的语言来描述孟浩然的形象气质,就是个子高挑,棱角分眀,眉目清秀;琴书随身,风度翩翩,潇洒出尘,典型一个书生模样。我看到今天书刊常用的孟浩然一个半身画像,有白胡子,眼袋很垂,看上去像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头子,这显然不符合孟浩然的实际年龄,我多么希望襄阳塑造一尊气宇轩昂、风神独具,能够反映大唐精神的孟浩然塑像。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当时的大诗人王昌龄游历到襄阳。老朋友见面,自是十分高兴。孟浩然疹疾将愈未愈,还在悉心疗养中。这疹疾我猜测应属于过敏性皮肤病,最忌吃刺激性的东西。但孟浩然是性情中人,当尽地主之谊,哪里管得了这么多,难得与朋友相聚,痛痛快快一回。酒是尽情地喝,涧水的鲤鱼、河蚌、龟鳖是尽情地吃。不好的是,孟浩然病情突然加重,医治无效,在涧南园去世。这应属于非正常死亡。那个时候医疗卫生知识没今天普及,医疗卫生条件也没有今天好,孟浩然的去世真是令人扼腕叹息,要不后人还能读到他更多的好诗。

2、孟浩然是一个比较有福分的人。

    我在有福分前加了一个限制词,主要是说孟浩然的非正常去世,没能活过一个甲子,因为古人是很看重这个年龄的。综合考聚孟浩然的生,还是相当不错的。一是他家庭优裕,衣食无忧,从来没过过苦日子,还有家资供他读书游历,领略名山胜水。二是他生前就名满天下。唐朝排前三位的大诗人李白、杜甫、王维,都情不能已,写诗记录与他交往,赞颂他的人品诗才。李白那首脍炙人口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已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他又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其倾慕程度,达到了“高山仰止”。杜甫的《遣兴》写道:“吾怜孟浩然,短褐即长夜。每望东南云,令人几悲吒。”王维听到老朋友去世的消息,悲伤不已,含泪写下《哭孟浩然》:“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老友不在人世,江山失去了蔡州,突然间空了一块,是天塌下来一般的感觉,这是何等的悲绝。无论在世还是不在世,我看世上没有几个人能像孟浩然那样享受这样的殊荣。三是“孟浩然”这三个字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经典符号,民族的一块文学“心碑”,只要中华民族存在,将千年复千年地矗立流传。四是他没有经历安史之乱,一生享受了盛唐,成为盛唐士人的一个标志性人物,几乎找不出多少污点。他没有像杜甫那样历经许多苦难,以致饿死在漂泊湖湘的船上;也没有像王维那样,安史之乱时,还当了一回俘虏,吃拉痢药,装哑不能言,经历了身体的摧残和灵魂的煎熬。王维被安禄山胁迫到洛阳,接受了伪朝廷的官职。长安、洛阳收复后,因平乱有功的弟弟王缙,请求削官为王维赎罪,这才保住了官职。对比颜真卿领兵杀敌,留下《祭侄文稿》千古书帖,王维在封建社会人格上多少有些污点。当然我们不必苛求古人尽善尽美。五是他虽然没有当过像样的官,但他与当时的皇帝、宰相、大臣名土都有频繁的交往。所以我说孟浩然这一生还是值得的。

3、孟浩然的家乡山明水秀,人文景观荟萃。

      唐朝的襄州是孟浩然的家乡,也就是今天湖北的襄阳。我们从新、旧《唐书》、《唐诗论丛》(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等相关文献了解到,当时襄阳南城外的七里岘山附近有个叫江村的村庄,孟浩然家一所祖传的园庐就座落在这个村子里。园庐背面是涧水,人称北涧,园庐在南涧,因此又叫涧南园。涧南园过去有冶城,所以又称“冶城南园”。我猜想这冶城,总和铁与火有关,可能是汉朝时制造冷兵器或者是铁匠铺子较集中的地方。那时战乱频仍,需要打制长矛、大刀等兵器,当然也要打制锄头、镰刀等农具什么的,我没有考证,想当然耳。

敝庐在郭外,素业惟田园。

左右林野旷,不闻朝市喧

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

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

    孟浩然的这首《涧南即事贻皎上人》的诗,以不无得意的轻松笔墨,描绘了涧南园的环境:在襄阳城郊,有很大的田园,供自家耕种;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和绿茵茵的空旷野地;可以悠闲地在北涧钓鱼,时不时还会听到打柴樵夫的山歌和村汉渔娘的野调,高兴时自己也跟着哼上几嗓子。这样的好地方,真可以称得上是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岘山江岸曲,郢水郭门前。

自古登临处,非今独黯然。

亭楼明落照,井邑秀通川。

涧竹生幽兴,林风入管弦。

再飞鹏激水,一举鹤冲天。

伫立三荆使,看君驷马旋。

孟浩然在《岘山送萧员外之荆州》诗中,以鸟瞰江村的视角,又深情地叙写了家乡的人文景观。西晋羊祜的碑和祠就建在岘山上。据说人们感念羊祜的公德,见碑无不落泪,这碑又叫堕泪碑。南园附近还有望楚山和万山。万山又叫汉皋山,山下有解佩潭,相传郑交甫在这里遇到两个仙女,并接受了仙女相赠的和田玉佩饰。不远处还有万山潭,晋朝大将杜预敲山凿石,刻南征碑和记功碑两块,一块立在岘山上,一块沉在潭水中。所以万山潭又称沉碑潭。城南八里,还有后汉习郁开凿的习家池。晋朝的山简镇守襄阳时,常常来习家池游乐、饮酒,弹唱高歌,放浪形骸,与高阳酒徒无异,故习家池又称高阳池。城东南三十里,隔着汉江还有一座鹿门山。东汉时的高土庞德公在岘山躬耕。庞德公和诸葛亮、司马徽很友善,常来往,后来他与妻子隐居鹿门山,采药为生。孟浩然在鹿门山也有别业,常去那里住上一阵子,与好朋友王迥松林影里溪水湾头,谈天说地,诗酒欢愉。所以孟浩然又说自己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就生养在这片土地上,他当然是十分地热爱自己的家乡。襄阳的明山秀水更是涵养了孟浩然的浩然之气,也养育了孟浩然的浩然之诗。孟浩然留下了许多自己与襄阳山水的优美诗篇。“羊公岘山下,神女汉皋曲。……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初春汉中漾舟》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万山潭作》)“暝还归骑下,梦月映深溪。(《登望楚山最高顶》);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探讨意未穷,回舻夕阳晚。”(《题鹿门山》)这些诗篇是今天襄阳的一笔文化财富,也成就了襄阳是今天最宜居的山水人文城市。

4、孟浩然出身书香门第,家学渊源,世重儒风。

      现在缺乏充足的资料考证孟浩然的家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但是我们从孟浩然诗里透出的消息,约略知道孟浩然的家弟兄好几个,田产很多,家资丰厚,衣食无忧,是一个耕读家庭。孟浩然从小受到儒家文化影响。他在《书怀贻京邑故人》诗中说“唯见自邹鲁,家世重儒风。诗礼袭遗训,趋庭沾未躬。昼夜恒自强,词翰颇亦工”。四十岁之前的孟浩然,就徜徉在家乡的明山秀水里,培养鸿鹄之志,与兄弟们一起读书习文,为应举入仕做准备,渴望一举成名,光宗耀祖。

5、孟浩然积极进取,但却是一个仕途失意的人。

     开元十六年(728),孟浩然去长安应试。天不佑人,第二年早春考试却落第了。但孟浩然并没有心灰意冷,仍然留在长安,寻找与等待新的机会。可是新机会始终没有注意他,甚至连看他很都没有。他又打算通过向朝廷献赋的方式,以求一第。我们知道唐垂拱二年(686),朝廷设置了四铜匦制度,其中之一叫延恩匦,凡是献赋求官的人可以投书于此匦中。玄宗时还保留了这个制度。杜甫就曾经在科举落第后,献过三大礼赋。孟浩然也想走这条路,但却又一次失败了。无奈之下,孟浩然黯然神伤,离别长安,踏上归途,只得又回到家乡涧南园。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