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宜阳汉山下的崤底之战

 大美洛宁 2020-07-21

宜阳三乡镇汉山之巅,有座光武庙,此庙是东汉明帝即位后下诏兴建的皇家庙院,用来纪念他的父亲光武帝刘秀。刘秀在此降服赤眉起义军十万之众,从此奠定东汉王朝基业。

这里是一处古战场,真实地发生过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声势浩大的赤眉起义军十万之众在此向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投降,做了东汉王朝开国祭坛上的牺牲品。公元17年,王匡、王凤率领湖北一带饥民,不断攻占地主宅院,夺取了大批粮食,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大起义。南阳大地主刘秀惦着自己姓“刘”,也不管与西汉王室的那个“ 刘”有没有血缘关系,就仗着胆子,揣着异心,加入了农民起义军。起义军以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为根据地,号称“绿林军”,声势浩大地开始攻城略地。公元18年,山东人樊崇也在莒县(今属山东)率众起义,数万饥民把眉毛染成赤色,以免作战时与乱军相混。从此赤眉军、绿林军东西夹击,给王莽朝廷造成了巨大压力。

但根据历史记载,绿林、赤眉两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队伍壮大了,地盘扩张了,在物质利益和权利分配上都出现了差异和争执。决策层便开始争权夺利,排除异己,其士卒军官攻进京城长安后,照样不恤民情,烧杀抢掠,暴露出小农生产者的短视和贪利。西汉末年的这次起义以及明末清初的李自成起义,都犯了同样的错误,以至于不能将起义进行到底。结果不是被镇压,就是被利用,这些都是历史的经验教训。

而刘秀能在农民起义的滚滚巨浪中,利用“昆阳之战”的胜利,加速王莽政权的覆灭,让历史往前迈进一步。后又独树一帜脱颖而出,称雄霸帝,终成大业,应该是勇者、智者之举。至于他登基之后,释放官奴、精简官吏、减轻赋税、与民让利、兴修水利等等,本是执政者份内之事,亦不必为他叫好。而封建统治者坐稳龙椅后,势必会压迫大众,岂能真正代表农民利益?所以他的中兴,兴的是刘汉王朝,耀的是一己之功,且不必为他大唱赞歌。此种客观辩证之心得,当为后人读史阅历所牢记之举。

刘秀率领敢死队三千人,在城西冲击王莽的主力军,一战而捷,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昆阳之战”摧毁了王莽军主力,加速了王莽政权的灭亡。随后绿林军乘胜追击,秋风扫落叶,占了东都洛阳城,又攻进西京长安,王莽被杀。新朝刘秀虽然搞了个“昆阳大捷”,立了大功,但绿林军攻占长安后,集团内部搞平衡取舍,并没有把刘秀推到台上,而是拥立懦弱的刘玄为帝。刘玄是酒鬼,不懂政治,排挤王匡、刘秀。于是,王匡投了赤眉军,赤眉军乘机攻进长安城,赶跑了过渡皇帝刘玄。

时为公元25年,刘秀率军在河北一带作战,他看到关中豪强地主藏匿粮食,便组织武装力量疯狂反扑,赤眉军渐渐难以立足,被迫撤出了长安城。刘秀便趁机称帝,背叛了农民军,又趁赤眉军向东退却之际,张开口袋,围剿赤眉军。到了公元27年正月,刘秀安排邓禹领兵阻止其西进,邓禹率领大军与赤眉军相遇于湖县(陕西潼关),邓禹未能成功阻击赤眉军,赤眉军继续东进。

这一次,刘秀派出冯异拦截赤眉军,冯异在崤山谷地设下埋伏,大战20万赤眉军,消灭8万,赤眉军打了大败仗,开始向宜阳转移.。这个时候,已经当了3年皇帝的刘秀亲自率领大军与先期部署于新安、宜阳的积射将军侯进,建威大将军耿弇部会合,拦截赤眉军。这一次刘秀做了周密的安排,以逸待劳,大战全歼赤眉军,赤眉军10万大军(8万死于崤底之战)投降,武器堆的像熊耳山一样高。

赤眉一直没有政权建设观念,攻占一地,大军一走,就放弃一地。对先占哪里,后占哪里,对待哪一类敌人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战胜敌人之后,又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等等,均没有全局在胸的筹划。自己没有建立可靠的后方,没有稳固的根据地,几乎无异于典型的流寇主义者。根本没有形成一个合法的、稳固政权的应有的凝聚力。这与刘秀首先占领河北,再扩及河内、河东、河南,并且把河北做为刘邦时期对待关中的地位一样地苦心经营,成为其夺取天下之基础,实在不可比。

激烈的战斗于次年打响,刘秀的主力军团,由大将冯异挂帅,在渑池境内迎战东来的赤眉军。冯异指挥战斗,向来灵活机动,他发现赤眉军仓促东进,首尾不能相顾,组织上比较混乱,就让士兵换上赤眉军的服装,埋伏在崤山道的两侧,仅以小股部队前去诱敌。赤眉军不知是计,鼓噪而进,全部进入了包围圈,冯异军“伏兵卒起”,又加上“服色相乱,赤眉不复识别”,惊恐之中,全军溃退。刘秀主力乘胜追击,“大破之于崤底,降男女八万人”。崤底之战一举摧毁了赤眉军主力。刘秀大喜,认定豫西是必胜之所,当即驻军洛宁,寻找战机,以求再战。

赤眉军虽在崤底惨败,但尚有十万之众,于是转战至宜阳境内。刘秀见此状况,决定在三乡组织一次大会战,全面歼灭赤眉军。他“亲率六军”,陈兵汉山脚下,“严阵以待”。赤眉军抵三乡汉山后,见刘秀所率大军粮草在后,军马在前,备战充足,军容肃整。而赤眉军地形不熟,又遇阴雨,士气低沉,自知难以匹敌,不得不遣使乞降。刘秀答应宽待俘虏,结果,赤眉军十万之众投降了。

刘秀昆阳突围,渑池伏击,宜阳迫降。这一连串的成功战例,都显示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三乡受降之后,刘秀重奖了冯异将军,同时安抚了败军之将,从此四方臣服,天下安定。自王莽当政以来近二十年的战乱局面,遂告结束。但此前承诺不杀败军之将的刘秀,这时又担心这些人东山再起,没过多久,他杀掉了樊崇。从此,刘秀坐稳了龙椅,开始了他的“光武中兴” 。

到了东汉第二任皇帝刘秀的儿子刘庄即位时,天下已定,刘庄的任务,就是跑到宜阳汉山,修建一座光武庙,用来纪念他已经驾崩的父亲刘秀。从现存的碑文看,光武庙建于汉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此帝王的纪念场所,即使一再翻新修葺,也只有挽留的意味了光武庙立于汉山之巅,面对平川,视野开阔。此地,一为光武帝降服赤眉军的大捷之地,二是赤眉军的败北之所,所以在选址上,是颇有深意的。汉明帝这样做,无非想表明此庙是兴亡的晴雨表、成败的纪念碑。

后历代均有续建,直到明清,形势虽颓,仍具规模。但时至今日,此庙已尽失当年气象,荒草逸出,不见庙墙;主殿无影,难入镜头。残存碑文上虽有“周围十里,古柏苍然”的记载,但远看近瞧,哪里还能寻得见古树的影子?所有的建筑,在民国时期,未有修葺,后又经“文革”,毁之殆尽。倒地之龙柱,不再有天子之龙影;半隐之础石,难撑旧时之巍峨。光武庙原有山门五间,山门后还有一个照壁,正面砖雕“仙山琼阁”,背面砖雕“八仙过海”,照壁西边有鼓楼一座,东边有钟楼耸立,照壁后面两侧有各有石望柱一对,还有大殿5间,大殿前有清代碑楼2座,另有东西廊房各8间,还有永乐宫,三官殿等辅助建筑。通过这些建筑,可窥汉明帝“一箭双雕”之用意——他想借助此庙为父亲立纪念碑,又顺带揶揄农民起义军的失败,可谓用心良苦。而今虽正在修葺维修,但都失去了历史的威武,都只有对历史的回顾和追忆。

纵观历史,孰为英雄,孰为流寇,哪个胜了,哪个败了,岂是史笔所能勾绘?两军对垒,成败兴亡,都不能把一己辉煌永刻于历史之上。绿林、赤眉两军虽然最终折旗败北,但毕竟对封建统治者有过沉重打击,故不能说是完全失败了;而一个古建筑群落的留存,即使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看,一再地翻新和修葺,也只能有挽留的意味。帝王的纪念场所,历来不被老百姓所重视。这些建筑反不如禹王爷庙,老子庙,送子娘娘庙、药王庙,关公庙,马祖庙让他们惦记。历史的前进,时代的发展,是不受制于任何个人的。

今天站在三乡汉山顶上,一方面观赏汉刘秀庙的巍峨壮丽,一方面回忆着约二千年前,崤底之战的残酷場面。人马互相残踏,刀光剑影,箭镞横飞,尸横遍地,血流成河 喊杀声震耳欲聋,十万八万人几天就消失败踪,一个新的王朝建立,另一个王朝灭亡。这就是历史,社会是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